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余,中藥名。為人科健康人之頭發制成的炭化物。別名:發髲、亂發、發灰子、頭發、血余炭、發灰、人退、人發灰。下面分享血余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血余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血余成分
1、主要成分是一種優角蛋白,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00%。另含或多或少的黑色素。
2、灰分中含下述金屬(按含率大小順序):鈣)鈉)鉀)鋅)銅)鐵)錳)砷。
3、人發炮炙成血余炭時,有機成分破壞炭化,其中的有機成分未詳,無機成分已如上述。
血余的功效與作用
1、止血作用。
2、其他作用:抑菌作用。
3、毒性:頭發制劑毒性小,炮制后毒性增加。
4、止血,化瘀,利尿,生肌。
5、血余主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中漏下,小便淋痛,癰腫,潰瘍,流火,燙傷。
血余的使用方法
1、治諸竅出血:①頭發、敗棕、陳蓮蓬,并燒灰,等分。每服三錢,木香湯下。(《圣惠方》)②血余,皂角水凈洗曬干,燒灰為末。每二錢,以茅草根、車前草煎湯調下。(《證治準繩》)
2、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氣虛竭:燒亂發,酒和服方寸匕,日三。(《千金要方》)
3、治黃疸:燒亂發,水調服一錢匕,日三服。(《肘后方》)
4、治癰疽癌瘰惡瘡:生發(燒存性)三分,皂角刺(燒帶生)二分,白及一分。上細末,干摻或井水調敷。(《普濟方》)
5、治療產后尿潴留。
6、治流鼻血:血余炭適量。將金余炭研細末,分成兩份。一份溫水送服,一份吹入鼻中。
7、治齒縫出血:血余炭適量。血余炭研成細末,用消毒棉花蘸后,塞于出血處。
8、治久瘡不合:血余炭、蜂房、蛇稅各適量。將以上3味中藥燒灰存性。每取3g,溫酒送服。
9、治咳嗽有血:血余炭、麝香各少許,白酒適量。血余炭和麝香研成細末,白酒送服。
10、治消渴、小便不利:血余炭、滑石、白魚各15g。將以上3味中藥研成細末。每服1.5g,米湯送服。每日3次。
11、論血余有化瘀生新之功:張錫純:“(血余炭)其性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衄血。而常服之又可治勞瘵,因勞瘵之人,其血必虛而且瘀,故《金匱》謂之血痹虛勞。”“其化瘀之力,又善治血痹,是以久久服之,自能奏效。血余能化瘀血生新血,使血管流通最有斯效。其化瘀生新之力,又善治大便下血腥臭,腸中腐爛及女子月信閉塞,不以時至。”(《衷中參西錄》)
血余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內服,煎湯,5~10g;研末,每次1.5~3g。外用,適量,研末摻或油調、熬膏涂敷。
血余使用禁忌
1、胃弱者慎服。
2、《本草經疏》:“熬煅成末后氣味不佳,胃弱者勿服。”
3、《本經逢原》:“胃虛人勿用,以其能作嘔瀉也。”
4、《綱目》:“誤食入腹,變為癥蟲。”
血余制作
1、采集加工
將集到的頭發,除去雜質,用堿水洗凈污垢后,再用清水洗凈,撈出曬干。然后放置于煅鍋內,上面再覆蓋上同樣大小的鍋,兩鍋之間的縫隙用黃泥封嚴,在上面鍋底上貼上一張白紙,加熱煅燒至白紙呈焦黃色,經冷卻后取出即成。
2、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論》:“先用苦參水浸一宿,漉出,入瓶子,以火煅令通赤,放冷研用。”《圣濟總錄》:“燒存性。”《醫學廣筆記》:“火煅發,用小砂罐鹽泥煉極熟,將發入罐中,封固,陰干,以炭火圍之,候黑煙將盡,即起,若青煙出,發枯不可用矣。非細心人不可任,蓋火候不可過也。”現行,取頭發,除去雜質,用稀堿水洗去油垢,漂凈,干燥后置鍋內,上蓋一個口徑較小的鍋,兩鍋接合處用鹽泥封固,上壓重物。蓋鍋底部貼一白紙條,或入幾粒大米,用武火加熱,煅至白紙或大米呈焦黃色,離火,待涼后取出,剁成小塊。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