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實。胡椒別名:昧履支、浮椒、玉椒。胡椒藥用主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并解食物毒。下面分享胡椒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胡椒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胡椒的采收炮制
采收儲藏:當果穗基部的果實開始變紅時,剪下果穗,曬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實,通稱黑胡椒。如全部果實均已變紅時采收,用水浸漬數天,擦去外果皮,曬干,則表面里灰白色,通稱白胡椒。
炮制:揀凈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打碎,或研成細粉。
二、胡椒的功效與作用
1、胡椒治風蟲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綠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絲綿包作一粒,患處咬定,涎出吐去。(《韓氏醫通》)
2、胡椒治凍傷:胡椒10%,白酒90%。把胡椒浸于白酒內,七天后過濾使用。涂于凍傷處,每日一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3、胡椒治霍亂吐瀉:胡椒四十九粒,綠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勻,木瓜湯服一錢。(《仁齋直指方》)
4、胡椒治風蟲牙痛:胡椒、蓽撥等分。為末,蠟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衛生易簡方》)
5、胡椒治小腸淋,沙石難出,疼痛:胡椒、樸硝各一兩。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溫湯調下二錢匕,并二服。(《圣濟總錄》二拗散)
6、胡椒治陰囊濕疹:胡椒十粒。研成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外洗患處,每天二次。(《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7、胡椒治翻胃:胡椒一味,醋浸之,曬干,醋浸不計遍數,愈多愈好,碾末醋糊為丸。淡醋湯下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證治要訣》)
8、胡椒治五臟風冷,冷氣心腹痛,吐清水:胡椒酒服之,亦宜湯服。(《食療本草》)
9、胡椒治夏月冷瀉及霍亂:胡椒碾末,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四十丸。(《衛生易簡方》)
10、胡椒療產后血氣刺疼,治跌撲血滯腫痛。《本草蒙筌》
11、胡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唐本草》
12、胡椒治小腸淋,沙石難出,疼痛:胡椒、樸硝各30g,上搗羅為細散,每服6g,溫湯調下,日2服。方中胡椒利水通淋,為君藥。(《圣濟總錄》二拗散)
13、胡椒治諸嘔、逆膈氣,反胃吐食:胡椒、砂仁、丁香、紅豆各21粒。上為細末,姜汁為丸,皂角子大,每服1丸,以棗1個去核,填藥,面裹煨熟,空腹細嚼,白水送下,每日3次。方中胡椒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為君藥。(《衛生寶鑒》紅豆丸)
14、胡椒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驗,過劑則走氣。大腸寒滑亦用,須各以他藥。《本草衍義》
15、胡椒調五臟,止霍亂,心腹冷痛,壯腎氣,主冷痢,殺一切魚、肉、鱉、草毒。《日華子本草》
16、胡椒治蜈蚣咬傷:胡椒,研末調敷。(《多能鄙事》)
17、胡椒治胃痛:大紅棗(去核)七個,每個內入白胡椒七粒,線扎好,飯鍋上蒸七次,共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溫滾水下,如壯實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熱作饑,以粥飯壓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鏡》)
18、胡椒治翻胃及不怕飲食:半夏(湯洗十遍)、胡椒。上等分,為細末,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百一選方》)
19、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腸胃寒濕者宜之。熱病人食之,動火傷氣,陰受其害。時珍自少嗜之,歲歲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漸知其弊,遂痛絕之,目病亦止,才食一二粒,即便昏澀,此乃昔人所未試者。蓋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故也,病咽喉口齒者亦宜忌之。近醫每以綠豆同用治病有效,蓋豆寒椒熱,陰陽配合得宜,且以豆制椒毒也。《綱目》
20、胡椒治缺鈣抽搐:白胡椒二十粒,雞蛋皮兩個。將上藥焙黃后共研成粉,分為十四包。每日一包,開水沖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1、胡椒治三焦咳,肺胃虛寒,咳逆嘔吐,腹脅脹滿,不能飲食:胡椒、蓽茇、款冬花、甘草、干姜、陳橘皮各60g,白術75g,細辛、高良姜各60g。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15g,溫水下。方中胡椒溫中散寒,止咳,為君藥。(《圣濟總錄》胡椒理中丸)
