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艾葉別名:艾蒿、家艾、大艾葉、杜艾葉、萎蒿。艾葉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瀉久痢、帶下、濕疹、疥癬、癰腫、痔瘡。下面分享艾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艾葉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1、艾葉生寒熟溫,生搗汁服可止血。(朱震亨)
2、艾葉治產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干,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楊誠經驗方》)
3、艾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肘后方》)
4、艾葉辟風寒涅,瘴瘧。《本草正》
5、艾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濟總錄》香艾丸)
6、艾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干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世醫得效方》艾姜湯)
7、艾葉暖血溫經,行氣開郁之藥也。開關竅,醒一切沉涸伏匿內閉諸疾。若氣血、痰飲、積聚為病,哮喘逆氣,骨蒸痞結,癱瘓癰疽,瘰疬結核等疾,灸之立起沉疴。若入服食丸散湯飲中,溫中除濕,調經脈,壯子宮,故婦人方中多加用之。《本草匯言》
8、艾葉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后,白膠熏之。(《仁齋直指方》)
9、艾葉治咽喉閉痛熱壅,飲食有妨者,搗汁灌漱。《履巉巖本草》
10、艾葉治濕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分。共研細末,用香油調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1、艾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衛生易簡方》)
12、艾葉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陶弘景)
13、艾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4、艾葉溫胃。《珍珠囊》
15、艾葉治盜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烏梅三個。水一鐘,煎八分,臨臥溫服。(《綱目》)
16、艾葉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藥性論》
17、艾葉治頭風面瘡,癢出黃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每薄紙上貼之,一日二、三上。(許國楨《御藥院方》)
18、艾葉治金瘡,崩中,霍亂,止胎漏。《食療本草》
19、艾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20、艾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養生必用方》)
21、艾葉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于溫中、逐冷、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凡婦人血氣寒滯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搗汁,或熟用煎湯,或用灸百病,或炒熱敷熨可通經絡,或袋盛包裹可溫臍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本草正》
22、艾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圣惠方》)
23、艾葉溫中,逐冷,除濕。《綱目》
24、艾葉止霍亂轉筋,治心痛,鼻洪,并帶下。《日華子本草》
25、艾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并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術、蒼術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干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26、艾葉治糞后下血:艾葉、生姜。煎濃汁,服三合。(《千金方》)
27、艾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補缺肘后方》)
28、艾葉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別錄》
29、艾葉近世有單服艾者,或用蒸木瓜丸之,或作湯空腹飲之,甚補虛羸。然亦有毒,其毒發熱氣沖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瘡出血者,誠不可妄服也。《本草圖經》
30、艾葉止言其溫,不言其熱。其性入火灸,則氣下行,入藥服,則氣上行。《本草》
31、艾葉治帶脈為病,腹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王好古》
32、艾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江蘇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33、艾葉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唐本草》
34、艾葉調經開郁,理氣行血;治產后驚風,小兒臍瘡。《本草再新》
二、艾葉的食用方法
1艾葉生姜煨雞蛋
材料:艾葉15克、生姜25克、雞蛋2個
做法:將上3味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剝去殼,復入原湯中煨片刻。
用法:吃蛋飲湯,每日2次。
