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白芷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祈白芷)、庫而白芷(川白芷)及杭白芷(香白芷),以根入藥。白芷別名:芳香、苻蘺、澤芬、白茞、香白芷。白芷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齒痛,目癢淚出,鼻塞,鼻淵,濕盛久瀉,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瘙癢疥癬,毒蛇咬傷。下面分享白芷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白芷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白芷的藥用炮制
1、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片干燥。
2、《雷公炮炙論》: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細銼,用黃精亦細銼,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時后出,于日中曬干,去黃精用之。
3、《綱目》:今人采(白芷)根洗刮寸截,以石灰拌勻曬收,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藥微焙。
4、《藥對》:白芷制雄黃、硫黃。
二、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1、《本草匯言》記載:白芷上行頭目,下抵腸胃,中達肢體,遍通肌膚以至毛竅,而利泄邪氣。如頭風頭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腳弱痿痹;如瘡潰糜爛,排膿長肉;如兩目作障,痛癢赤澀;如女人血閉,陰腫漏帶;如小兒痘瘡,行漿作癢,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頭痛、麻痹、眼目、漏帶、癰瘍諸癥,不因于風濕寒邪,而因于陰虛氣弱及陰虛火熾者,俱禁用之。
2、《百一選方》記載:白芷治腸風:香白芷為細末,米坎調下。
3、《日華子本草》記載:白芷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瘰疬、腸風、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po疵瘢。
4、《本草經百種錄》記載:凡驅風之藥,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極香,能驅風燥濕,其質又極滑潤,能和利血脈,而不枯耗,用之則有利無害者也。蓋古人用藥,既知藥性之所長,又度藥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氣血,病之標木,參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顯效而無隱害,此學者之所殫心也。
5、《朱氏集驗醫方》白芷散 記載:白芷治頭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錢,生烏頭一錢。上為末,每服一字,茶調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
6、《經驗方》記載:白芷治癰疽赤腫:白芷,大黃等分。為末,米飲服二錢。
7、《本草求真》記載:白芷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祛風散濕主藥。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如頭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齦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風熱乘肺,上爍于腦,滲為淵涕;移于大腸,變為血崩血閉,腸風痔瘺癰疽;風與濕熱,發于皮膚,變為瘡瘍燥癢;皆能溫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風悉去,留結之癰腫潛消,誠祛風上達,散濕火要劑也。
8、《本經》記載:白芷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9、《衛生易簡方》記載:白芷治腫毒熱痛:醋調白芷末敷之。
10、《種福堂公選良方》白芷細辛吹鼻散 記載:白芷治半邊頭痛:白芷、細辛、石膏、乳香、沒藥(去油)。上各味等分,為細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
11、王好古 記載:白芷同辛夷、細辛用治鼻病,入內托散用長肌肉,則入陽明可知矣。
12、《本草正義》記載:白芷氣味辛溫,芳香特甚,最能燥濕。
13、《滇南本草》記載:白芷祛皮膚游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濕疼痛。
14、《綱目》記載: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陽明;性溫氣厚,行足陽明;芳香上達,入手太陰肺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濕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15、《丹溪心法》記載:白芷治眉框痛,屬風熱與痰:黃芩(酒浸炒),白芷。上為末,茶清調二錢。
16、《百一選方》都梁丸 記載:白芷治諸風眩暈,婦人產前產后乍傷風邪,頭目昏重及血風頭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傷寒頭目昏暈等證:香白芷(用沸湯泡洗四、五遍)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荊芥點臘茶細嚼下。
17、《別錄》記載:白芷療風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瀉),嘔吐,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
18、《瘍醫大全》記載:白芷治鼻淵:辛夷、防風、白芷各八分,蒼耳子一錢二分,川芎五分,北細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連服四劑。忌牛肉。
