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篇一:
沒有春光,只有秋風蕭瑟;沒有江水,只有車流如濤;菊花殘留瓣,百花待明年,無花來點綴,只有這寂靜的夜給人一種離愁之感。我沒有張若虛那般才華,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可是那一分情感我卻約么捕捉到幾分。
浮華中總容易忘卻自己是誰,累了,是該一個人出來靜靜走走的。除了空氣,不要誰陪,除了心靈,不需要誰來交流。看那風景,風景好似打開回憶的鑰匙,一下把思緒拉到記憶與想象之中,昨日與期望的將來在腦海熒屏上沒有中場的播放。
看那車流滾滾,如之江水,載來也許是欣喜,載走的或許是憂愁。時間也是在這浮華無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將成大人,可是擁有什么呢,又得到什么呢,只有記憶中年輕嬉戲玩鬧。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
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對于宇宙之無限,人生這一輩子也至多一彈指間罷了。正所謂,天地無極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這短短幾十年中,我們又能留住什么做些什么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該有太多憂愁的,多的應該是激情與喜悅。 塔頭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細去望過的星空依然明亮。似盛開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魚,何等美妙。怪不得多少詩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來點綴呢。比起月兒,星星就好似一個玩鬧的孩子,也的確活潑可愛多了。
風吹樹葉飄,有一絲冷。也似有一絲古道西風瘦馬的凄涼之感。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這一份孤單的凄涼之意,我要尋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葉飛揚,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點一點,但那卻不像樹與葉分別時的傷感。更像一曲生命贊歌下的舞蹈,葉飛如蝶舞,美好不帶憂傷。
美景雖好,終須歸來,夜深終要歸于寧靜,我雖不貪于睡眠,但困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夢里也許會到一個地方,那里,春江美景,皎皎明月……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篇二:
春江花月夜,中國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一首名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詩以春晚的潮水暴漲,明月升起開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潮生明月。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景色動人的生命。月光照耀千萬里,哪處的春江沒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繞著充滿春的氣息的原野轉過,月光也瀉在開滿鮮花的樹林上,就像是樹被撒了一層白雪。我真的很佩服詩人,一開篇便就題發揮。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為一個神話般的場景,創造了優美恬靜的氛圍。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輪孤月。詩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的思緒不僅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緊緊地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人類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類的永恒,人生有窮已的我們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其間不難感受到詩人對于生命短暫的感傷,但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透過這兩句詩,我們聆聽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種昂揚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筆鋒一轉,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寫成是在等待人的。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騰而去。月亮有情,選擇等待;江水無情,匆匆步履。整篇詩由上半篇的寫自然景色轉到描繪人生圖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緒。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離人。離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飄忽,清風浦上留下的愁有幾許!誰家的扁舟子,讓明月樓上的人相思不已!“誰家”與“何處”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如此的離愁別緒,詩人才如此設問。
接下來,詩人用可憐承接何處。用月亮烘托在樓上等待的思婦的悲。徘徊兩字極其傳神,把擬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樓上徘徊,要與思婦作伴,為她解愁的心思藝術性的放大。豈料,月亮好心干壞事,皎潔的月光令思婦觸景生情,思念不減反增。她要趕走這月光,但月光就是不消失。這里的“卷”和“拂”,生動地表現了一個思婦內心的惆悵。但是困擾她的月光現在不也正在照著遠在他方的離人嗎?“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此時的思婦終于想通了,希望月光能把自己的思念遙寄他方。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其實,何止在家的思婦在想念離人,離人也想念著故鄉啊!可惜江水流春,流走的不僅是春,更是離人的青春和夢想。月亮升起又西斜,離人還是遠離故鄉。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無限。“不知乘月幾人歸”,離人思忖著。我想離人也是想也乘月而歸的,但是一切可能實現嗎?只能接月光把他的離情,撒在江邊的樹林上。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篇三: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夜……”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正是這樣,所以我喜歡這首詩。然而,我更喜歡這一句詩——“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夜”表現了作者對月圓人壽的強烈向往。
小時候的一次中秋節,明月如盤,仰望掛在天空中的朗朗明月,爸爸便吟起了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夜……”我聽完這首詩,便問爸爸:“這是哪位詩人的詩?”爸爸告訴我:“這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寫得《春江花月夜》。我聽完后,更加好奇,心想:張若虛是個怎樣的人?他還寫過哪些詩呢?一串串的疑問從腦袋里冒出來。爸爸似乎知道我所想,便對我說:“想知道張若虛更多的詩詞,就需要你平時多看點書了。”從那時開始,我就對張若虛的詩詞感興趣了。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詩歌,是它讓我更熱愛書籍,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遨游!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