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葉,中藥材名。本品為殼斗科植物槲樹的葉。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陽坡,或與其他櫟類、櫸樹、馬尾松等混生,有時成純林。別名:槲若。下面分享槲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槲葉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槲樹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25米,樹皮暗灰褐色,深縱裂。小枝粗壯,有溝槽,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芽寬卵形,密被黃褐色絨毛。葉片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長10-30厘米,寬6-20厘米,頂端短鈍尖,葉面深綠色,基部耳形,葉緣波狀裂片或粗鋸齒,幼時被毛,后漸脫落,葉背面密被灰褐色星狀絨毛,側脈每邊4-10條;托葉線狀披針形,長1.5厘米;葉柄長2-5毫米,密被棕色絨毛。
雄花序生于新枝葉腋,長4-10厘米,花序軸密被淡褐色絨毛,花數朵簇生于花序軸上;花被7-8裂,雄蕊通常8-10個;雌花序生于新枝上部葉腋,長1-3厘米。殼斗杯形,包著堅果1/2-1/3,連小苞片直徑2-5厘米,高0.2-2厘米;小苞片革質,窄披針形,長約1厘米,反曲或直立,紅棕色,外面被褐色絲狀毛,內面無毛。
堅果卵形至寬卵形,直徑1.2-1.5厘米,高1.5-2.3厘米,無毛,有宿存花柱。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槲葉成分
槲樹葉含山柰酚-二對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八烷,正二十 九烷,正三十一烷,羽扇豆醇,β-粘霉烯醇,β-谷甾醇。
槲葉的功效與作用
1、止血活血,通淋。
2、槲葉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痔,淋病。
3、《唐本草》:主痔、止血,血痢,止渴。
4、《綱目》:活血,利小便,除面上赤。
5、《現代實用中藥》:治淋病,尿赤,又驅絳蟲。
槲葉的使用方法
1、治吐血:槲葉不拘多少,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取五、七分,和滓服。
2、治初得腸風,及血痔熱多者:槲葉微炙,炒槐花減槲葉之半,同為末。米飲調服,血痔熱者尤佳,亦堪為炭。
3、治螻蛄瘺:槲葉,燒灰細研。以泔別漬槲葉,取汁洗之,拭干,納少許灰于瘡中。
4、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槲葉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即止,(《圣惠方》)
5、治冷淋,小腸不利,莖中急痛:槲葉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之。(《圣惠方》)
槲葉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內服,煎湯、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