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苜蓿,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黃花苜蓿Medicagofalcata L.的全草。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西藏等地。夏、秋季采收全草,曬干備用。別名:鐮莢苜蓿、黃花苜蓿、豆豆苗、連花生。下面分享野苜蓿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野苜蓿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黃花苜蓿形態特性
黃花苜蓿又名:連花生。多年生草本,高(20)40-100(-120)厘米。主根粗壯,木質,須根發達。莖平臥或上升,圓柱形,多分枝。羽狀三出復葉;托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戟形,全緣或稍具鋸齒,脈紋明顯;葉柄細,比小葉短;小葉倒卵形至線狀倒披針形,長(5)8-15(-20)毫米,寬(1)2-5(-10)毫米,先端近圓形,具刺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四分之一具銳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毛,側脈12-15對,與中脈成銳角平行達葉邊,不分叉;頂生小葉稍大。花序短總狀,長1-2(-4)厘米,具花6-20(-25)朵,稠密,花期幾不伸長;總花梗腋生,挺直,與葉等長或稍長;苞片針刺狀,長約1毫米;花長6-9(-11)毫米;花梗長2-3毫米,被毛;萼鐘形,被貼伏毛,萼齒線狀錐形,比萼筒長;花冠黃色,旗瓣長倒卵形,翼瓣和龍骨瓣等長,均比旗瓣短;子房線形,被柔毛,花柱短,略彎,胚珠2-5粒。莢果鐮形,長(8)10-15毫米,寬2.5-3.5(-4)毫米,脈紋細,斜向,被貼伏毛;有種子2-4粒。種子卵狀橢圓形,長2毫米,寬1.5毫米,黃褐色,胚根處凸起。花期6-8月,果期7-9月。
野苜蓿成分
含中性和酸性皂甙。花主含葉黃素酯。
野苜蓿的功效與作用
1、寬中下氣,健脾補虛,利尿退黃,舒筋活絡。
2、野苜蓿主治胸腹脹滿,消化不良,浮腫,黃疸,風濕痹痛。
3、《寧夏中草藥手冊》:“舒筋活絡,利尿。主治坐骨神經痛,風濕筋骨痛,勞傷疼痛,黃疸型肝炎,白血病。”
野苜蓿的使用方法
1、治消化不良,胸腹脹滿:黃花苜蓿3-4.5g,為末沖服,每日2次。(《內蒙古中草藥》)
2、治黃疸型肝炎:野苜蓿、茵陳各15g。水煎服。
3、治坐骨神經痛,風濕筋骨痛,勞傷疼痛:野苜蓿15g。水煎服。
4、治白血病:野苜蓿15g。水煎服。(2-4方出自《寧夏中草藥手冊》)
野苜蓿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內服,煎湯,9~15g;研末,3~4.5g。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