19、《醫方摘要》記載:白芷治痔瘡腫痛:先以皂角煙熏之,后以鵝膽汁調白芷末涂之。
20、李杲 記載:白芷療風通用,其氣芳香,能通九竅,表汗不可缺也。
21、白芷治感冒頭風頭痛:用都梁丸,白芷100克研細粉,制成水丸,每服6克,主治感冒頭風頭痛。
22、《本草經疏》記載:白芷味辛氣溫無毒,其香氣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陽明、足太陰,走氣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陽也。性善祛風,能蝕膿,故主婦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溫以和之,香氣入脾,故主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辛香散結而入血止痛,故長肌膚。芬芳而辛,故能潤澤。辛香溫散,故療風邪久瀉,風能勝濕也。香入脾,所以止嘔吐。療兩脅風痛,頭眩目癢,祛風之效也。
23、《本草衍義》記載:白芷治帶下,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臍腹冷痛,須此排膿: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芍藥根(白者)、白礬各半兩(礬燒枯,別研)。為末,同以蠟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飯前,米飲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膿盡,仍別以他藥補之。
24、《藥性論》記載:白芷治心腹血刺痛,除風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腹痛;能蝕膿。
25、《瀕湖集簡方》記載:白芷治刀箭傷瘡:香白芷嚼爛涂之。
26、《十便良方》記載:白芷治大便風秘:香白芷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入蜜少許,連進二服。
三、白芷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一)白芷燉魚頭
材料:川芎、白芷各15克,鳙魚頭1個(約200克),生姜、蔥、食鹽、紹酒、味精適量。
做法:
1、將川芎、白芷洗凈,切片。鳙魚頭去鰓,洗凈。
2、將藥物、魚頭放入鋁鍋內,加生姜、蔥、食鹽、紹酒、水適量。
3、鋁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熟爛,食用時,加味精少許。即成。
功效:此菜具有鎮靜止痛、活血行氣、祛風濕補功效,可防治頭風、四肢拘攣痹痛、月經不調、經閉、經痛、感冒頭痛等癥。
(二)白芷荊芥茶
配方:香白芷30克.荊芥穗、臘茶或茶葉各3克。
用法:將香白芷、荊芥穗共為細末。服用時,用臘茶煎湯或用沸水沖茶葉,取茶湯送服,每日2次,每次6克
功效:祛風散寒,解表止痛。適用于風寒感冒初起,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頭痛,齒痛等癥。
按語:此方來源于《百一選方》,其中白芷異名:薛、芷(《楚辭》),芳香(《本經》),苻蘺、澤芬(《吳普本草》),白茝(《別錄》),香白芷(《夷堅志》);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的功用。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癥。二者合用共為細末,服用時,用臘茶煎湯或用沸水沖茶葉,取茶湯送服,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適用于風寒感冒初起,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頭痛,齒痛等癥。
來源:《百一選方》
(三)淮山白芷美白湯
材料:光雞1只、淮山500克、白芷10克、玉竹10克、枸杞子50克、姜5片、鹽適量。
做法:
1、光雞洗凈,斬大件,汆水撈起;
2、淮山洗凈削皮,切塊,泡在清水里;
3、白芷、玉竹和枸杞子洗凈備用;
4、煮沸清水,撈起淮山,和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瓦煲里,武火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品嘗。
功效:健脾益胃、滋腎填精、潤肺止咳、潤膚美白。
(四)黃芩白芷湯
處方:當歸、黃芩、防己、防風、川芎、白芷、蒺藜、石決明、草決明、桔梗、青葙、蒙花、茺蔚子、菊花、木賊、知母、赤芍藥。
制法:上為細末。
用法:食后茶清下。
功效:主治眼血翳,淚出羞明,發久不愈。
來源:《銀海精微》卷下
(五)紅棗白芷燉豆腐
配方:紅棗15顆,白芷5克,豆腐500克,鹽、姜、蔥、白 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制法:
1、將白芷浸泡一夜,洗凈;豆腐洗凈,切塊;姜拍碎,蔥切段。
2、將紅棗、白芷、豆腐、姜、蔥同放燉鍋內,加水適量,置 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0分鐘,加人鹽、味精、香油、白胡 椒粉即成。
食法:每口 1次,佐餐服用。 功效:消斑增白。 宜忌:無特殊禁忌。
功效:紅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滓,調營衛。白芷性味辛, 溫。人肺、脾、胃三經。能祛順濕,消腫止痛。以上二藥與益氣和 中之豆腐同烹后,可增強益氣和血養顏之功效。適用于肌膚不潤, 氣色不佳,色斑憔悴等癥。正常人食用,可達到美容皿之功效。
(六)白芷清新面膜
材料:白芷5g、蛋黃1個、蜂蜜1大匙、小黃瓜汁1小匙、橄欖油3小匙。
做法:
1、將白芷磨成粉,加入蛋黃、蜂蜜和小黃瓜汁,調勻后涂抹于臉上,約15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2、臉洗凈后,用化妝棉蘸取橄欖油,貼在臉上約5分鐘,然后再以熱毛巾覆蓋臉上熱敷即可。
功效:改善有瑕疵的問題肌膚,具有美白滋潤效果。
四、白芷的使用禁忌
1、陰虛血熱者忌服白芷。
2、《本草經疏》記載:嘔吐因于火者禁用白芷。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白芷。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