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比20年前變得更綠色了,這個則消息一發布,轟動整個地球人,綠色植物是一個巨大的自然碳吸存器,一個綠色的地球只能是一件好事,其中最大的貢獻者是中國和印度。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究表明,過去近20年來,地球表面共新增超過200萬平方英里(約5.18億公頃)的植被面積,相當于多出一塊亞馬遜雨林。而其中三分之一的植被面積增長,要歸功于中國與印度——特別是中國的植樹造林工程與兩國共同的農業集約化管理。
自2000年左右開始,NASA通過安裝在兩顆近地衛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開始觀測海平面500米以上地區的植被情況(leaf area on plants and trees)。
近20年來,兩顆衛星每天對全球各地進行掃描記錄,同一個地點一天內最多甚至會被拍到四次。
數據顯示,近20年來,地球表面新增的植被覆蓋面積加起來,約等于一個亞馬遜雨林的大小(約5.5億公頃)。相比2000年左右,如今每年新增的綠葉面積超過5億公頃,增加了5%。
該研究主持者之一、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博士陳池(音)表示,“盡管中國和印度國土面積僅占全球陸地的9%,但兩國為這一綠化過程貢獻超過三分之一。考慮到人口過多的國家一般存在對土地過度利用的問題,這個發現令人吃驚。”
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拉瑪·內曼尼(Rama Nemani)說,“這一長期數據能讓我們深入分析地表綠化背后的影響因素。我們一開始以為,植被增加是由于更多二氧化碳排放,導致氣候更加溫暖、潮濕,適宜生長。”
“MODIS的數據讓我們能在非常小的尺度上理解這一現象,我們發現人類活動也作出了貢獻。”
NASA文章介紹,在中國為全球綠化進程做出的貢獻中,有42%來源于植樹造林工程,對于減少土壤侵蝕、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發揮了作用。
據觀察者網過往報道,2017年我國全國共完成造林736.2萬公頃、森林撫育830.2萬公頃。其中,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完成造林26萬公頃,退耕還林工程完成造林91.2萬公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造林18.5萬公頃。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工程完成造林99.1萬公頃。完成國家儲備林建設任務68萬公頃。
此外,中印兩國分別有32%與82%的綠化來自于土地集約化管理。
自2000年開始,中印的可耕作土地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就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但兩國卻能在確保糧食產量的同時,極大地增加植被覆蓋面積。
而對于地球綠化的未來趨勢,NASA認為既取決于全球范圍的因素,也包括區域的人為因素。比如,印度糧食產量的增加得益于地下水灌溉;如果水源枯竭,這一趨勢可能會發生變化。
“但至少,我們現在知道人類的直接影響也是地表綠化的一個關鍵動力,我們的氣候模型也應該把這一因素考慮進去。”內馬尼說,“這會更好地預測不同地球系統的行為,并為各國采取行動提供建議。”
當然,研究人員不忘指出,中印兩國在新增植被面積上的貢獻,也不能抵消熱帶地區植被的損失。尤其是在巴西與印度尼西亞,當地的生態系統所面臨的可持續性與生物多樣性問題依然存在。
內馬尼說,“當人們發現出問題時,他們就會去解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印兩國的植被流失情況也不好;到了九十年代,人們意識到問題;如今,情況已經開始好轉。人類真的很頑強,這就是我們在衛星數據中的發現。”
這一研究結果已被發表在今年2月11日出版的《自然可持續》雜志(Nature Sustainability)上。
節約資源,保護地球環境,關心地球健康。這不僅是國家的事,而且也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那么,我們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呢?
一、節約水資源
洗菜的水可以拖地、沖馬桶、澆花。
二、節約電能
為了生產電能,需要燃燒大量的煤炭,而生活中很多電能是可以節約的。例如:使用節能燈泡、休息時關閉電腦、夏天空調溫度不要調的太低等等。
三、節約紙張
紙張雙面打印,雙面寫;少用紙巾,可換成手帕
四、節約糧食
食物從生產、運輸到煮熟,花費很多人力、物力、時間。如果我們在外面吃飯,點了一堆菜,吃不完怎么辦?最好打包帶回家。
五、節儉購物
雖然逛街、購物不會產生溫室氣體,但為了生產這些物品,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石油,還會排放廢氣、廢水污染環境。
六、多種綠色植物
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凈化空氣。只要條件允許,請多種幾顆綠色植物。
七、少用一次性物品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
八、少排尾氣
每消耗一公升汽油就會產生2.25千克二氧化碳。出行能不開車就不開車,可以搭乘公交、地鐵出行,步行還能鍛煉身體。
九、使用竹制品
建議使用竹制家具,因為竹子比樹木長得快。
十、垃圾分類
將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廢舊電池一定要送到電池回收處。
個體的努力看似渺小,匯聚起來卻能創造奇跡。地球屬于地球上所有生物,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除了物質還要有一個“好地球”。
中國每年新增多少綠化面積相關新聞
中國實施了許多重要的生態環保工程來保護環境和擴大森林面積,例如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太行山綠化等,有效地減少了土地沙漠化、降低空氣污染以及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展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集約農業可使人們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種植更多的農作物,而北半球大規模植樹造林等護林活動更加顯現了人為因素的重要性。例如在中國,人為管理的森林的面積增速比自然生長的。
中國貢獻中42%來自植樹造林,32%來自集約農業。
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通過植樹造林和提高農業效率,使得其在全球綠化方面占據了主導地位,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發達國家。
這項發現與人們原本設想的情況相反。
2000年至2017年間,全球綠化面積增加了5%。中國和印度在陸地植被面積只占全球總量9%的情況下,對全球綠化增量的貢獻約1/3,其中中國貢獻了全球綠化增量的約。
全球的變綠趨勢與全球農作物凈初級生產力的分布十分吻合,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植被葉面積增加得最為明顯。
在衛星觀測到地球綠化面積增加后,最初以為主要原因是氣候變暖等環境因素促進了植物生長。但對相關數據的分析顯示,中國在植樹造林和集約農業等方面也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
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25%以上來自中國,中國對全球綠化增量的貢獻比居全球首位。
1979年是新中國建國30周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40年改革開放,我國森林面積由17.25億畝增加到31.2億畝,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21.66%。其中,人工林面積由改革開放初期的3.3億畝擴大到現在的11.8億畝。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