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訶子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微毛訶子的果實。訶子別名:嫩訶子、訶黎勒、訶黎、訶梨、隨風子。訶子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下面分享訶子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訶子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訶子的炮制方法
1、訶子肉:用錘打開訶子果皮,除去果核即得。
2、炒訶子:清水洗凈,曬干,入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二、訶子的功效與作用
1、《蘭室秘藏》訶子皮散 記載:訶子治脫肛日久,服藥未驗,復下赤白膿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御米殼(去蒂萼,蜜炒)、橘皮各五分,干姜(炮)六分,訶子(煨,去核)七分。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和渣空心熱服。
2、《海藥本草》記載:訶子主五膈氣結,心腹虛痛,赤白諸痢及嘔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澀痛。
3、《圣惠方》訶黎勒散 記載:訶子治老人久瀉不止:訶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礬一兩(燒灰)。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
4、《本草經疏》記載:訶黎勒其味苦澀,其氣溫而無毒。苦所以泄,澀所以收,溫所以通,惟斂故能主冷氣,心腹脹滿;惟溫故下食。甄權用以止水道,蕭炳用以止腸僻久泄,蘇頌用以療腸風瀉血、帶下,朱震亨用以實大腸,無非苦澀收斂,治標之功也。
5、《濟生方》訶子飲 記載:訶子治久咳語聲不出:訶子(去核)一兩,杏仁(泡,去皮、尖)一兩,通草二錢五分。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煨生姜切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6、《南方草木狀》記載:訶子可作飲,變白髭發令黑。
7、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記載:訶子治結膜炎:訶子、梔子、楝子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次二錢,水煎服,每日服三次。
8、《藥性論》記載:訶子通利津液,主破胸膈結氣,止水道,黑髭發。
9、《金匱》記載:訶黎勒散治氣利,以肝脾郁陷,二氣凝塞,木郁風動,疏泄失藏而為下利,利則氣阻而痛澀,是為氣利;訶黎勒行結滯而收滑脫也。腸滑而為利者,清氣滯塞而不收也;肺逆而為咳者,濁氣壅塞而不斂也;訶黎勒苦善泄而酸善納,苦以破其壅滯,使上無所格而下無所礙,酸以益其收斂,使逆者自降而陷者自升,是以咳利俱止也。其治胸滿心痛、氣喘痰阻者,皆破奎降逆之力;其治崩中、帶下、便血、墮胎者,皆疏郁升陷之功也。
10、《金匱要略》訶黎勒散 記載:訶子治氣利:訶黎勒十枚(煨),為散,粥飲和,頓服。
11、《日華子本草》記載:訶子消痰,下氣,除煩,治水,調中,止瀉痢,霍亂,奔豚腎氣,肺氣喘急,消食開胃,腸風瀉血,崩中帶下,五膈氣。懷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動欲生,脹悶氣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產后陰痛,和蠟燒熏及熱煎湯熏洗。
12、《藥品化義》記載:訶子能降能收,兼得其善,蓋金空則鳴,肺氣為火邪郁遏,以致吼喘咳嗽,或至聲啞,用此降火斂肺,則肺竅無壅塞,聲音清亮矣。取其澀可去脫,若久瀉久痢,則實邪去而元氣脫,用此同健脾之藥,固澀大腸,瀉痢自止。但苦能泄氣,真氣太虛者,宜少用之。
13、《唐本草》記載:訶子主冷氣心腹脹滿,下宿物。
14、《醫林集要》記載:訶子治白帶白淫,因虛寒者:訶黎勒十個(酒潤,草紙裹,煨熟,內與核共搗細),白術、黃芪、當歸、杜仲、蛇床子、北五味子、山茱萸肉各二兩。俱炒研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三錢,白湯下。
15、《本草匯言》記載:訶子治口瘡經久不愈:訶黎勒五個(酒潤,草紙裹煨熟,肉與核共搗細),好冰片一分。共研勻細,不時摻入少許,口含徐徐咽下。
16、《經驗方》記載:訶子治嗽,氣嗽久者亦主之:生訶黎一枚,含之咽汁。 瘥后口爽不知食味,卻煎檳榔湯一碗服之。
17、《本草通玄》記載:訶子生用則能清金行氣,煨用則能暖胃固腸。
18、《本草圖經》記載:訶子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
