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烏為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科植物烏頭、北烏頭的根。草烏別名:制草烏、堇、芨、烏頭、烏喙、奚毒、雞毒、茛、千秋、毒公、果負、耿子、帝秋、獨白草、土附子、竹節烏頭、金鴉、斷腸草。草烏功效主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疬。下面分享草烏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草烏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1、草烏治脾胃虛弱及久積冷氣,飲食減少:草烏頭(凈洗)500克,蒼術1000克,陳橘皮(去白)250克,甘草(生,椎碎)200克,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為度,去卻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烏頭、蒼術二味,曝干,粗搗篩焙干,搗羅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鹽湯咸溫酒下三十丸。(《圣濟總錄》)
2、草烏治陽虛上攻,頭項俱痛,不可忍者:細辛、新茶芽(炒)。草烏頭(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鹽炒)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10克,入麝香末25克,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本事方》烏香散)
3、草烏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本經》
4、草烏治一切諸瘡未破者:草烏頭為末,入輕粉少許,臘豬油和搽。(《普濟方》)
5、草烏治腦泄臭穢:草烏(去皮)25克,蒼術50克,川芎100克。并生研末,面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熱物。(《圣濟總錄》)
6、草烏治瘰疬初作未破,作寒熱:草烏頭25克,木鱉子二個。以米醋磨細,入搗爛蔥頭、蚯蚓糞少許。調勻敷上,以紙條貼令通氣孔。(《醫林正宗》)
7、草烏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綱目拾遺》
8、草烏治久患頭風:草烏頭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為末。每服半錢,薄荷湯冷服。更隨左右搐鼻。(《指南方》)
9、草烏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疞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藥性論》
10、草烏治喉痹、口噤不開: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擦牙,并搐鼻內,牙關自開也。(《綱目》)
11、草烏治破傷風:草烏頭(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為末。每服2.5克,冷酒一盞,入蔥白少許,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蔥白熱粥投之。(《儒門事親》)
12、草烏治發背、蜂窩、疔瘡、便毒:草烏頭一個,川烏頭一個,瓦一塊,新汲水一桶。將二烏并瓦浸于水桶內,候瓦濕透,即將川烏、草烏于瓦上磨成膏,用磨藥手挑藥貼于瘡口四周;如未有瘡口,一漫涂藥如三、四重紙厚,上用紙條透孔貼蓋,如藥干,用雞翎蘸水掃濕,如此不過三度。(《瑞竹堂經驗方》二烏散)
13、草烏治麻痹癥。又為傷科要藥。《貴州民間方藥集》
14、草烏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藥也。《藥類法象》
15、草烏治腫毒癰疽,未潰令內消,已潰令速愈:草烏頭末,水調,雞羽掃腫上,有瘡者先以膏藥貼定,無令藥著入。初涂病人覺冷如水,府乃不痛。(《圣濟總錄》草烏頭散)
16、草烏治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草烏頭一個,用燒酒適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17、草烏治一切癱瘓風:草烏頭(生,不去皮)、五靈脂各等分。為末,滴水為丸,如彈子大。四十歲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覺微麻為度。(《本事方》黑神丸)
18、草烏治一切風齒疼痛,飲食艱難:草烏頭三枚(炮),膽礬(研)、細辛(去苗葉)各5克。搗研為細散。每用一字,以指頭揩擦,有涎吐之。(《圣濟總錄》草烏頭散)
19、草烏治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別錄》
20、草烏治風濕麻痹疼痛,發破傷風汗。《東醫寶鑒》
21、草烏治一切癰腫毒:草烏、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葉等分。為末,用醋調搽四圍,中留頭出毒,如干用醋潤之。(《景岳全書》草烏揭毒散)
