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學名:Chelidonium majus),為雙子葉植物綱、罌粟科、白屈菜屬的一個植物種。出自《救荒本草》,屬全草類,別名:地黃連、牛金花、土黃連、八步緊、斷腸草、山西瓜、雄黃草、山黃連、假黃連、小野人血草、黃湯子、胡黃連、小黃連。下面分享白屈菜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白屈菜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白屈菜成分
新鮮植株有濃橙黃色的乳液,乳液中含多種生物堿類;尚含白屈菜酸、膽堿、蕓香甙等;花含黃酮類;果實含多量膽堿、白屈菜堿和四氫黃連堿;種子含脂肪油、黃連堿,發芽的種子含白屈菜紅堿和小檗堿。
白屈菜的功效與作用
一、白屈菜的功效
1.《中國藥植志》:治胃腸疼痛及潰瘍。外用為疥癬藥及消腫藥,以生汁涂布之。
2.《山西中藥志》:下心火,退燒解熱,消炎殺菌,鎮痛鎮靜。
3.《四川中藥志》:治肝硬化,皮膚結核,腳氣病,膽囊病及水腫黃疸。
4.《陜西中藥志》:治毒蛇咬傷,止疼消腫。
5.《北方常用中草藥》:有鎮痛,止咳,殺菌,利尿,解瘡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腹痛,瀉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6.《朝藥志》:朝藥全草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痛。
7.《圖朝藥》:全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腹水,稻田皮炎。
8.《民族藥志三》:蒙藥素圖洪嫩:根及全草用于燥黃水,祛瘡瘍,瘟疫,瀉痢腹痛,血熱性高燒,陣發性刺痛,慢性氣管炎,百日咳,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肝腹水;外治疥癬,癤腫,蟲咬,稻田皮炎。鄂溫克藥地上部分主治食道炎,胃炎。
9、解痙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脘攣痛,咳嗽氣喘,百日咳。
10、緩急止痛,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利濕退黃。
11、用于胃腸痙攣、肺氣不斂之久咳,以及久瀉、久痢和水腫、黃疸等。 現代多用于胃炎、胃潰瘍、腸炎、痢疾、黃疸型肝炎、慢性氣管炎、百日咳、水田皮炎、毒蟲咬傷、疥癬、癤腫等。
二、白屈菜的藥理作用
1、白屈菜對肌肉的作用
在化學上與罌粟堿同屬苯異喹啉類,作用亦相似,能抑制各種平滑肌,有解痙作用,而毒性則較低。對平滑肌之抑制屬直接作用,因為它不僅能對抗匹羅卡品,且可對抗組織胺甚至氯化鋇(毛果蕓香堿、白屈菜總堿)的作用,對兔離體小腸之解痙效力,以重量計,約為罌粟堿的53%,白屈菜注射液還能解除豚鼠離體腸管由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痙摩收縮。也有人報告,低濃度能提高離體兔腸、子宮的張力,而較高濃度方呈抑制作用,大劑量還能抑制心肌、減慢心率、停止于擴張期,對橫紋肌也有抑制作用。白屈菜總堿對平滑肌呈興奮作用。
2、白屈菜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白屈菜堿屬原鴉片堿一類,也能抑制中樞。與嗎啡相比,它對末梢的作用較強,而對中樞則較弱,有某些鎮痛及催眠作用,白屈菜注射液對小鼠能產生中樞抑制作用,使自發活動減少,熱板法、醋酸扭體法實驗表明對小鼠有鎮痛作用。
治療劑量不抑制呼吸,大量可減慢之;對反射無明顯抑制,亦無脊髓性興奮;能麻痹感覺及運動神經末梢,但對神經干無作用。
3、白屈菜抗腫瘤作用
白屈菜堿是一種有絲分裂毒,可使小鼠移植性腹水癌細胞的高三倍體(hypertriplokd)的中、晚期分裂指數發生改變,呈顯著的阻斷分裂作用,給予125mg/kg后12小時,停止于中期分裂的占23.1%;在體外2.5×10(-6)M,能抑制纖維母細胞之有絲分裂。能延緩惡性腫瘤之生長。對小鼠肉瘤-180、艾氏瘤雖有抑制,但副作用及毒性大。原阿片堿亦有抗癌作用。
亦有報道白屈菜堿和原阿片堿的抗癌作用不明顯,而40%的白屈菜甲醇提取物卻有明顯的抗癌活性;有謂白屈菜提取物對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及大鼠肉瘤W256并無抑制作用,但在組織培養中對EaglesPKB鼻咽癌細胞呈細胞毒作用,產生細胞毒作用的成分之一為黃連堿。對鼠Jensen肉瘤無作用。
白屈菜藥用選方
