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龍膽草為龍膽科龍膽屬植物龍膽草的根及莖。龍膽草別名:草龍膽、龍膽、苦龍膽草、四葉膽、水龍膽、地膽草、膽草、山龍膽。中藥龍膽草主治: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熱病驚風抽搐。下面分享龍膽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龍膽草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龍膽草的功效與作用
1、龍膽草治谷疸,食畢頭旋,心佛郁不安而發黃,由失饑大食,胃氣沖熏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合,牛膽丸如捂子,以生麥汁服五丸,日三服。(《補缺肘后方》)
2、龍膽草治雀盲夜不見物:龍膽草一兩,黃連一兩。二味為細末,食后用熱羊肝蘸藥末服。(《履巉巖本草》)
3、以柴胡為主,草龍膽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藥也。治黃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訣》云:治下部風濕及濕熱,臍下至足腫痛,寒濕腳氣。《醫學啟源》
4、龍膽草治熱病腹痛:龍膽草30克,捶鹽取汁服。
5、龍膽草療咽喉痛,風熱盜汗。相火寄在肝膽,有瀉無補,故龍膽之益肝膽之氣,正以其能瀉肝膽之邪熱也。但大苦大寒,過服恐傷胃中生發之氣,反助火邪,亦久服黃連反從火化之義。《綱目》
6、龍膽草治腎囊風瘙癢或破,流水,又名繡球風:苦龍膽草、經霜桃葉、蜂房、藜蘆、千張紙。共搗細末,芝麻油調搽。(《滇南本草》)
7、龍膽草治熱痢:龍膽草、木棉花各15克,紅豬母菜30克,水煎服。
8、龍膽草治客忤,疳府氣,熱病狂語,瘡疥,明目,止煩。《日華子本草》
9、龍膽草治咽喉腫痛:龍膽草一把,搗汁,汩嗽服之。(《本草匯言》)
10、龍膽草治咽喉疼痛,洗瘡疥毒腫。《滇南本草》
11、龍膽草,其功專于利水,消濕,除黃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腫、退熱,皆推廣之言也。但此種過于分利,未免耗氣敗血,水去而血亦去,濕消而氣亦消,初起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可不緩,正未可全恃之為利水神丹,消濕除癉之靈藥也。或謂龍膽草治濕熱,最利癉病,正濕熱之病也,然用龍膽草以治黃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黃疸實不止濕熱之一種也,有不熱而亦成黃疸者,非龍膽草所能治也。尤膽草瀉濕中之熱,不能瀉不熱之濕也。《本草新編》
12、龍膽草冶卒下血不止:草龍膽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五服,如不差更服。(《姚僧坦集驗方》)
13、草龍膽味既大苦,性復大寒,純陰之藥也,雖能除實熱,胃虛血少之人不可輕試。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則下泄太甚故也。《本草經疏》
14、龍膽草治肝膽經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溲血:龍膽草(酒炒)、黃芩(炒)、龍膽草(酒炒)、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局方》龍膽瀉肝湯)
15、龍膽草治目赤腫痛:1、龍膽草15–30克,捶汁服。2、龍膽草15–30克,白花彭蜞草30克,葉下紅15克,水煎服。3、龍膽草15-30克,水煎,沖紅糖服,渣捶爛貼眼,中留一孔。
16、龍膽草治暑行目澀:生龍膽(搗汁)一合,黃連(浸汁)一匙,和點之。(《世醫得效方》)
17、古方治疸多用龍膽草。《本草圖經》
18、龍膽草,味苦微酸,為胃家正藥。其苦也,能降胃氣,堅胃質;其酸也,能補益胃中酸汁,消化飲食。凡胃熱氣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開胃進食。其瀉肝膽實熱之力,數倍于芍藥,而以斂輯肝膽虛熱,固不如芍藥也。《醫學衷中參西錄》
19、龍膽草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利,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別錄》
20、龍膽草治傷寒汗后,盜汗不止,或婦人小兒一切盜汗,并宜服之:龍膽不以多少,焙干,為細末,每服一大錢,豬膽汁三兩,點入溫酒少許,調服,空心臨臥。(《楊氏家藏方》龍膽湯)
21、龍膽草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本經》
22、龍膽草治酒毒便血,腸風下血。《履巉巖本草》
