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黃,中藥名。為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的塊根,主要分布于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別名生地黃、原生地、干生地。下面分享干地黃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干地黃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地黃形態特征
地黃,又名:芐、地髓、芑、牛奶子、婆婆奶、狗奶子。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質,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成叢,葉片倒卵狀披針形,長3-10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漸窄,下延成長葉柄,葉面多皺,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莖生葉較小。花莖直立,被毛,于莖上部呈總狀花序;苞片葉狀,發達或退化;花萼鐘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脈10條;花冠寬筒狀,稍彎曲,長3-4cm,外面暗紫色,里面雜以黃色,有明顯紫紋,先端5淺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強,花藥基部叉開;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變1室,花柱1,柱頭膨大。蒴果卵形或長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為宿存花萼所包。種子多數?;ㄆ?-5月,果期5-6月。
干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1、滋陰清熱,涼血補血。
2、干地黃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干地黃炮制
一、采集加工
10-11月采挖鮮地黃后隨即用無煙火烘炕,注意控制火力,要先大后小,炕時每日要翻動1-2次,當塊根變軟、外皮變硬、里面變黑即可取出,堆放1-2天,使其回潮后,再炕至干即成。
二、炮制方法
1、干地黃: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殘莖,洗凈,大小分開,悶潤,切厚片,干燥,篩去灰屑。
2、炒地黃:取干地黃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取出放涼。
3、生地黃炭:取干地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發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再炒至水氣逸盡,置適宜容器內,密蓋,滅盡火星,取出,晾干涼透。
生地黃炭用于涼血、止血。
干地黃使用方法
1、治消渴:黃芪、茯神、栝樓根、甘草、麥門冬各150g,干地黃250g。上六味,細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進一劑,服十劑。
2、治虛勞吐血不止:生干地黃50g,黃芩50g,白芍藥50g,阿膠100g(搗碎,炒令黃燥),當歸50g,伏龍肝100g。上藥搗細末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糯米粥飲調下10g。
3、治鼻衄及膈上盛熱:干地黃、龍腦薄荷(即水蘇)等分。為末,冷水調下。
4、治血瘕:生干地黃50g,烏賊骨100g。上為末,空心溫酒調下七服。
5、治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日不大便,當下之,若其人陰素虛,不可用承氣者:元參一兩,麥冬(連心)八錢,細生地八錢。水八杯,煎取三杯,口干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溫病條辨》增液湯)
6、治沖任氣虛,經血虛損,月水不斷,綿綿不止:生干地黃(焙)二兩,黃芩(去黑心)、當歸(切,焙)、柏葉各一分半,艾葉半分。上五味粗搗篩,入蒲黃一錢匕,空心食前服。(《圣濟總錄》地黃湯)
干地黃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潤后搗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干地黃使用禁忌
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