19、《本草匯言》記載:訶子治老人氣虛不能收攝,小水頻行,緩放即自遺下,或涕淚頻來,或口涎不收:訶黎勒,不用煨制,取肉,時時干嚼化,徐徐含咽。
20、《宣明論方》訶子湯 記載:訶子治失音,不能言語者:訶子四個(半炮半生),桔梗一兩(半炙半生),甘草二兩(半炙半生)。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童子小便一盞,同水一盞,煎至五七沸,溫服。
21、《本草匯言》記載:訶子治腸風瀉血:訶黎勒十個(酒潤,草紙裹,煨熟,肉與核共搗細),白芷、防風、秦艽各-兩。俱微炒,研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
三、訶子的食用方法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斂肺清火宜生用,澀腸止瀉宜煨用。
(一)訶子皮散
組成:御米殼(去蒂萼,蜜炒) 橘皮各1.5克 干姜(炮)1.8克 訶子(煨,去核)2.1克
用法:上為細末,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和滓,空腹時熱服。
功效:溫中祛寒,澀腸固脫。
主治:腸胃虛寒泄瀉,米谷不化,腸鳴腹痛,脫肛不收;或下痢膿血,里急后重,白多赤少,日夜無度。
來源:《蘭室秘藏》卷下。
(二)訶子硫黃茶
配方:硫黃、訶子皮、紫筍茶各9克。
制法:將硫黃研細,與上藥和勻,加水按常法煎茶。
功效:溫腎止瀉。
適應癥:腹瀉。
按語:方中硫黃性大溫有毒,內服用于臟寒引起的冷泄,有溫寒壯陽功效。配合訶子酸收固澀,以止腹瀉。據藥理研究,訶子富含鞣質,對菌痢及腸炎形成的粘膜潰瘍有收斂作用而止瀉。紫筍茶有清熱止瀉功效。本方適用于腎陽不足,五更泄瀉,腹部冷痛,不思飲食,食后飽脹,神疲乏力等。
(三)訶子咳血方
組成:青黛水飛6g、瓜蔞仁去油6g、海浮石粉6g、山梔子炒黑9g、煨訶子取肉6g。
用法:上為末,以蜜同姜汁為丸,噙化。
功效:清肝寧肺,涼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證。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干口苦,頰赤便秘, 舌紅苔黃,脈弦數。
方論:青黛、山梔子,皆入肝經,善能清瀉肝火而涼血,澄本清源,共為君藥。臣以瓜蔞仁清化痰熱,寬胸利肺,海粉清熱軟堅化痰。佐以訶子,清熱下氣,斂肺化痰。以蜜同姜汁為丸,蜜可潤肺,姜可化痰,噙化者,清潤咽喉,令藥緩流上焦,以利肺止咳止血。諸藥合力,重在瀉肝火,清肺熱,使火邪去,痰熱清,共奏瀉肝清肺,涼血止血之功。
運用:
1、本方主要用于肝火灼肺的咳血證。以咳痰帶血,胸脅作痛,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證治要點。
2、若火灼傷陰者,可酌加清肺養陰之品,如沙參、麥冬之屬;咳甚痰多,可加貝母、天竺黃、枇杷葉以清肺化痰止咳。
3、常用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病的咳血,屬肝火犯肺者。
注意:本方屬寒涼降泄之劑,故肺腎陰虛及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方源:《丹溪心法》卷二咳血十九
(四)訶子甘草茶
組成:訶子9克,甘草3克,白糖、茶葉各適量。
制法:上藥研末共置保暖杯中,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左右,加白糖或冰糖適量(根據患者的好惡而定),頻頻代茶飲。每日1~2劑。
功效:清肺利咽,斂肺下氣。
主治:慢性單純性喉炎,咳嗽失音,屬肺有伏熱者。嗓音工作者,咽喉疲勞太過,而致聲音嘶啞者。
禁忌:外感風寒之“暴瘖”者忌用。
出處:《藥茶治百病》
四、訶子的使用禁忌
1、凡外邪未解,內有濕熱火邪者忌服訶子。
2、《品匯精要》記載:氣虛人忌多服訶子。
3、《本草行義》記載:訶黎勒,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訶子。此物雖澀腸,而又泄氣,蓋其味苦澀。
4、《用藥心法》記載:《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補之。訶子苦重瀉氣,酸輕不能補肺,故嗽藥中不用訶子。
5、《醫學入門》記載:氣虛及暴嗽、初瀉,不可輕用。
6、《本草經疏》記載:咳嗽因于肺有實熱,泄瀉因于濕熱所致,氣喘因于火熱沖上,帶下因于虛熱而不因于虛寒,及腸僻初發,濕熱正盛,小便不禁因于腎家虛火,法并忌訶子。
7、《本草求真》記載:虛人不宜獨用訶子。
8、《本草衍義補遺》記載:訶子下氣,以其味苦而性急喜降,《經》曰,肺苦急,急食苦以瀉之,謂降而下走也。氣實者宜之,若氣虛者,似難輕服。隨風子,治肺氣因火傷極,遂郁遏脹滿,蓋其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也。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