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川木香的根。木香別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廣木香、云木香。木香性味:味辛;苦;性溫。木香主治:胞脅脹滿;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痢疾后重。下面分享木香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木香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1、《本經》記載:木香主邪氣,辟毒疫,強志,主淋露。
2、《本草會編》記載:木香,與補藥為佐則補,與泄藥為君則泄也。
3、《本草通玄》記載:木香理疝氣。
4、王好古 記載:木香治沖脈為病,逆氣里急。主脬滲小便秘。
5、《圣惠方》木香丸 記載:木香治一切氣,攻刺腹脅脹滿,大便不利:木香三(二)兩,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四兩(銼碎,微炒),牽牛子四兩(微炒),訶黎勒皮三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湯下三十丸。
6、《本草經百種錄》記載:木香以氣勝,故其功皆在乎氣。《內經》云心主臭,凡氣烈之藥,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則氣能下達,故又能通其氣于小腸也。
7、《袖珍方》記載:木香治惡蛇虺傷: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
8、《簡便單方》記載:木香治一切走注,氣痛不和:廣木香,溫水磨濃汁,入熱酒調服。
9、《日華子本草》記載:木香治心腹一切氣,止瀉,霍亂,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療贏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
10、《別錄》記載:木香療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治)溫瘧,行藥之精。
11、《本草經集注》記載:木香療毒腫,消惡氣。
12、《藥性論》記載:木香治女人血氣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九種心痛,積年冷氣,痃癖癥塊,脹痛,逐諸壅氣上沖煩悶。治霍亂吐瀉,心腹XIU刺。
13、《藥品化義》記載:木香,香能通氣,和合五臟,為調諸氣要藥。以此治痞悶噯氣,水腫腹脹,痢疾腳氣,皆調滯散氣之功。但辛香屬陽,陽則升浮,如中焦、下焦結滯,須佐檳榔墮之下行;因性香燥,同黃連、黃芩治痢疾,同黃柏、防己治腳氣,皆藉寒藥而制其燥,則用斯神矣。若怒氣拂逆攻沖,遍身作痛,以此使肺氣調,則肺氣自伏,若肝氣郁,致脅肋小腹間痛,同青皮疏之,令肝氣行,則血順痛止。
14、《圣濟總錄》記載:木香治霍亂轉筋:木瓜汁一盞,木香一錢匕。上二味,以熱酒調下,不拘時。
15、《醫方簡義》導氣湯 記載:木香治寒疝,以及偏墜小腸疝痛: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錢,淡吳茱萸一錢。長流水煎服。
16、《局方》大香連丸 記載:木香治腸胃虛弱,冷熱不調,泄瀉煩渴,米谷不化,腹脹腸鳴,胸膈痞悶,脅肋脹滿;或下痢膿血,里急后重,夜起頻并,不思飲食;或小便不利,肢體怠惰,漸即瘦弱:黃連(去蘆、須)二十兩(用茱萸十兩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四兩八錢八分。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濃煎米飲下,空心日三服。
17、《曾氏小兒方》記載:木香治小兒陽明經風熱濕氣相搏,陰莖無故腫或痛縮:廣木香、枳殼(麩炒)二錢半,實甘草二錢。水煎服。
18、《本草》記載:木香治氣之總藥,和胃氣、通心氣、降肺氣、疏肝氣、快脾氣、暖腎氣、消積氣、溫寒氣、順逆氣、達表氣、通里氣,管統一身上下內外諸氣,獨推其功。然性味香燥而猛,如肺虛有熱者,血枯脈躁者,陰虛火沖者,心胃痛屬火者,元氣虛脫者,諸病有伏熱者,慎勿輕犯。
19、《儒門事親》木香檳榔丸 記載:木香治一切沉積水氣,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者,可用茶調散,次服本方:木香、檳榔、青皮、陳皮、廣茂(燒)、黃連(麩炒)各一兩,黃柏、大黃各三兩,香附子(炒)、牽牛各四兩。上為細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20、《本草求真》記載:木香,下氣寬中,為三焦氣分要藥。然三焦則又以中為要。故凡脾胃虛寒凝滯,而見吐瀉停食;肝虛寒入,而見氣郁氣逆,服此辛香味苦,則能下氣而寬中矣。中寬則上下皆通,是以號為三焦宣滯要劑。至書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補,非云升類升柴,降同沉香,不過因其氣郁不升,得此氣克上達耳。況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則可,言補不及,一不審顧,任書混投,非其事矣。
21、《必效方》記載:木香治腋臭:好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夾之。
22、朱震亨 記載:調氣用木香。其味辛,氣能上升,如氣郁不達者宜之。若陰火沖上者,則反助火邪,當用黃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23、《阮氏小兒方》記載:木香治內釣腹痛:木香、乳香、沒藥各五分。水煎服之。
