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塊根。別名:鮮地黃、生地黃、鮮生地、山菸根。主治:急性熱病、高熱神昏、斑疹、津傷煩渴、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勞熱咳嗽、跌打傷痛、癰腫。下面分享生地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生地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生地的功效與作用
1、生地治暴赤眼腫痛:生地(凈洗,切,研)、黑豆各二兩,生搗末。上二味,搗成膏,臨臥時以鹽湯洗眼后,閉目,以藥膏厚罨眼上,更不動,至曉水潤藥令軟,取下。(《圣濟總錄》地黃膏)
2、干地黃,助心膽氣,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運,助筋骨,長志。日干者,平,火干者,溫。《日華子本草》
3、生地治傷寒心熱,口舌生瘡:生地汁三合,蜜五合。上二味攪勻,慢火煎如稠餳。每服半匙,含化,徐徐咽津,不拘時。(《圣濟總錄》)
4、生地治產后小便出血:生地、生刺薊各半斤。上搗絞汁,每服一小盞,食前飲下。(《普濟方》)
5、生地治傷肢折臂,斷筋損骨,但有皮相連者:用生地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連續;并杵碎,炒熱封損處。(《衛生易簡方》)
6、生地治撞碎生翳膜眼,亦除翳膜:生地汁、薄荷汁、冬青子汁。三味汁熬濃,加蜜一兩,熬成膏,點眼。(《眼科全書》長春膏)
7、生地治跌骨碎破:用生地搗爛,熨熱過之,日夜數易。若血聚,以針決之。(《衛生易簡方》)
8、生地味甘、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涼心火之血熱,瀉脾土之濕熱,止鼻中之衄熱,除五心之煩熱。《藥性賦》
9、生地大寒,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后血上薄心悶絕,胎動下血,胎不落,墜折傷、瘀血、衄血、吐血,皆可搗飲之。病人虛而多熱者勿用,慎之!《本草衍義補遺》
10、生地治熱病,初覺煩躁頭痛,腰腳疼:地黃汁三升,黃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藥,細銼黃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黃、蜜,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分溫二服。(《圣惠方》解毒飲子)
11、生地治產后腹痛,眼見黑花,或發狂如見鬼狀;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胸脹滿,水谷不化,口干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喉腫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產后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或崩中如豚肝,臍腹(疒虧)痛,煩躁恍惚,四肢腫滿;及受胎不穩,唇口指甲青黑:生地、生姜各二斤,研,取汁留滓,蒲黃、當歸各四兩。上于銀石器內,用慢火取地黃汁炒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黃滓,各令干。四味同焙干為細末,醋煮面糊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當歸酒化下。(《婦人良方》地黃丸)
12、生地治吐血:生地汁一升二合,白膠一兩,以銅器盛。蒸之令消。(《醫心方》單神方)
14、生地治風著口面喎,語不多轉:生地汁一升,竹瀝一升,獨活三兩(切)。上三味相和,煎取一升,頓服之。未正,更進藥一劑。無所忌。(《外臺》)
15、生地治心病無問新久:生地一味,隨人所食多少,搜面作馎饦,或冷淘食,但忌用鹽,服之良久當利,即愈。(《世醫得效方》)
16、生地治產后血暈危困:生地汁一大盞,當歸一分(銼),赤芍一分(銼)。上水煎三五沸,溫服,如覺煩熱,去當歸,入童子小便半盞服之。(《云歧子保命集》)
17、生地味甘,寒。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神農本草經》
18、生地治因勞損尿血不止:生地汁五合,車前葉汁五合,鹿角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上件藥,將二味汁相合,每于食前曖一小盞,調下膠末二錢。(《圣惠方》)
19、生地治傷寒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盡,內有瘀血,面黃,大便黑:犀角一兩,生地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水煎,分三服。(《千金要方》犀角地黃湯)