功效:溫經,止血,安胎,散寒;適用于崩漏及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
來源:民間經驗方
2母雞艾葉湯
材料:老母雞一只、艾葉15克。
做法: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功效: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眼多夢,少腹冷痛等。
3艾葉米粥
材料:艾葉15克(鮮者30克)、南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煎取濃葉去渣,再加水同煮為稠粥。
用法:月經過后三天服,月經來前三天停。每日兩次,早晚溫服食用。
功效:艾葉米粥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治婦女虛寒性痛、月經不調、小腹冷痛、崩漏下血、胎動不安、妊娠下血及宮冷不孕癥。
按語:艾葉芳香而溫,善于溫氣血。暖經脈,逐寒邪,止冷痛,與粳米煮粥,性溫氣香,專治婦女寒性痛經、月經不調、小腹冷痛、妊娠下血、宮冷不孕癥。艾葉為暖血溫經,行氣郁之藥,能通十二經,偏于肝、脾、腎經,因此,艾葉煮粥后,善于溫中逐冷,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生溫,熟熱為純陽之粥,是婦科一切虛寒性病的良藥。如張促景用艾葉治虛寒性漏下之疾。李時珍認為,艾葉是虛寒性經滯之品。從而證明,艾葉粥是婦科虛寒性經產之病的首選取的藥粥。
禁忌:艾葉粥亦屬溫熱之粥,凡陰虛血熱者不宜服用。
4面粉蒸艾葉
材料:艾葉、面粉適量
制法:
1、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后按1千克艾葉拌250克面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面粉。
2、鋪入籠屜蒸約30——40分鐘后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藥味。
3、盛在碗里,調入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制的味料即成。
功效:開胃暖胃。
5艾葉阿膠湯
材料;當歸15克、川芎15克、熟地20克、杜仲20克、菟絲子20克、川斷15克、艾葉4克、甘草5克、糯米15克、白芍15克、阿膠15克
做法:將當歸、川芎、熟地、杜仲、菟絲子、川斷、艾葉、甘草、白芍、糯米分別用清水略洗,一齊放入砂煲內,加清水4碗,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至藥湯約1碗,濾出藥湯,加入阿膠溶化,溫服,每天1次。或將藥渣再加水煎汁,兩次藥湯中勻加阿膠溶化,分兩次服。
功效:益腎養血、健脾安胎;用于腎虛引起的習慣性流產。癥見胎漏下血,色淡紅,腰酸腹墜,頭暈耳鳴,兩腿酸軟,舌苔薄,脈沉細滑。
6艾葉湯
處方:艾葉(炒)半兩、白芍藥3分、熟干地黃(焙)1兩、干姜(炮)半兩、阿膠(炙令燥)1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墜墮顛撲,內傷臟氣,吐唾出血。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7艾葉湯
組成:艾葉(炒)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黃連(去須)1兩、茯神(去木)1兩、桑耳1兩、代赭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白茅根(切)1兩、白芷1兩、阿膠(炒燥)1兩、白術3分。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妊娠胎漏下血。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8艾葉湯
處方:艾葉(炙干)3分、桑上寄生(銼,炒)1兩半、人參2兩、茯神(去木)3分、阿膠(炙令燥)3分。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糯米半合,蔥白3寸(并須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主治:妊娠外因驚動,胎內不安,轉移不寧。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9艾葉湯
處方:生艾葉(搗,絞取汁)1盞、阿膠(炙令燥)半兩、蜜1合。
用法:煎取1盞,去滓,分為2服,溫溫服之。
主治:妊娠卒下血不止,胎上逼心,手足逆冷欲死。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10艾葉湯
處方:艾葉(炒)1兩,芎藭1兩,當歸(炙,銼)1兩,干姜(炮)1兩,白術1兩。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主治:妊娠胞中虛冷,致胎萎燥不長。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11艾葉湯
處方:艾葉(去梗,炙)1分、白芷1兩、阿膠(炙令燥)1兩、白術(銼,炒)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黃連(去須)1兩、茯神(去木)1兩半、地榆皮1兩半、赤石脂(研)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肉豆蔻(去殼)1枚。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
主治:妊娠下痢。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12艾葉湯
處方:艾葉(搗成末)1兩、阿膠(炙令燥)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空腹服之。未效更服。
主治:妊娠墮胎后,血出不止,腹痛。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八
13艾葉湯
處方:艾葉3兩、阿膠3兩、芎藭2兩、當歸3兩、甘草1兩。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膠令消,分3服,日3次。
主治:妊娠2-3月至8-9月,胎動不安,腰痛,已有所下。
