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經加工蒸曬而成。熟地別名:熟地黃、伏地、酒壺花、山煙、山白菜。中藥熟地處方名:熟地黃、熟地、大熟地。中藥熟地主治:眩暈心悸、月經不調、血崩不止、肝腎陰虧、潮熱盜汗、遺精陽痿、須發早白、消渴、便秘、腎虛喘促、不育不孕、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下面分享熟地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熟地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熟地的功效與作用
1、熟地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抬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后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當歸(去蘆,酒浸,炒)、川芎、白芍藥、熟干地黃(酒灑蒸)各等分,上為粗未,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湯)
2、熟地用於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熟地為滋陰主藥。熟地常與山萸肉、山藥等同用,如六味地黃丸。
3、熟地只言干、生二種,不言熟者,如血虛勞熱,產后虛熱,老人中虛燥熱,須地黃者,若與生、干,常慮大寒,如此之類,故后世改用熟者。《經》
4、熟地治暗痱,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熟十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酒侵,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菖蒲、遠志(去心)等分。上為未,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宣明論方》地黃飲子)
5、熟地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極垂危者:熟地七、八錢,甚者一、二兩,炙甘草二、三錢,當歸二、三錢,水二盅,煎八分,溫服。(《景岳全書》貞元飲)
6、熟地治男婦精血不足,營衛不充等患;大懷熟地(取味極甘者,供曬干以去水氣)八兩,沉香一餞(或白檀三錢亦可),枸杞(用極肥者,亦烘曬,以去潤氣四兩。每藥一斤,可用高燒灑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過飲,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書》地黃醴)
7、景岳尚論熟地,最為明確,獨中所論脾腎寒逆為嘔,可用地黃以治,是亦千慮之一失耳,夫既脾腎虛寒,則脾與腎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熱,以為掃除,如太陽既至,堅冰自解,乃復墜以霜雪,投以陰劑,不更使寒滋甚乎。雖曰熟地性溫,寒從溫散,然寒至上逆為嘔,則寒已甚,豈有熟地之溫,而可令寒外散平。但或陽盛陰微,陽藉陰化,偶有感冒,用此雜于溫散之中,或有見效;若真純陰無火,厥氣。上逆則嘔,則此又為深忌。《本草求真》
8、熟地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余,煩熱干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生石膏三、五錢,熟地三、五錢或一兩,麥冬二錢,知母、牛膝各錢半。水一鐘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若大便滔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韋》玉女煎)
9、熟地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珍珠囊》
10、熟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發烏須。又能補腫陰,上久瀉,治勞傷風痹,陰虧發熱,千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證心虛無膿,病后脛股酸痛,產后臍腹急疼,感證陰虧,無汗使閉,諸種動權,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本草從新》
11、張元素:熱地黃補腎,血衰者須用之。又臍下痛,屬腎經,非熟地不能除,乃通腎之藥也。
12、熟地,假火力蒸曬,轉苦為甘,為陰中之陽,故能補腎中元氣。必須蒸曬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雖服奚益。臍下癰,屬腎臟精傷;脛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無所見,乃水虧不能鑒物,皆腎所主之病,非熟地不除。《本經逢原》
13、熟地治小兒腎怯失音,額開不臺,神不足,口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熟地八錢,山英肉、干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上為未,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水化下三丸。(《小兒藥證直訣》地黃丸)
14、熟地洽骨蒸體熱夯倦:熟地。當歸、地骨皮、枳殼(麩炒)、柴胡、秦艽、知母、鱉甲(炙)等分,未,水一盞,烏梅半個,煎七分,和梅熱服。(《幼幼新書》地黃散)
15、張景岳以百病之主俱從腎治,誤以《神衣本草經》上品服食之地黃,認為治病之藥,滋潤膠粘,反引邪氣斂藏于少陰而無出路。《本草經讀》
16、熟地主坐而欲起,目無所見。(王好古)