24、《本草新編》記載:廣木香,止可少用之為佐使,使氣行即止,而不可謂其能補氣而重用之也。大約用廣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錢而止,斷勿浮于一錢之外,過多反無功效,佐之補而不補,佐之瀉而亦不瀉也。
25、《藥類法象》記載:木香,除肺中滯氣,若治中丁焦結滯,須用檳榔為使。
26、《本經》記載,木香主氣劣氣不足,補也;通壅氣導一切氣,破也;安胎健脾胃,補也;除痃癖塊,破也。與本條補破不同何也?易老以為破氣之劑,不言補也。
27、《綱目》記載: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諸氣膹郁,皆屬于肺,故上焦氣滯用之者,乃金郁則泄之也;中氣不運,皆屬于脾,故中焦氣滯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腸氣滯則后重,膀胱氣不化則癃淋,肝氣郁則為痛,故下焦氣滯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28、《紊問病機保命集》導氣湯 記載:木香治下痢膿血,里急后重,日夜無度:芍藥一兩,當歸五錢,大黃、黃芩、黃連、木香各一錢半,檳榔一錢。為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則止。
二、木香的炮制方法
1、木香片:將原生藥放清水內洗凈,撈出,悶潤12-24小時使軟,切片,曬干。
2、煨木香:將木香片放在鐵絲匾中,用一層草紙,一層木香間隔,平鋪數層,置爐火旁或烘干室內,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揮發油滲透至紙上,取出放涼。有些地區將木香片1斤,麩皮4兩,放鍋內拌炒至黃色不焦為度,篩去麩皮,放涼。
三、木香的食用方法
1#木香通氣散
組成:木香 戎鹽(炒) 京三棱(炮)各15克 厚樸30克(姜制) 枳實(麩炒) 甘草(炙)各9克 干姜(炮) 蓬茂(炮)各6克
用法:上八味,為末。每服9克,空腹時用淡生姜湯調下。
主治:寒氣結瘕,腹大堅滿,痛不可忍。
來源:《衛生寶鑒》卷十八。
2#木香附子湯
組成:附子21克(炮,去皮、臍) 南木香30克(不見火)
用法:上藥切片,量病勢重,則分作二服,輕則分作四服。每服用水220毫升,加生姜20片,煎至75毫升,去滓,空腹時熱服。間服小續命湯一服。如急中,附子不炮。
主治:急中風不語,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肢體癱瘓。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一。
3#木香金鈴子散
組成:大黃半兩,金鈴子3錢,木香3錢,輕粉少許,樸消2錢。
制法:上為細末。
用法:每服3錢或4錢,食后煎柳白皮湯調下。以利為度,喘止即止。
功效:主治暴熱,心肺上喘不已。
來源:《保命集》卷中。
4#山楂木香茶
組成:炒山楂15克,木香10克,食糖、紅茶各15克。
制法:按原方劑量,將藥打成粗粉,置保溫杯中,以沸水適量沖泡,加入紅糖蓋悶15分鐘后,頻頻飲服。每日1劑,痢止后停用。
功效:健脾理氣,解毒止痢。
主治: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者。
宜忌:濕熱痢疾,發熱、煩渴、舌紅者忌用。
按語:本方為《醫鈔類編》治痢疾赤白相兼方中加木香,原方用食糖有要求:“紅痢蜜拌,白痢白糖拌,紅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勻,白湯調下。”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功能消食化積,炒焦后有止瀉作用。《新修本草》載:“汁服主水痢。”《隨息居飲食譜》亦云:“醒脾氣,消肉食……除疳積,止瀉痢。”輔以行氣、調中、止痛之木香,甘緩和胃之食糖,解毒清熱之紅茶,共奏行氣健脾解毒止痢之效。
來源:《河南省秘驗單方集錦》
5#黃連木香湯
組成:枳殼1兩(去瓤,生用),黃連1兩,木香2錢。
用法:上先隔宿煎枳殼湯停起,次日清晨,用水1大盞,煎黃連、木香,煎至8分,去滓,入冷枳殼湯作半碗,空心就床口服。令藥下腹,慢起,如此6服,亦不發。
功效:主治腸風下血。
來源:《醫方類聚》卷一八四引《經驗秘方》。
6#木香鱉甲湯
組成:木香7.5克 鱉甲(九肋者,去裙襕,酥炙黃)30克 柴胡(去苗)30克 秦艽(去苗、土。)22.5克 黃耆30克 知母(焙)22.5克 白茯苓(去黑皮)22.5克 人參30克 桔梗(炒)90克 白術30克 甘草(炙)30克 防風(去叉)22.5克 肉豆蔻(去殼)7.5克 半夏15克(生姜90克取汁煮令汁盡,焙) 枳殼(去瓤,麩炒) 芍藥各22.5克
用法:上十六味,細銼如麻豆大。每服15克,加生姜4克,切碎,加大棗3枚,用水4.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早晚各一服。
功效:主治虛勞寒熱往來,不思飲食,口舌生瘡,四肢,勞倦,五心煩躁,肌膚不澤。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四、木香的用藥禁忌
1、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木香。
2、《得配本草》記載:臟腑燥熱,胃氣虛弱者禁用木香。
3、《本草經疏》記載:肺虛有熱者,慎毋犯之。元氣虛脫及陰虛內熱,諸病有熱,心痛屬火者禁用木香。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