①治水腫黃疸:白屈菜、蒲公英、商陸、臭草根,茵陳。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腸胃疼痛:白屈菜、丁香、烏賊骨、浙貝母、膽南星、冬瓜仁。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頑癬:鮮白屈菜用50%的酒精浸泡,擦患處。(《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瘡腫:鮮白屈菜搗爛敷患處。(《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胃痛,瀉痢腹痛,咳嗽:白屈菜五分至二錢,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稻田皮炎,毒蟲咬傷,疥癬:白屈菜搗爛外敷或制成浸膏涂患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白屈菜臨床治療
①治療百日咳:取白屈菜全草制成100%糖漿,小兒6個月以內每次5~8毫升,6個月至1歲8~10毫升,1~3歲10~15毫升,3~6歲15~29毫升,6歲以上20~30毫升,每日3次,飯前服。單純型連服8天,混合型12天。治療500例,治愈355例,好轉116例,有效率為94.2%。以單純型效果較好;混合型宜并用抗菌藥物。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白屈菜全株1斤,生甘草1兩,加水共煎3次,藥液混合再濃縮使每100毫升約含生藥4錢,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治療34例,控制7例,顯效15例。亦可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5克),每服4片,每日3次。療效與煎劑相似。成熟之白屈菜效果似較好,反之則差,且易產生副作用。
③治療青年扁平疣:取新鮮全草榨汁,以棉球蘸汁擦患處,每日3次,每次5~15分鐘,痊愈為止。治療18例,治愈4例,顯效3例,有效4例,5例結果不明。用藥后半數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癥狀,如疼痛、瘙癢等。
④用作鎮痛解痙劑:取白屈菜、地榆等量,制成干浸膏粉,日服3次,每次1~2克。對于胃腸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疼痛,有緩解作用。
白屈菜的使用方法
1、治皮炎、毒蟲咬傷:鮮白屈菜適量。將白屈菜搗爛,用藥用砂布包裹,外敷于患處。
2、治頑癬:鮮白屈菜適量,50%酒精100ml。鮮白屈菜洗凈,晾干,用酒精浸泡24小時,涂抹于患處。
3、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疼痛:白屈菜、地榆各等分。將以上中藥研成細末。每服2g,每日3次。
4、治療慢性氣管炎:白屈菜全株500g,甘草30g。加清水共煎3次,藥液混合再煎濃縮至90ml,每日3次,每次30ml。
5、治腸胃疼痛:白屈菜、丁香、烏賊骨、浙貝母、天南星、冬瓜仁各適量。水煎,去淹,取汁,溫服。
白屈菜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3~8g;煎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白屈菜的使用禁忌
1、誤服或大劑量應用時可發生中毒,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出冷汗、思睡或煩躁不安、四肢麻木、血壓下降或升高、譫語、意識障礙等狀。
2、脾胃虛寒者忌用。孕婦、兒童忌用。
3、本品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4、血根堿中毒量引起短時麻醉后,可發生士的寧樣驚厥,增進腸蠕動及唾液分泌,對局部也是先刺激而后轉入麻痹;還能降低膽堿酯酶的活性,增加組織對乙酰膽堿的敏感性,提高小腸、子宮平滑肌的張力。α-高白屈菜堿作用類似白屈菜堿;β-高白屈菜堿為痙攣毒,有局部麻醉作用。多實槐子堿(帕黑卡品)有神經節阻斷及增強子宮的作用,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條件反射及腦電圖的試驗)。白屈菜紅堿和某種Stilbylamine類,可能與本植物能去除皮膚贅疣的作用有關。這些成分在植物干燥時,很易變化。白屈菜中的黃連堿是一種細胞毒,小檗堿可能與其抗菌、利膽等有關。
總堿在體外能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結核桿菌、真菌等。原阿片堿、血根堿和白屈菜堿716.7μg/ml濃度,對考夫曼-沃爾夫毛癬菌及絮狀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含某種未知成分,能興奮心臟、升高血壓、擴張冠狀血管。
5、白屈菜的毒性
原阿片堿對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36.5mg/kg;隱品堿性對豚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190mg/kg;血根堿對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19.4mg/公斤。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