20、生地治婦人傷血不止,兼赤白帶下:生地汁、益母草汁半碗。上件藥,取水半盞,同煎至七分,日三五服。(《普濟方》地黃益母草湯)
21、生地治心熱腸風臟毒出血:生地半斤,研取汁,連渣,黃連四兩,二味拌勻曬干。上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麥門冬湯下。(《醫統》千金地黃丸)
22、生地涼血補血,補益腎水真陰不足。此藥大寒,宜斟酌用之,多服恐傷人胃氣。《本草衍義》
23、生地治小腸實熱,心中煩悶,小便出血:生地、白茅根各半兩,蔥白二莖。上三味,銼如麻豆大,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二服。(《圣濟總錄》地黃湯)
24、生地治勞熱咳嗽,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生地汁半斤,蜜三合,青蒿汁三合。上藥相和,不計時候,溫服一合,宜頓服之。(《普濟方》地黃湯)
25、生地治小兒熱疾,煩渴頭痛,壯熱不止:生地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勻,時時與一合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圣惠方》)
26、生地通經脈,補虛弱,強腳膝,潤肌膚:生地一斤取汁,牛膝制了末二兩。上件藥,攪勻,銀石器中熬,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酒下。(《普濟方》)
27、生地治時氣熱毒在臟腑,欲發赤斑:地黃汁五合。上件藥于鍋中,以煉成了豬脂半斤相和,煎十余沸,濾去滓,入麝香攪勻。每服二合,盡服之,毒當從肉中為汗出,便愈。(《圣惠方》)
28、生地治骨槽風痛,齦腫齒疏:生地一斤(取汁),胡桐淚半兩(細研),白礬半兩(枯,研),麝香一分(細研)。上三味,研為極細末,與生地汁,相和勻,于銀器中,即以文武火慢慢熬成膏。臨時以藥于牙齦上涂之,有津即咽。每用一字,食后,夜臥。(《圣濟總錄》)
29、生地治乳癰:地黃汁敷之,一日數次效。(《衛生易簡方》)
30、生地治髭發黃赤,一染即黑:生地、生姜各半斤,洗凈,石臼杵,絞取自然汁,留渣用。上用不蛀皂角一條,去皮弦,蘸取藥汁,慢火炙黃,以汁完為度,卻將前藥渣同入罐內,火煅存性,研末,用鐵器盛之。每用三錢,白湯一盞調勻,放三日。臨睡時將藥涂髭發,自然即黑。(《古今醫統》)
31、生地治虛勞干咳嗽,好酒者久嗽不愈尤效:人參十二兩,白茯苓十五兩,琥珀、沉香各半兩,大生地十斤(洗凈,銀石器內杵細,取自然汁。甚忌鐵器),白蜜五斤(熬去沫)。先以地黃汁同蜜熬沸,攪勻,用密絹濾過,將人參等為細末和蜜汁入磁瓶或銀瓶內,用綿紙十數層加箬封扎瓶口,入砂鍋內或銅鐵鍋內以長流水煮沒瓶頸,用桑柴火煮三晝夜取出,換過油單蠟紙扎口,懸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氣,提起,仍煮半日以出水氣,然后收藏。每日清晨及午后取一二匙,用溫酒一兩調服,不飲酒人白場調亦可。(《古今醫統》)
32、生地治喉閉:用生地汁二升,蜜三升,合,微火煎之,取二升,稍稍含之。(《普濟力》)
33、生地治血熱生癬:以生地汁頻服之。(《千金要方》)
二、生地的食用方法
(一)枸杞生地茶
材料:枸杞5g、生地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滋肝補腎,養陰清熱。
主治:肝腎陰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煩熱、盜汗、潮熱。
來源:傳統藥茶方。
(二)鮮生地茅根茶
組成:鮮生地100克,茅根80克。
制法:二味洗凈后搗爛,加少量涼開水絞取汁,分次飲用。每日1劑。
功效:清熱生津止血。
主治:熱傷血絡所致的衄血、吐血。
宜忌:氣虛胃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者忌用。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三)清火生地飲
材料:生地3錢,蓮子心、甘草各2錢。
做法:將藥材加水煮成茶飲。
功效:滋陰瀉火,適用于口舌生瘡的人。
(四)天冬生地豬肝湯
材料:生地20克,天冬15克,鮮菊花10朵,陳皮1/4個,豬肝、豬瘦肉各150克,生姜3片。
做法:
1、生地、天冬、鮮菊花、陳皮稍浸泡,洗凈,陳皮并去瓤;豬肝、豬瘦肉洗凈,切為薄片狀,用生抽、濕馬蹄粉(或生粉)、生油各1湯匙及少許胡椒粉拌腌10分鐘。
2、先把藥材和陳皮、生姜放進鐵鑊里,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0分鐘,加入豬肝和瘦肉、菊花瓣,滾熟,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湯中的生地天冬鮮菊花有清熱涼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配伍理氣健胃的陳皮、養血柔肝、滋陰潤燥的豬肝、豬瘦肉,合而為湯,共奏滋肝血、舒肝氣、清肝熱之功。
