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及同屬植物樹干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沒藥別名:末藥。沒藥主治:胸腹瘀痛;痛經;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下面分享沒藥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沒藥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沒藥的炮制方法
1、沒藥: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碎或剁碎。
2、炒沒藥:取凈沒藥大小個分開,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冒煙,表面顯油亮光澤時,取出放涼。炒后緩和刺激性,便于服用。
3、醋沒藥:取凈沒藥大小個分開,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冒煙,表面微熔,噴淋米醋。再炒至表面顯油亮光澤時,取出放涼。每沒藥100kg,用米醋5kg。酷制增強活血止痛,收斂生肌作用。
4、煮沒藥:取沒藥,加水浸1d,連同水倒入鍋內,煮至熔化,濾過,殘渣加適量水再煮,濾過,棄去殘渣,合并濾液,濃縮沒藥成膏狀,繼續加熱至冒黑煙盡轉冒青煙時,取出,攤放在平面板上,趁熱切成方塊,晾涼。貯干燥容器內,炒沒藥、醋沒藥、燈心制沒藥、煮沒藥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防潮。
5、燈心制沒藥:取凈沒藥碎塊,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出油時,加入燈心同炒,至油被燈心吸盡,沒藥臌脹呈球狀為度,取出簸去燈心,放涼。每沒藥100kg,用燈心3kg。
二、沒藥的功效與作用
1、《本草綱目》記載:沒藥散血消腫,定痛生肌。
2、《本草經》記載:沒藥味苦平無毒。然平應作辛,氣應微寒。凡惡瘡痔漏,皆因血熱瘀滯而成,外受金刃及杖傷作瘡,亦皆血肉受病。血肉傷則瘀而發熱作痛,此藥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熱。水屬陰,血亦屬陰,以類相從,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熱諸瘡及卒然下血證也。肝經血熱,則目為亦痛、膚翳,散肝經之血熱,則目病除矣。
3、《本草綱目》記載:乳香活血,沒藥散血,皆能止痛消腫,生肌,故二藥每每相兼而用。
4、《本草衍義》記載:沒藥,大概通滯血,打撲損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滯則氣壅凝,氣壅凝則經絡滿急,經絡滿急,故痛且腫。凡打撲著肌肉須腫脹者,經絡傷,氣血不行,壅凝,故如是。
5、《宣明論方》沒藥散 記載:沒藥治一切心肚疼痛,不可忍者:沒藥、乳香各三錢,川山甲(炙)五錢,木鱉子四錢。上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酒大半盞,同煎溫服,不計時候。
6、《普濟方》記載:沒藥治小兒吐:沒藥一錢,樟腦一字。上為末。以藥點其舌上。
7、《圣濟總錄》消毒沒藥散 記載:沒藥治五痔:沒藥(研)一兩,黃礬、白礬、溺垽(火煅)各半兩,麝香(研)一錢。上五味并研令勻。每月時先以蔥湯洗拭凈。以藥干敷。
8、《世傳神效名方》記載:沒藥治小便渾濁如精之狀:沒藥、木香、當歸各等分。上為末,以刺棘心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丸。每服五七丸,食前鹽湯下。
9、《醫學入門》記載:沒藥在治瘡散血之科。此藥推陳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腫止痛,為瘡家奇藥也。
10、沒藥配雄黃,消腫生肌、燥濕解毒。
11、《圣濟總錄》三圣散 記載:沒藥治中風舌強不語:沒藥(研)、琥珀(研)各一分,干蝎(全者,炒)七枚。上三味,搗研為末。每服三錢匕,用鵝梨汁半盞,皂莢末一錢匕,濃煎湯一合,與梨汁相和調下,須臾吐出涎毒,便能語。
12、《癥因脈治》四圣散 記載:沒藥治腸痛腹痛,脈小數,將有膿者:瓜蔞一個,甘草四錢,沒藥二錢,乳香一錢五分。研末。酒調服。
13、《證治準繩》通神丸 記載:沒藥治膿血雜痢后重,疼痛日久不瘥:沒藥(研)、五靈脂(去砂石研)、乳香(研)各一錢,巴豆霜(研)半錢。上同研勻,滴水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食前煎生木瓜湯下,小兒服三丸,隨歲加減。
14、《赤水玄珠》沒藥散 記載:沒藥治血氣不行,心腹疼痛,或走注痛,月經不調,發熱哺熱,并宜用之:紅花、沒藥、川歸、玄胡(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童便、酒調下。
15、沒藥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
16、《赤水玄珠》沒藥散 記載:沒藥治白口瘡:以乳香、沒藥、雄黃各一錢,輕粉半錢,巴豆霜少許。為末摻之。
