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塊根。甘遂別名:醋甘遂、煮甘遂、煨甘遂、制甘遂、主田、重澤、甘藁、陵藁、甘澤、苦澤、白澤、鬼丑、陵澤、腫手花根、九頭獅子草、化骨丹、腫手花、頭痛花、貓兒眼。甘遂主治:水腫、腹水、留飲結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下面分享甘遂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甘遂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甘遂的功效與作用
1、甘遂主治腹滿浮腫,下水、留飲,破癥堅積聚,亦與大戟主治大同小異,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與大戟不同,則攻堅之力,殆尤為過之。所主疝瘕,蓋以濕熱壅結者言之,而寒氣凝滯之癥,非其所宜。《別錄》
2、甘遂治風痰迷心癲癇:甘遂二錢,研為末,放在豬心里。縛緊,紙懈,煨熟。取藥出,加辰砂末一錢,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過的豬心煎湯調下。以大便下惡物為效,否則須再次服藥,此方名“遂心丹”。
3、甘遂治小兒馬脾風(風熱喘促,悶亂不安):甘遂(包面中,煮過)一錢半、辰砂(水飛)二錢半、輕四化建設少許,共研為末。服時,先取少許漿不,滴入一為油,然后放藥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藥下沉,去漿灌服。此方名“無價散”。
4、甘遂治麻木疼痛:甘遂二兩、蓖麻子仁四兩、樟腦一兩,共搗作餅,貼患處。此方名“萬靈膏”。內服甘草湯。
5、甘遂消渴:甘遂(麩炒)半兩、黃連兩,共研細,加蒸餅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湯送下。忌甘草。
6、甘遂治痞癥(發熱、盜汗、胸背疼痛):甘遂包在面中,放漿水內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黃,研為末。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每服一錢,臨星時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膩魚肉。
7、甘遂治水腫腹滿:甘遂(炒)二錢二分、牽牛一兩半,共研為末,煎為水劑,隨時服用。
8、甘遂治身面浮腫:甘遂二錢,生研為末,放入豬腎中,外包濕紙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覺腹鳴,小便亦通暢,即是見效。
9、甘遂治疝氣偏腫:甘遂、茴香,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10、甘遂治大小便不通:甘遂五錢(半生半炒)、胭脂壞了十文,共研勻。每服一錢,加白面四兩,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暢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錢煎服。
11、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氣直透達所結處。《湯液本草》
12、甘遂治腳氣腫痛:甘遂半兩,木鱉子仁四個,共研為末。每取四錢,放入豬腎中,濕紙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湯送下。不過十服見效。
13、甘遂治突然耳聾: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內,口中嚼少許甘草。
14、甘遂治腎水流注(腿膝攣急,四肢腫痛):甘遂二錢,生研為末,放入豬腎中,外包濕紙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覺腹鳴,小便亦通暢,即是見效。上方加木香四錢,每用二錢,煨熟,溫酒嚼下。瀉下黃水為驗。
15、甘遂苦寒。攻水破血,力量頗與大戟相類。(張壽頤)
16、甘遂治水結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珍珠囊》
17、甘遂治水鼓氣湍:甘遂、大戟各一兩,慢火炙后,共研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開幾次,待溫服下。不過十服見效。
二、甘遂的食用方法
1、甘遂散
處方:甘遂末3克。
制法:用豬心血和勻。將豬心切開,入末于內,用線縛定,濕紙包,煨熟取藥,入辰砂末3克和勻,分作4丸。
功效:治癲病。
用法:每服1丸,用所煨豬心煎湯化下。如大便下惡物即止。如不效,再服1丸。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2、甘遂散
處方:甘遂(炒)1兩,蓬莪術(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大戟(微煨)3分,桂(去粗皮)3分,石菖蒲(米泔浸,炒干)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散。
主治:水蠱水腫,腳氣。
用法:每服1錢匕,空腹用蔥湯調下;漸加至2錢匕,微吐瀉為度。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
3、甘遂散
處方:甘遂半兩(煨令微黃),檳榔半兩,牛蒡子2分(微炒),商陸1分。
制法:上為細散。
主治:水氣,心腹鼓脹,上氣喘息。
用法:每服半錢,用豬腎1只,切作4-5片,摻藥,用濕紙裹,煻火中煨熟、空心頓服,又微呷酒2-3合。須臾,下利為效。
來源: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三
4、甘遂散
處方:甘遂1兩(炒),木香1分。
制法:上為散。
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每服1錢匕,溫蜜酒調下,不拘時候。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5、甘遂散
處方:甘遂1兩。
制法:研為細末,裝瓶備用。
主治:小便不通。
用法:用時用甘遂散3錢,面粉適量,麝香少許(無麝香用冰片代),加溫水調成糊狀,外敷于中極穴處(臍下4寸),方圓約2寸。一般30分鐘即能小便通利。無效時可繼續使用或再加熱敷,療效更速。
臨床:小便不通用甘遂散外敷治療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通患者共8例,外敷1次即排尿的5例;外敷2次排尿的2例;外敷2次再熱敷1次排尿的1例。
來源:《新醫學》(1972;11:55)