(五)馬蹄生地藕梨湯
材料:鮮藕節250克,生馬蹄6粒,生地25克,鮮梨1個。
做法:鮮藕洗凈,切塊;生馬蹄去皮切塊;鮮梨去皮、芯,切塊;與生地共置瓦煲內,加水6碗煲湯,至藕節爛透,即可飲湯,食各食物。
功效:胃中虛熱浮火而致牙齦出血,反復難愈,經注射服藥后見效,但不消幾日又再反復出血,血色較紅或轉淡,齒齦糜爛,腫痛不堪,口中干燥、脈小滑數,宜以滋陰清胃之湯水調養之。鮮藕節生血止血。馬蹄、鮮梨潤燥生津下火。地黃為滋養血要藥,功能涼血熱、滋肝養心血、益肺。
(六)生地百合粥
材料:大米150克,百合100克,生地50克。
做法:
1、將生地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煮取汁;大米淘洗干凈,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時,撈出瀝干備用。
2、做鍋點火,加入適量清水,下入大米,藥汁、百合、旺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煮至粥將成,即可出鍋食用。
功效:清熱滋陰,涼血生津。
(七)生地蓮心湯
配方:生地9克,蓮子心6克,甘草6克。
制法:三者加水,一同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養陰清熱。
用法:每日1劑,連用數日。
(八)生地蓮藕湯
材料:藕1節,排骨4塊,生地5克,紅棗6顆、黃酒1大勺、鹽適量。
做法:
1、藕洗凈,切厚片;排骨洗凈,斬成小塊,用開水汆燙后洗去浮沫;生地與紅棗分別洗凈。
2、砂鍋置火上,倒入適量清水,把排骨放入鍋中,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10分鐘。
3、將藕片、生地、紅棗放入鍋中,加黃酒后繼續用小火煮約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生蓮藕性質寒涼,有清熱涼血、散淤止痛的作用,煮熟的蓮藕則性質變溫和,有養血、健脾開胃的作用;紅棗含有蛋白質、脂肪與多種維生素,幾種食材同食,潤膚美白的同時還有清火。
(九)生地螃蟹湯
材料:生地30克,螃蟹1只。
做法:用生地、鮮蟹、水適量,煎煮。
服法:去渣飲湯,每天一次,連服3天。
功效:清熱涼血,解熱散結。用于輔助治療急性咽喉炎。
(十)生地煲鴨蛋
材料:生地30克、鴨蛋300克、鹽20克
做法:將鴨蛋與生地加水同煮,蛋煮后,去殼,煮10分鐘后,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生地清血涼血,鴨蛋清肺火,同食,清熱,滋陰,生津,養血。
(十一)紅米生地粥
材料:生地50克,紅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作:取生地,洗凈后煎取藥汁,與紅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溫熱食。
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適用于血熱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還可用于熱病后期,陰液耗傷,低熱不遲,勞熱骨蒸,或高熱心煩,口干作渴。
注意事項: 此粥不宜長期食用。服用期間,忌吃蔥白、韭白、薤白及蘿卜。
來源:《食醫心鑒》
(十二)生地燉烏雞
材料:烏骨雞1只、生地400克、麥芽糖250克。
做法:
1、將雞宰殺去毛、內臟,腳硬皮、爪,洗凈;
2、將生地洗凈切細條;
3、將飴糖和生地相混合;
4、放入雞腹內,用棉線扎緊;
5、將雞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
6、再轉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用。
功效:適用于治療肝血虧虛、產后血虛血熱、失血后出現貧血及骨髓造血功能障礙所致貧血。大便溏瀉、腹脹食少者不宜服用。
(十三)生地石斛粥
組方:生地15克、石斛3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二藥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粥,待熟時加入冰糖調服,每日一劑。
功效:清熱調涼血,養陰生津,潤肺止咳。
三、生地的使用禁忌
脾胃有濕邪及陽虛者忌服生地。
1、生地忌蘿卜、蔥白、韭自、薤白。《品匯精要》
2、勿令犯銅鐵器,令人腎消,并白髭發、損榮衛也。《雷公炮炙論》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