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色補血草,中藥名。為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補血草Limonium bicolor(Bag.)Kuntze的根或全草。分布于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別名:蝎子花菜、屹蚤花、野菠菜、燎眉蒿、補血草、掃帚草、匙葉草、血見愁、禿子花、蒼蠅花、白花菜棵、磯松、鹽云草、鹽云參、鬧蠅花、蠅子花、蒼蠅架、補血草、掃帚草、匙葉草、血...
2吊竹梅,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Schnizl.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分布于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別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帶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見愁、雞舌黃、紅舌草、紅竹仔草、花葉竹夾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發草、假石蠶、花葉竹節草、紅竹殼菜、鴨舌紅、紅鴨跖草、百書草、花蝴蝶、風眼...
1飛龍掌血,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Lam.的根或根皮。全年均可采收,挖根,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干。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別名:黃椒、三百棒、飛龍斬血、見血飛、黃大金根、血棒頭、飛見血、血見愁。下面分享飛龍掌血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飛龍掌血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飛龍掌血形態特...
1白接骨,中藥材名。本品為爵床科植物小阿西達的根莖或全草。夏、秋采全草、根莖。別名:玉龍盤、玉梗半枝蓮、血見愁、玉錢草、麒麟草、玉連環、接骨丹、接骨草、猢猻節根、金不換、橡皮草、無骨苧麻。下面分享白接骨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白接骨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白接骨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70厘米。地下莖白色,質脆,帶方形,有白色粘液。莖方形,具分枝,全體光滑無毛。葉對生,卵...
2水蘇,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水蘇(Stachys japonica Miq.)的全草。秋末水蘇莖葉凋萎后,可隨時采收塊莖,也可翌年春季萌芽前采收。采收后,可鮮用或曬干。產于遼寧、江蘇、日本等地,生于海拔230米以下的水溝、河岸等濕地上。別名:雞蘇、香蘇、龍腦薄荷、勞蒩、野紫蘇、山升麻、烏雷公、朋頭草、水雞蘇、望江青、還精草、玉薟草、銀腳鷺鷥、血見愁。下面分享水...
1鐵莧菜,中藥材名。本品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的地上部分。夏、秋季采割,除去雜質,曬干。別名:人莧、血見愁、海蚌含珠、葉里含珠、野麻草、海蚌念珠、葉里藏珠。下面分享鐵莧菜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鐵莧菜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鐵莧菜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被柔毛。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2.5~8cm,寬1.5~3.5cm,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兩...
2細竹蒿草,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細竹蒿草Murdanniasimplex(Vahl) Brenan的全草。分布于華南及西南等地。別名:斑茅膽草、十二妹、云茅草、紅韭菜、土洋參、見血愁、黃竹參、十二娘、土牛膝、土牛七、血見愁。下面分享細竹蒿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細竹蒿草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竹蒿草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全體近無毛。根須狀,多條等粗,粗壯,直徑2-3m...
1血見愁,中藥材名。本品為藜科植物大葉藜的全草。6~8月采收,切碎,曬干。別名:大葉藜、雜配藜、雜灰藜、大葉灰菜、八角灰菜。下面分享血見愁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血見愁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大葉藜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莖直立,具5條銳棱,禿凈,綠色,有時具紫色條紋。葉互生,大形,柄長2~7厘米;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