22、草烏治清濁不分,泄瀉注下,或赤或白,臍腹疞痛,里急后重:草烏頭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燒作灰)為細末,醋糊丸。如蘿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兒三丸;水瀉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湯、白痢干姜湯下。(《局方》三神丸)
23、草烏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綱目》
24、草烏治偏正頭痛:草烏頭200克,川芎藭200克,蒼術250克,生姜200克,連須生蔥一把。搗爛,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曬干,揀去蔥、姜,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臨臥溫酒下。 (《戴古渝經驗方》)
二、草烏的食用方法
1草烏酒
組成:制草烏20g、當歸70g、白芍70g、黑豆70g、忍冬90g
制法:上五味,將黑豆炒半熟,人1.5L酒中,再將另四味藥碎細人酒中,經五日后開取。
用法:不拘時,隨量溫飲,渣爆干為末,酒調服。
主治:手足風濕性疼痛,并治婦女雞爪風。
來源:《藥酒驗方選》
2制川草烏茶
組成:制川、草烏各3克、白芷、僵蠶各10克、生甘草6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加水煮沸45分鐘,另用綠茶6克置保溫瓶中,沖入以上煮沸的藥汁,泡悶10分鐘后,代茶溫飲,1日數次。每日1劑。止痛后,再用3天以鞏固藥效。
功效:祛風勝濕,散寒止痛。
主治:頑固性風寒頭痛,時作時止,經久不愈,常因冒風受涼、陰寒天氣發作或加重,發作時痛勢較劇,得暖則稍舒。
禁忌:凡熱證疼痛、陰虛陽旺、血虛氣弱之人及孕婦均忌服。
按語:《內科臨證識見》介紹此方治“頑固性風寒頭痛”有顯著療效。方中制川烏性味辛、熱,功能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善入經絡,力能疏通痼陰冱寒”,《長沙藥解》說“其性疏利迅速,開通關腠,驅逐寒濕之力甚捷”。據藥理研究,制川烏具有消炎作用,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具有興奮作用,能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等。制草烏功能搜風勝濕,散寒止痛等,《藥性論》稱“其氣鋒銳,通經絡,利關節,尋蹊達徑而直抵病所”,藥理研究表明它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配伍善治各種頭痛的白芷,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的白僵蠶,再加解百藥毒的甘草和除煩渴、解毒的茶葉,不但散寒止痛功專力宏,而且可使川、草烏的毒性降低。必須注意,川草烏雖經炮制后,仍具有一定毒性,故不宜久服。作為茶劑也不宜超過本方的規定劑量。如服用后出現口唇、舌及肢體發麻、惡心、嘔吐等癥狀者,應立即停服,并及時飲用“甘草綠豆湯”(生甘草、綠豆各60克、煎湯)解毒。
出處:《內科臨證識見》
3白蛇草烏酒
組成:白花蛇10g、制川草烏各10g、羌獨活各10g、秦艽12g、川芎10g、防風10g、細辛10g、麻黃10g、香附10g、延胡10g、制乳沒各10g、梧桐花6g、鮮生姜10g、薏苡仁12g
制法:上藥一劑,浸于45–70度燒酒中(1–1.5L均可),半月后用此藥酒。
用法:以此酒蘸手掌上在局部拍打,第一周每日拍一次,每次10分鐘,以后每日二次,每次15分鐘,拍打輕重以舒適為度。每用一周,將瓶中燒酒加滿,使酒保持一定濃度。
主治:慢性肩背腰腿疼痛。
注意事項:對于皮膚有過敏,局部皮膚破損或有皮膚病者,不宜使用。
來源:《江蘇中醫雜志》
4草烏散
組成:草烏頭1兩(實大者,分作3份,1份燒存性,2份燒黑色為度)、青鹽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地龍(去土)1分。
用法:上為散。早、夜如齒藥揩牙齒動搖處。
主治:牙齒動搖疼痛,及骨槽風。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三、草烏的使用禁忌
凡虛人、孕婦、陰虛火旺及熱證疼痛者忌服草烏。草烏生者慎服。生品內服宜慎。草烏不宜與貝母、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犀角同用。
1、莽草為之使。反栝樓、貝母、白斂、白及(一本有半夏)。惡藜蘆。《本草經集注》
1、遠志為之使。草烏忌豉汁。《藥性論》
1、草烏畏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綱目》
1、平素稟賦衰薄,或向有陰虛內熱吐血之疾,并老人、虛人、新產人,切宜禁用草烏。《本草匯言》
草烏頭雖有藥用價值,但咨詢使用時由于中毒劑量和治療劑量難把握,很容易發生烏頭堿中毒。
在家中自行煎煮中藥時,一旦發生口、唇、舌發麻,臉部以及皮膚發癢或者有螞蟻爬行感,惡心、發慌等草烏頭中毒癥狀,應立即到醫院救治。在前往醫院救治的同時,可大量服用甘草水或者綠豆湯來解毒。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