17、《瘍醫大全》海浮散 記載:沒藥治癰疽瘡毒,腐去新生:乳香、沒藥各等分。安箬葉上火炙去油,乳細搽上,以膏貼之。此藥毒未盡則提膿外出,如毒已盡則收口。
18、《婦人良方》當歸沒藥丸 記載:沒藥治婦人血風,血氣,腹脅刺痛,筋攣骨痹,手足麻木,皮膚瘙癢:當歸、五靈脂各一兩,沒藥半兩。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湯空心下。
19、沒藥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氣舒筋;
20、《御藥院方》記載:沒藥治筋骨損傷:米粉四兩(炒黃),入沒藥、乳香末各半兩。酒調成膏。攤貼之。
21、王好古 記載:沒藥治心膽虛,肝血不足。
22、《開寶本草》記載:沒藥主破血止痛。療杖瘡、諸惡瘡、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暈痛膚赤。
23、沒藥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24、《嬰童百問》異香散 記載:沒藥治小兒諸般吊癥:角弓反張,胸高臍凸用透明沒藥一味為末,姜湯調下一錢匕。
25、《魚孚溪單方選》記載:沒藥治小兒盤腸氣痛,腰曲,干啼:沒藥、乳香等分。為末。木香磨水煎沸,調一錢服。
26、《本草述》記載:沒藥久服舒筋膜,通血脈,固齒牙,長須發。
27、《海藥本草》記載:沒藥主折傷馬墜,推陳置新,能生好血,研爛,以熱酒調服。墮胎.心腹俱痛及野雞漏痔、產后血氣痛,并宜丸、散中服。
28、《藥性論》記載:沒藥主打撲損,心腹血瘀,傷折跌損,筋骨瘀痛,金刃所損,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飲之。
29、《奇效良方》手拈散 記載:沒藥治心脾氣痛:延胡索、沒藥、五靈脂、草果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服。
30、《日華子本草》記載:沒藥破癥結宿血,消腫毒。
31、《銀海精微》沒藥散 記載:沒藥治漏眼膿血:沒藥、大黃(蒸,少用)、樸硝。上為末。均服三錢。酒調下,茶亦可。
三、沒藥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1、沒藥化腐生肌散
組成:紅升丹3g,朱砂9g,煅石膏15g,乳香9g,沒藥9g。
制法:上為細末。
用法:外用。
功效:化腐生肌,主治瘡面腐肉未凈,慢性頑固性創面久不愈者。
來源:《中醫外傷科學》
2、沒藥舒筋活血洗方
組成:伸筋草9g,海桐皮9g,秦艽9g,獨活9g,當歸9g,鉤藤9g,乳香6g,沒藥6g,川紅花6g。
用法:水煎,溫洗患處。
功效:舒筋活血止痛,主治損傷后筋絡攣縮疼痛。
來源:《中醫傷科學講義》
3、沒藥少腹逐瘀湯
組成: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沒藥(研)6克 、當歸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黃9克、 五靈脂(炒)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
功效:活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積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期腰酸、小腹脹,或月經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塊,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紅兼白帶者、或瘀血阻滯,久不受孕等證。為瘀血結于下焦少腹。下焦包括肝腎在內,由肝腎等臟功能失調,寒凝氣滯,疏泄不暢,血瘀不適,結于少腹,故癥見少腹積塊作痛,或月經不調等雜病。治宜逐瘀活血、溫陽理氣為法。故方用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溫熱,入肝腎而歸脾,理氣活血,溫通血脈;當歸、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黃、五靈脂、川芎、元胡、沒藥入肝,活血理氣,使氣行則血活,氣血活暢故能止痛。共成溫逐少腹瘀血之劑。
來源:《醫林改錯》卷下。
4、沒藥瓜蔞散
組成:瓜蔞一個(研爛),生粉草,當歸(酒洗)各半兩,乳香,沒藥各一錢。
用法: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
功效:主治乳癰及一切癰疽初起,腫痛即消,膿成即潰,膿出即愈。
來源:《婦人良方》
四、沒藥的使用禁忌
1、孕婦忌服沒藥。
2、《本草經疏》記載:凡骨節痛與夫胸腹脅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虛者不宜用沒藥;產后惡露去多,腹中虛痛者不宜用沒藥;癰疽已潰不宜用沒藥;目赤膚翳非血熱甚者不宜用沒藥。
3、不良反應:過敏,周身不適、面部潮紅、全身皮疹、瘙癢等。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