23、龍膽草,大苦大寒,與芩連同功,但《本經》稱其味澀,則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內,故獨以治骨熱著;余則清泄肝膽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濕熱之結,足以盡其能事;而霉瘡之毒,疳痃之瘍,皆屬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瀉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余義矣。《本草正義》
24、龍膽草治眼中漏膿:龍膽草,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水下。(《飛鴻集》)
25、龍膽草治卒心痛,蟲攻心痛,四肢疼痛。《醫學入門》
26、龍膽草主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癰腫;治時疾熱黃,口瘡。《藥性論》
27、龍膽草治傷寒發狂:草龍膽為末,入雞子清、白蜜化涼水服二錢。(《傷寒蘊要》)
28、膽草專瀉肝膽之火,主治目痛頸痛,兩脅疼痛,驚癇邪氣,小兒疳積,凡屬肝經熱邪為患,用之神妙。其氣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濕熱,若囊癰、便毒、下疳,及小便澀滯,男子陽挺腫脹,或光亮出膿,或莖中癢痛,女人陰癃作痛,或發癢生瘡,以此入龍膽瀉肝湯治之,皆苦寒勝熱之力也。亦能除胃熱,平蛔蟲,蓋蛔得苦即安耳。《藥品化義》
29、龍膽草,乃足厥陰、少陽之正藥,大能瀉火,但引以佐使,則諸火皆治。凡肝腎有余之火,皆其所宜。《本草正》
二、龍膽草的食用方法
1龍膽草羚羊角湯
組成:龍膽草9克、黃芩6克、干地黃9克、羚羊角3克(磨汁沖服)、茯神9克、丹參3克、車前子6克
用法:水煎,微溫服。
功用:清熱平肝,養血熄風。
主治:子癇,偏于風熱。未發之前,頭痛甚劇,面色發紅,頭昏眼花,脘腹疼痛,大便秘結,或有嘔吐;病發后,抽搐神昏,舌質紅,脈弦滑而數。
加減:痰涎壅盛,加竹瀝30滴,亦可加天竹黃6克。
來源:《中醫婦科治療學》
2龍膽草清鼻飲
材料:龍膽草5克、野菊花10克、蒼耳子10克、白芷10克、蜜蜂30克。
做法:先將龍膽草、野菊花、蒼耳子、白芷分別揀雜,洗凈,晾干或曬干。切碎后,同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鐘,用潔凈紗布過濾,去渣,取濾汁放入容器,待其溫熱時,兌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
吃法:早晚2次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通竅止痛。本食療方適用于鼻咽癌疼痛,對肝郁火旺者尤為適宜。
3海帶龍膽草酒
配方:海藻15克、海帶15克、龍膽草15克、黃瓜根15克、半夏15克、炒麥面15克、黃酒適量。
制法:將上藥加工成細末,備用。每次取藥末9克,用黃酒150毫升調勻,分為3份備用。
服法:每日3次,每次溫服1份。
功效:清熱,消痰,散結。適用于癭瘤,咽喉腫塞。
4龍膽草清肝飲
組成:龍膽草1–2錢、黃芩1–2錢、黃連1–2錢、瓜蔞1枚、麥冬5錢至1兩、玄參2–3錢、知母3–5錢、芍藥3錢、羚羊角3–5錢。
主治:熱邪傳入厥陰,煩滿囊縮,消渴,氣上沖氣,心中痛熱,饑不欲食,食則吐蛔者。
加減:吐蛔,加烏梅;如誤下,利不止者,去瓜、麥、玄參、知母,倍芍藥。
來源:《顧松園醫鏡》卷六
5野菊龍膽草茶
組成:野菊花15克、龍膽草3克、澤瀉20克。
制法:上藥按比例加大劑量,研成粗末,瓷器貯存。每日用40–60克,放入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半小時去沉渣后飲用,l日分3次服完。
功效:瀉肝火,清濕熱,利水。
主治:①高血壓病眩暈、頭痛、目赤腫痛、口苦,辨證屬肝膽實火者。②濕熱下注致小便淋濁,陰癢,囊癰,便毒等證。
宜忌:中寒泄瀉舌淡苔白者忌用。
按語:野菊龍膽茶與前方龍膽菊槐茶兩方在功用、主治方面基本相似,但兩者在藥物組成上同中有異,本方龍膽草用量只及前方1/3弱,因而苦寒清降之力不足,加之有滲濕利水的澤瀉,偏于引邪下行。前方龍膽菊槐茶因龍膽用量大,清瀉肝膽實火之力強,配以清頭目的槐花與綠茶,其治頭面部疾患作用較強,是其所長,但苦寒易于傷中,是其不足。實際使用時,可根據證情選擇之。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6鎖陽龍膽草茶
材料:鎖陽5g、龍膽草3g、寒水石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補益脾腎,清熱斂酸。
用途:胃痛;胃酸過多、泛酸。
來源:傳統藥茶方。
三、龍膽草的使用禁忌
脾胃虛弱作泄及無濕熱實火者忌服龍膽草,勿空腹服用龍膽草。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