22、胡椒治反胃嘔噦吐食,數日不定:胡椒三分(末),生姜一兩(微煨切)。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分溫三服。(《圣惠方》)
23、胡椒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沖,和氣。《海藥本草》
24、胡椒能宣能散,開豁胸中寒痰冷氣,雖辛熱燥散之品,而又極能下氣,故食之即覺胸膈開爽。又能治上焦浮熱,口齒諸病。至于發瘡助火之說,亦在用之當與不當耳。《本草便讀》
25、胡椒性燥,食之快膈,喜食者眾,大傷脾胃肺氣,久則氣大傷,凡病氣疾人,益大其禍也。(朱震亨)
26、胡椒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錢。研勻,男用生姜、女用當歸,酒下。(《壽域神方》)
27、胡椒治瘧疾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胡椒,研細末,用小瓶裝好,不令泄氣,再用蟬蛻研末,亦以瓶裝之(蟬退要用全的,連頭、足用)。用時每藥分量只要如黃豆大,合成一處,用普通膏藥一張,將藥放在中間,在期前兩小時至四小時以內,貼于背后天柱穴,愈后再將膏藥撕去。(《中醫雜志》(9):500,1956)
28、胡椒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牙齒浮熱作痛。《綱目》
三、胡椒的食用方法
(一)豬肚煨胡椒
配方:豬肚1只,胡椒9–15克。
制法:將豬肚洗凈,胡椒粉碎后放入豬肚內,用線扎緊豬肚口,文火煨燉,待豬肚熟后調味即可。
功效:溫胃散寒。
用法:每2——3日1只;飲湯食豬肚。
(二)胡椒豬肚湯
材料:豬肚1個,排骨640克,白胡椒粒1湯匙,潮州咸菜80克,水20杯,鹽或味精適量。
做法:
1、將豬肚切去肥油,用少許細鹽擦洗一遍,并腌片刻,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放入熱水鍋內拖過。
2、將白胡椒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與蜜棗一齊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食肉飲湯。
功效:用于脾胃虛寒。癥見胃脘冷痛、得溫則舒、腹用嘔吐、飲食減少、四肢不溫、形寒怕冷。亦用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屬脾胃虛寒者。
(三)胡椒粥
組成:胡椒5克,大米50克,食鹽適量。
制法:將胡椒擇凈,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食鹽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將胡椒1克研為細末,調入粥中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溫中散寒,健胃止痛。
主治: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納差食少,四肢不溫等。
粥義解說:胡椒不僅是常用的調味品,可健脾開胃,行氣化食,而且也可入藥療疾。中醫認為,胡椒性味辛、熱,入脾、胃經,有溫中止痛,開胃消食之功,《本草綱目》言其”大辛熱,純陽之物,腸胃寒濕者宜之”。《新修本草》言其”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本草求真》言其”比之蜀椒,其熱更甚。凡因火衰寒入,痰食內滯,腸滑冷痢及陰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齒浮熱作痛者,治皆有效。以氣寒氣既除而病自愈也”。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胡椒堿、胡椒新堿等,能興奮離體腸管,小劑量內服有健胃驅風作用,可驅除胃腸道積氣,促進消化,大量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引起充血性炎癥,對子宮有收縮作用。煮粥服食,對脘腹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治療效果甚佳。
注意事項:
1、胡椒分黑、白兩種。黑者為末成熟果實,氣味較淡;白者為成熟果實,種仁飽滿,氣味較濃,品質較好,故煮粥以白者為佳;
2、孕婦慎用;
3、陰虛火旺、痔瘡患者不宜選用。
(四)胡椒牛肉湯
材料:牛肉(肥瘦)960克、胡椒20克、八角12克、鹽4克
做法:
1、牛肉切除筋膜,洗凈,原塊切大塊。
2、胡椒,大茴香洗凈。
3、全部材料放入水煲內,猛火都滾。
4、慢火煲2小時,胡椒、大茴香、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此湯治脘腹冷痛,食少嘔吐。或寒肢冷,食人不化等。亦可用于肋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嘔吐。
(五)胡椒老雞湯
材料:老母雞1只,胡椒30粒,紅棗6粒,瘦肉120克。
做法:
1、將老母雞宰后洗凈,去除內臟。
2、其他用料也要洗凈,瘦肉原塊留用。
3、用6碗水,所有用料一起放人煲內,煮約5小時后調味即可。
功效:凡脾胃寒虛,消化不良,脹滿打噎,經常泄瀉的人最適宜飲用此湯。
四、胡椒的使用禁忌
1、陰虛有火者忌服胡椒。
2、胡椒不宜多服,損肺。《海藥本草》
3、胡椒多食發瘡痔、臟毒、齒痛目昏。《本草備要》
4、消化道潰瘍、咳嗽咯血、痔瘡、咽喉炎癥、眼疾患者慎食胡椒。
5、胡椒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破血墮胎,發瘡損目,故孕婦及陰虛內熱,血證痔患,或有咽喉口齒目疾者皆忌之。綠豆能制其毒。《隨息居飲食譜》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