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名見《產孕集》卷上
14艾葉湯
處方:艾葉半兩(細銼,炒微黃),生干地黃半兩,阿膠1分(杵碎,炒令黃燥,為末)。
制法:上藥和勻,分為2服。
用法:每服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下赤馬通汁1合半,攪令勻,不拘時候,放溫頻服。以愈為度。
主治:傷寒衄血及吐血,連日不絕,欲死。
來源:《圣惠》卷十
15艾葉湯
處方:艾葉1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
用法: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分溫3服。如人行5里,溫再服。
主治:霍亂后,洞下不止。
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一
16艾葉湯
處方:伏道艾葉、生姜各等分,杏仁(生,去皮尖)、松節明子木。
用法:力中杏仁。松節明子木用量原缺。
加減:若便血,去杏仁。
主治:男女虛勞咳嗽,痰涎不止。
來源:《普濟方》卷二三一
17艾葉湯
處方:艾葉半斤。
用法:以酒4升,煮取2升,分溫服。
主治:倒產及子死腹中。
來源: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子母秘錄》,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18艾葉湯
處方:艾葉、苧麻葉、槐葉、柳葉、白及、防風、白芷、升麻各等分。
用法:上曬燥,為粗末,入麝少許,以器貯馬桶內,點著,令患者坐馬桶上,遮緊勿走煙,熏兩個時辰。
主治:陰(匿蟲)。
來源:《瘍醫大全》卷二十四
19艾葉湯
處方: 防風3兩、大戟2兩、艾5兩。
用法:以水1斗,煮取5升,溫洗陰中,日3次。
制法:上切。
主治:婦人陰中腫痛不可近者。
來源:方出《外臺》卷三十四引《經心錄》,名見《醫統》卷八十三引《錄驗》
20艾葉雞蛋湯
材料:艾葉50克、雞蛋2個、白糖適量
制作:將艾葉加水適量煮湯,打入雞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
用法:每日晚睡前服。
功效:溫腎安胎。適用于習慣性流產。
來源:民間方
21艾葉粥
材料: 干艾葉15克(鮮品3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 將艾葉煎汁去渣。將粳米、紅糖放入藥汁中煮粥。
用法: 早晚溫熱服食。但月經期間不宜服。
功效: 溫暖子宮。適用于宮冷不孕等癥。
來源: 經驗方
22艾葉茶
材料:艾葉5g、紅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效:溫經散寒,理氣止血,安胎。
主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月經不調;胎動不安。
來源:傳統藥茶方。
23艾葉酒方
配方:干艾葉(濃煮取汁)、每一斗米曲用艾葉五兩。
制法:上一味,隨曲米多少,用煎濃汁拌浸,醞如常法。
用法:酒熟不拘時稍稍飲之,常令酒勢相接醺醺然。
主治:治白癩。
來源:《圣濟總錄》
24艾葉溫胃茶
組成:陳艾葉9克,制香附10克,大紅棗5枚。
功效:溫胃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①受寒飲冷致脘腹疼痛,喜溫惡寒,惡吐清水,大便溏瀉辨證屬寒凝氣滯者。②產后感寒,心腹疼痛,得暖則緩,舌苔薄白者。
制法:前二味按原方比例加大劑量研成粗粉備用。每次取藥末20克以紗布包,置保溫瓶中,每劑加大棗5枚(剖開),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5分鐘后分次飲用,1日內飲完。
禁忌:胃陰不足或脾胃積熱者忌用。
來源:《中醫良藥良方》
25艾葉蒜湯
做法:大蒜50克,生荷葉20克,生艾葉20克,生側柏葉20克鮮生地20克,將各種材料混合一起搗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氣、止血。
26艾葉生姜煮雞蛋
材料:雞蛋二個,艾葉10克,生姜15克。
做法:艾葉、生姜、雞蛋(帶殼)加水適量煎煮,雞蛋熟后,去殼取蛋,放入再煮,煲好后,飲汁吃蛋。
功效:月經不調 閉經 月經量多 痛經
27陳皮艾葉茶
材料:艾葉10克,陳皮10克。
做法:上藥研末,用紗布包好,放入保溫瓶中,以沸水沖泡,燜15分鐘,代茶頻飲。
禁忌:濕熱痢疾,泄瀉者忌用。
28艾葉阿膠茶
材料:艾葉5g、阿膠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養血散寒。
主治:婦女崩中,連日不止。
來源:《養生必用方》。
29香附艾葉茶
組成:制香附80克,陳艾葉15克。
制法:二味按上述用量加水150毫升,用文火同煎,待熬至欲干時,去艾葉,取出香附烘干,研成粗末,放暖水杯中,沖入沸水,蓋悶10分鐘后,代茶頻飲。
功效:行氣理血,祛除寒濕。
主治:心氣痛,腹痛,痛經。
禁忌:孕婦、氣虛無滯以及陰虛血熱者忌用。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30虎杖艾葉茶
組成:虎杖40克、艾葉炭6克。
制法:上藥搗碎,共置保溫瓶中,用沸水300毫升,泡悶15分鐘后,分2–3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祛風利濕,行瘀止血。
主治:產時感受寒濕,或服固澀藥過早,致惡露淋漓,過期不止,量少,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脈澀,證屬血瘀者。
禁忌:惡露量多,色鮮紅,心煩易怒者忌用。
按語:虎杖性味苦平,功能祛風利濕、破瘀通經,在婦科常用治淋濁帶下、經閉和產后惡露不下,心腹脹痛。方中配以艾葉炭,主要用于止血。如惡露不下或量少者,可改用當歸或丹參10克。
來源:《中醫良藥良方》
31阿膠龍骨艾葉粥
材料:糯米60克、龍骨末0.3克、艾葉末0.3克、阿膠15克。
做法:取糯米淘洗凈,與龍骨末、艾葉末共放鍋中加水煮粥,待粥快熟時加入阿膠,烊化后食用,每日2次。
功效:治妊娠胎動不安、腹痛下痢、妊娠流血、產后下痢
三、艾葉的使用禁忌
1、陰虛血熱者慎用艾葉。
2、苦酒、香附為之使。《綱目》
3、血熱為病者禁用艾葉。《本草備要》
4、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本經逢原》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