17、熟地治諸虛不足,腹脅疼痛,失血少氣,不欲伙食,發熱,及婦人經病,月事不調:熟干地黃(切,焙)。當歸(去苗,切,焙)各等分。為細未后,煉密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湯下。(《雞峰普濟方》萬病丸)
18、熟地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癥。熟地為補血要藥。熟地常與當歸、白芍同用,并隨證配伍相應的藥物。
19、熟地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綱目》
20、熟地治肝木乘胃,胃脘當心而痛,及脅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參、麥冬、地黃、當歸、枸杞、川楝,(《柳洲醫話》一貫煎)
21、李杲:主地黃,洽手足心熱及心熱,能益腎水而治血,脈洪實者宜此。若脈虛,則宜熟地。地黃假火力蒸,故能補腎中無氣。
22、熟地用於肝腎精血虧虛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須發早白等。熟地能補精益髓。熟地常與制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等補精血、烏須發藥同用。
23、熟地治小便數而多:尤骨一兩,桑螵蛸一兩,熟干地黃兩,恬萎根一兩,黃連一兩(去須)。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
二、熟地的食用方法
1熟地當歸酒
材料:熟地30克、當歸3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黃芪30克、白術30克、香附15克、白酒3斤。
制法:將上述各藥加工成碎末,用紗布袋裝,扎緊袋口,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搖動1次,15天后開封,取去藥袋,過濾裝瓶備用。
功效:補益氣血,理氣解郁。適用于血虛氣弱,氣郁不舒所致的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身軟乏力,食欲不振,神疲聲微等。
服法:每日2次,早晚各服15–20毫升。
提示:酒力不足者,可用黃酒浸藥;或以水、酒各半制備。
2熟地粥
組成:熟地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制法:將熟地擇凈,切細,用清水浸泡片刻,而后同大米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
功效:養陰補血,益精明目。
適應癥:適用于氣血虧虛,腎精不足引起的頭目眩暈,視力下降,記憶減退,耳鳴耳聾,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盜汗遺精,消渴口干,腸燥便秘及女子月經不調,崩漏,不孕等。
粥義解說:熟地,又名大熟地、熟地,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經加工泡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復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切片用。
中醫認為,熟地性味甘、微溫,入心、肝、腎經,有滋陰補血,明目益清之功,本品味甘質潤,為臨床補血要藥,常用于血虛萎黃及陰虛諸癥。《珍珠囊》言其”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去臍腹急痛,病后脛腰酸痛”。《本草綱目》言其”填骨髓,益精血,長肌肉,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藥理研究表明:熟地含梓醇地黃素,維生素A類物質,糖類及氨基酸等,中等量的地黃流浸膏對蛙心有顯著強心作用,對衰弱的心臟更為顯著,并有利尿作用及輕微降血糖作用。煮粥服食,對血虛諸證,誠為要方。
注意事項:
1、地黃因炮制不同而有鮮地黃、干地黃、熟地之分。鮮、干地黃均甘苦而寒,以清熱涼血養陰為主,鮮地黃偏于清熱涼血,干地黃偏于滋陰涼血;熟地性味甘溫,功專補血滋陰,益精生髓。使用時應予注意。
2、本品性質粘膩,有礙消化,凡食少便溏,脘腹痞滿及痰濕素盛者不宜選用。
3巴戟熟地酒
配方:巴戟天60g、熟地45g、狗杞子30g、制附子20g、甘菊花60g、蜀椒30g、醇酒1500ml
制法:
1、將上述6味藥材一起搗為粗末,放入干凈的器皿中;
2、倒入醇酒浸泡,密封;
3、5日后開取,過濾去渣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功效:補腎壯陽,長肌肉,悅容顏。
功效解析:巴戟天:味甘性溫,補助元陽,而兼散邪,強筋骨,安五臟,為腎經血分之藥。熟地: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為滋精補血之要藥。
枸杞子:味甘性平,味重而純,補陰補氣,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菊花:滋養肝腎,兼利血氣。附子、川椒:輔助巴戟天溫腎壯陽。此酒主治腎陽久虛,陽痿早泄,腰膝酸軟。
來源:《民間驗方》
4熟地牛尾湯
材料:牛尾1條(約500克)、熟地30克、懷牛膝30克、生姜4片、紹酒少許。
制法:
1、先將鮮牛尾,刮去毛,割去殘脂,洗凈,切段,入水中拖過,熟地、懷牛膝、生姜洗凈。
2、把全部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及紹酒,武火煮沸后,文火煲約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熟地有補血滋潤;益精填髓。牛膝有活血祛瘀,清熱解毒作用。
5熟地豬蹄煲
材料:豬蹄500克、油菜100克、蔥段、姜片各10克、藥包1個(內裝熟地20克,酸棗仁10克)、料酒10克、精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清湯1000克、芝麻油5克。
制作:
