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藥材因藥用部分和形態不同而有蠶羌、竹節羌、大頭羌、條羌等數種。羌活別名:羌青、護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風使者、黑藥。羌活主治: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下面分享羌活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羌活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羌活的藥用炮制
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水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或低溫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二、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1、《本草匯言》記載:羌活功能條達肢體,通暢血脈,攻徹邪氣,發散風寒風濕。故瘍證以之能排膿托毒,發潰生肌;目證以之治羞明隱澀,腫痛難開;風證以之治痿、痙。癲癇,麻痹厥逆。蓋其體輕而不重,氣清而不濁,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頭,下行于足,遍達肢體,以清氣分之邪也。
2、 《楊氏家藏方》蠲痹湯 記載:羌活治風濕相搏,身體煩疼,項臂痛重,舉動艱難,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 當歸(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蘆頭)、姜黃、白芍藥、黃芪(蜜炙)、防風(去蘆頭)各一兩半,甘草半兩(炙)。上件口父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雷公炮制藥性解》記載: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里。
4、《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記載:羌活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羌活20-25克,板藍根、蒲公英各50克。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
5、《玉機微義》記載:羌活治太陽經頭痛:防風二分,羌活三分,紅豆二個。為末,鼻內搐之。
6、《醫學心悟》羌活附子湯 記載:羌活治療客寒犯腦,腦痛連齒,手足厥冷口鼻氣冷之證:羌活一錢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
7、羌活用于風濕痹痛,頭痛等:羌活祛風濕的作用也甚為顯著,為祛風勝濕常用之品,但一般認為羌活以風濕痹痛在身半以上者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風、獨活等同用。對于頭痛病癥,多配合川芎、細辛等應用。
8、《濟生方》羌附湯 記載:羌活治療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羌活(去蘆) 附子(炮 去皮臍)白術甘草(炙)等份。每服20克 水一盞半、生姜五片 煎至七分 去滓 溫服不拘時候。
9、《蘭室秘藏》選奇湯 記載:羌活治眉骨痛不可忍 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風各三錢,酒黃芩一錢(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熱痛倍加之)。上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后服之。
10、《會約醫鏡》記載:羌活治邪閉憎寒,壯熱無汗。
11、《內外傷辨》羌活勝濕湯 記載:羌活治肩背痛不可回顧,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
12、《丹臺玉案》羌蘇飲 記載:羌活治產后傷寒 羌活、香附、紫蘇(紫蘇葉)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白芍、柴胡、陳皮各一錢二分。加蔥白三莖,水煎,不拘時服。
13、《珍珠囊》記載:太陽經頭痛,去諸骨節疼痛,亦能溫膽。
14、《日華子本草》記載:羌活治一切風并氣,筋骨拳攣,四肢贏劣,頭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氣,五勞七傷,虛損冷氣,骨節酸疼,通利五臟。
15、《本經逢原》記載:羌活乃卻亂反正之主帥,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與芎窮同用,治太陽、厥陰頭痛,發汗散表,透關利節,非時感冒之仙藥也。昔人治勞力感寒,于補中益氣湯中用之,深得補中寓瀉之意。
16、《衛生寶鑒》大羌活湯 記載:羌活治濕氣流于四肢,肢節腫痛 羌活、升麻各一錢,獨活七分、蒼術、防風(去蘆)、威靈仙(去蘆)、白術、當歸、白茯苓(去皮)、澤瀉各半錢。上口父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
17、羌活用于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等癥:羌活發散風寒,祛風止痛,用于感冒風寒,兼有頭痛、身痛為主,常配防風、白芷等藥同用。
18、羌活具有溫腎升陽的功效,歸屬腎經,對于改善患者腎功能有很好的效果,可用于腎病患者以及腎功能衰退等的治療。