6、甘遂散
處方:甘遂半兩,檳榔(生銼)1兩,木香1兩,牽牛子(半生半炒)1兩,萊菔子(研)1兩。
制法:上為散。
主治:三焦水氣,甚者四肢虛腫。
用法:每服半錢匕,煎紫蘇木瓜湯調下,空心服,利下水為度。量人虛實加減。
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7、甘遂散
處方:甘遂1分(煨令微黃),檳榔1分,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牽牛子半兩(微炒),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
制法:上為細散。
主治:小兒水氣,遍身腫滿,大小便難,喘促不得睡臥。
用法:每服1字,以溫水調下。以利為效。
來源:《圣惠》卷八十八
8、甘遂散
處方:甘遂半兩,大戟半兩,黑牽牛半兩,檳榔半兩,陳橘皮(去白)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
主治:氣腫,水腫。
用法:每歲1錢,五更初用蔥酒調下。不會吃酒用蔥湯調下。天明通下黃水來,可依形證調理。
來源:《幼幼新書》卷三十二引茅先生方
9、甘遂散
處方:太山赤皮甘遂2兩。
制法:上為末,以白蜜2合和。
主治:妊娠子淋,大小便并不利,氣急,已服豬苓散不愈者。
用法:每服如大豆粒,多覺心下煩。得微下者,每日1次,下后還服豬苓散;不得下,日2次。漸加可至半錢匕,以微下為度。
來源:《外臺》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10、甘遂散
處方:甘遂(生)半兩,牽牛子(半生半炒)1兩,續隨子(去殼,研)1兩,大戟1兩,葶藶(紙上炒)1分。
制法:上為散。
主治:三焦氣不通,心腹脹,喘促,大小便不利。
用法:每服半錢匕,空心濃煎燈心湯調下。利下水為效,未減更1服。
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11、甘遂散
處方:甘遂1兩(煨令微黃),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澤瀉3兩,黃芩1兩,澤漆1兩,赤茯苓2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川樸消2兩。
制法:上為細散。
主治:水氣遍身浮腫,心胸急硬,氣滿上喘,大小便澀。
用法:本方方名,《普濟方》卷一九四引作“甘遂湯”。
來源:《圣惠》卷五十四
12、甘遂散
處方:甘遂蔥汁。
制法:和丸。
主治:耳聾。
用法:綿裹塞耳中,口含甘草湯。兩藥須各兩處修制妙。
來源:《東醫寶鑒·外形篇》卷二引《入門》
13、甘遂散
處方:甘遂1分(煨令微黃),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瓤,銼,焙),黃芩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主治:破痞除熱,破結散氣。主治小兒內有伏熱諸候,腹內痞結,雖服湯得利,而滯實不去,心下堅滿,按之則啼;胸膈熱實,腹有留飲,腸內氣結而脹,時或壯熱。
用法:甘遂破結散(《嬰童百問》卷五)。
來源:《圣惠》卷八十八
14、甘遂通結湯
組成:甘遂末0.6-1g(沖服),桃仁9g,木香9g,生牛膝9g,川樸15g,赤芍15g,大黃10-24g。
功效:行氣活血,逐水通下。
功用:關格。用于瘀結型(腸腑濕阻),腹痛腹脹,嘔吐,便秘,脘腹脹滿,全腹拒按,水走腸間,轆轆有聲(腸腔積液多),舌苔膩,脈弦滑。
臨床:
a、早期輕度腸扭轉
b、早期腸套疊
c、病期長、膨脹明顯的單純性腸梗阻
d、嵌頓性腹外氙(尚無腸壞死)
禁忌:本方藥性峻烈,非體壯邪實者禁用。
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
15、大黃甘遂湯
組成:大黃4兩,甘遂2兩,阿膠2兩。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頓服之。其血當下。
主治:經水不調,男女癃閉,小腹滿痛者;淋毒沉滯,梅淋小腹滿痛不可忍,尿膿血者。膨脹,瘀血內阻,水氣內停,腹大堅滿,脈絡怒張,脅腹攻痛,大便難,小便澀,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大黃甘遂湯是一種偏方,主治:婦人產后,水與血結于血室,少腹滿如敦狀;及男女膨脹、癃閉、淋毒,小腹滿痛者。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后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
出處:《金匱》卷下。
16、甘遂半夏湯
處方: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藥15克 甘草6克(炙)
用法: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藥汁,煎取200毫升,頓服之。
主治:治留飲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后雖自覺輕快,但心下仍然堅滿者。
辨證:大腸飲結證:下利膠結不暢,雖利后反覺舒服,但心下仍堅滿,按之似有物,腸間瀝瀝有水聲,或便結不通,苔滑膩,脈沉滑或伏。
禁忌:脾胃虛弱證,慎用本方。
17、塞鼻甘遂散
組成:甘遂1分,細辛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木通(銼)1分。
制法:上為細散。
用法:每用半錢,以綿裹塞入鼻中。當有清水出,病重者或下2-3升,當以臥時安藥,若微痛則忍之。
主治:鼻塞不聞香臭。
出處:《圣惠》卷三十七。
18、蕩痰加甘遂湯
組成:生赭石2兩,大黃1兩,樸消6錢,清半夏3錢,郁金3錢,甘遂末2錢。
用法:甘遂末,調藥湯中服。
主治:癲狂失心,既滑實,頑痰凝結之甚者。
來源:《衷中參西》上冊。
19、甘遂破黃七神丹
組成:樸消2斤,朱砂5兩,大黃7兩,甘遂2兩,山梔2兩,輕粉1兩,豆豉半斤(以絹袋盛之)。
制法:上以水2斗,熬令水盡,除去甘遂、豉、梔子、大黃,只取樸消、朱砂、輕粉為末,以水浸豉汁,研勻后入未3味同和,煮糯米糊為丸,如彈子大。
用法:每服1丸,新水化下。吐瀉為度。
主治:陽厥發狂,將成疽。
來源:《中藏經》卷下。
20、甘遂陷胸湯
組成:大黃 栝樓實 黃連各6克 甘遂3克
用法:上四味,哎咀。以水1升,煮取500毫升,分三次服。
主治:痰火水飲內結,胸腹脹痛,食飲不消,大便不通。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
三、甘遂的使用禁忌
1、氣虛、陰傷、脾胃衰弱者及孕婦忌服甘遂。
2、甘遂不宜與甘草、山藥同用。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