1、油菜從中間順長剖開。豬蹄治凈,從中間順骨縫劈開,再從關節處斬成塊,下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
2、沙鍋內放入清湯、料酒,下入藥包燒開,下入豬蹄塊、蔥段、姜片燒開,煲至豬蹄熟爛,揀出蔥、姜、藥包用。
3、下入油菜、精鹽燒開,燉至熟爛,加味精、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
功效:熟地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能。酸棗仁味甘,性平,入心、脾、肝經,有寧心安神、斂汗生津的功能。豬蹄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A、B、C)和豐富的膠原蛋白,能補血撫瘡,營養肌膚。此款菜肴能滋陰補腎,補血安神,對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月經紊亂、眩暈、心悸、失眠多夢、心煩不安、宮冷干燥、潮熱盜汗者有較好的食療功效。
操作提示:豬蹄一定要刮凈皮上的油脂,以免有異味。蓋上鍋蓋用小火長時間煲制。
6懷牛膝熟地粥
配方:懷牛膝30克、懷熟地3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將懷熟地、懷牛膝用紗布包扎,放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煎,經過數次沸騰后,見藥汁呈棕黃色,藥香撲鼻,漸轉為慢火。成微波形沸騰時,放入粳米烹熟,待米仁開花,藥汁浸入米仁內,形成稀粥糜時,去掉熟地即可。每天早晨空腹趁熱服食。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補腎陰,養肝血。適用于血虛所致面色萎黃、眩暈心悸、骨蒸潮熱及盜汗、遺精、腰膝酸痛、月經不調、消渴癥等。
注意:脾胃素虛、便溏及痰濕素者忌服。
7熟地羊肉湯
材料:羊肉(瘦)700克、熟地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棗干10克、姜10克、白砂糖3克、鹽2克、雞精2克、味精1克
做法:
1、將洗凈的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血沫。
2、羊肉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鍋內,放入生姜、熟地、當歸、黃芪,用文火煲三個小時左右。
3、放入大棗,加入糖、鹽、雞精、味精,攪拌均勻,再用文火煮十五分鐘左右即可。
8海參熟地湯
材料:熟地30克海參60克。
做法:同放入燉盅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燉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主要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腎陰虛型:耳內膿液色白或可見黃稠,聽力下降,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多夢、口苦咽干、潮熱,舌紅無苔,脈細數。
9熟地祛顫湯
配方:熟地20克、木瓜20克、枸杞子20克、何首烏20克、當歸10克 川牛膝10克、白芍10克、丹參10克、雞血藤10克、烏雞1只(500克)、料酒20克、姜10克、蔥15克、鹽4克。
制作:
1、配方中幾味藥物除熟地、當歸、枸杞子、何首烏外,均裝入紗布袋內扎緊口;何首烏潤透切片;熟地切片;當歸切片或節,枸杞子洗凈去雜質;烏雞宰殺后,除去毛、內臟及爪;姜切片,蔥切段。
2、將烏雞放入燉鍋內,抹上料酒、鹽,把藥包放入雞腹內,加入姜、蔥、枸杞子、熟地、何首烏、當歸,注入清水1000毫升。
3、將燉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2次,喝湯200毫升。吃雞肉50克,吃枸杞子、當歸、何首烏。
功效:養血除風,滋陰補腎
出處:神經癥藥膳60種
適應癥:用于震顫麻痹癥患者。
10熟地蓮須水魚湯
材料:水魚250克、熟地30克、蓮須10克、生姜4片。
做法:
1、水魚活宰,去腸雜,連殼斬件,洗凈;熟地蓮須、生姜洗凈。
2、把全部用料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隔開水燉約2–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滋陰補腎,澀精止遺。
11熟地水鴨湯
材料:水鴨1只、金銀花15克、生、熟地各10克、瘦肉100克、鹽適量。
做法:
1、水鴨殺好洗凈、瘦肉洗凈切塊備用。
2、將水鴨、瘦肉連同藥材一起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煮約4小時。
3、加油、鹽調味便成。
功效:熟地水鴨湯具消暑清熱。解皮膚濕毒之功效。
12熟地首烏瘦肉湯
材料:豬肉(瘦)640克、熟地40克、何首烏80克
做法:
1、熟地、何首烏洗凈;
2、瘦肉洗凈,切塊;
3、把材料放鍋內,加適量水,猛火煲到滾;
4、用慢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
1、本湯主治經水不調、肌膚失養、衰老枯槁;
2、湯中熟地味甘,性微溫,能養血滋陰、補益精血,為補血滋陰要藥,善治血虛精虧之月經不調或面色萎黃;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巨不寒、不燥、不膩,為滋補良藥,與熟地相配,養血效果更佳;瘦肉滋陰健脾,可增強本湯之滋補。合而為湯,共奏補血養顏,調理月經之效。
三、熟地的使用禁忌
1、熟地炮制煎煮不可見銅鐵器。
2、熟地服食忌蘿卜、三白、諸血等。
3、傷寒之病,邪從外入,宜疏散而不宜熟地。
4、凡陰虛咳嗽,內熱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見脾胃虛弱,大便不實,或天明溏泄,產后泄瀉,產后不食,久病不食, 俱禁用 (熟) 地黃。《本章匯言》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