19、《內外傷辨惑論》羌活勝濕湯 記載:羌活治手太陽氣郁不行,肩背痛不可回顧;足太陽經不通,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 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會渣。大溫服,空心食前。
20、《嬰童百問》羌活湯 記載:羌活治小兒傷風 羌活一錢,人參一錢,防風一錢,川芎一錢。上銼一劑,生姜三片,薄荷七葉,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候。
21、《本草綱目》記載:羌后、獨活,皆能逐風勝濕,透關利節,但氣有剛劣不同爾。
22、《藥性論》記載:羌活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頑痹。
23、《醫學啟蒙》川芎羌活散 記載:羌活治頭風眩暈,悶起欲倒 川芎、羌活、蔓荊子、防風、白芷、細辛、藁本、石膏各等分。水煎服。
24、《品匯精要》記載:羌活主遍身百節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25、《局方》五痹湯 記載:羌活治風寒濕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 片子姜黃(片姜黃)(洗去灰土)、羌活、白術、防己各一兩,甘草(微炙)半兩。上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26、《唐本草》記載:羌活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27、《本草備要》記載:羌活瀉肝氣,搜胖風,治風濕相搏,本經(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亦。
28、《醫學啟源》記載:羌活治肢節疼痛,手足太陽本經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又治風濕。《主治秘訣》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一也;風濕相兼,二也;去肢節痛,三也;除癰疽敗血,四也;治風濕頭痛,五也。
29、《醫級》羌活湯 記載:羌活治太陽傷寒無汗: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廣皮、甘草。煎服。
30、《張元素九味羌活湯》記載:羌活解牙臨寒: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
三、羌活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一)桂枝羌活湯
組成:桂枝 羌活 防風 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未發前溫服。
主治:瘧疾。頭痛項強,脈浮,惡風有汗。
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二)板藍根羌活茶
組成:板藍根30克,羌活15克。
功效:清熱解毒,發汗解表。
制法:上藥置于熱水瓶中,沖入適量沸水浸泡,蓋間約20分鐘。頻頻飲用。病重者1日2劑泡飲。
主治:①流行性感冒,發熱惡寒,無汗或汗出不透,全身酸痛。②病毒感染,發熱多日不解,檢查無其他并發感染。③大頭瘟,頭面暴腫,發熱惡寒,無汗,病癥初起者。
宜忌:外感風寒無熱者不宜飲用。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三)羌活防風湯
組成:羌活(去蘆頭)3兩,防風(去叉)4兩,桔梗3兩,柴胡(去苗)1兩半,敗醬3兩,桂(去粗皮)1兩半,大黃(銼)2兩,羚羊角(鎊屑)1兩。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腹溫服,相次再服之。
功效:主治產后腹中堅硬,兩脅滿脹,手足厥冷,心中煩熱,引飲干嘔,關節勞痙中風。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四)羌活防風茶
材料:羌活5g、防風3g、蒼術3g、川芎3g、白芷3g、綠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羌活、防風、蒼術、川芎、白芷至水沸后,沖泡綠茶10分鐘后飲用。也可直接沖泡。
功效:祛風勝濕。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
來源:傳統藥茶方。
(五)除風濕羌活湯
材料:羌活1兩,防風(去蘆)1錢,蒼術(酒浸,去皮)1錢,黃耆1錢,升麻7分,炙甘草5分,獨活5分,柴胡5分,川芎3分,黃柏3分,橘皮3分,藁本3分,澤瀉(去須)3分,豬苓(去黑皮)3分,茯苓3分,黃連(去須)1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錢或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稍熱服。量虛實施用。
功效:主治風濕熱痹,痿證,眩暈麻木。濕氣勝,風證不退,眩暈麻木不已者。著痹。熱痹,或痛風挾熱者,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唇裂。
四、羌活使用禁忌
1、陰虧血虛者慎用羌活。
2、血虛痹痛忌服羌活。
3、《本草經疏》記載: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此屬內證,誤用反致作劇。
五、羌活的用藥區別
1、羌活與防風,二者皆為祛風藥,但羌活散風之力比防風強。
2、羌活與獨活,二者皆能逐風勝濕,透關利節,但又各有所長。羌活性味雄烈,發汗解熱作用較強;羌活偏上行,獨活偏下行,常同用。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