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芋(學名:Alocasia macrorrhizos),臺灣稱姑婆芋,原產南美洲,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植物,有多個俗稱,如,痕芋頭、狼毒(廣東)、野芋頭、山芋頭、大根芋、大蟲芋、天芋、天蒙,作為觀賞植物時則稱其為滴水觀音,這是因為如果環境濕度過大,會從它闊大的葉片上往下滴水,其花是肉穗花序,外有一大型綠色佛焰苞,開展成舟型,如同觀音座像。海芋是多年生草本,葉闊大,在中國北方需在室內越冬,在南方可以露地生長,球莖和葉可以作為藥用,但有毒,其葉汁入口會中毒。臺灣所說的海芋是指馬蹄蓮。
【海芋學名】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海芋別名】狼毒(地下莖)、野芋、天芋、天荷、觀音蓮、羞天草、隔河仙觀音芋、廣東狼毒
【海芋分類】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屬
【海芋形態】直立草本,地上莖有時高達2—3米,全株最高可達5米。匍匐根狀莖粗5—8厘米,圓柱形,有節,常生不定芽條。葉多數,螺旋狀排列;葉柄粗大,長可達1.5米、下部1/2具鞘,基部連鞘寬5—10厘米;葉片革質,表面稍光亮,綠色,背較淡,極寬,箭狀卵形,邊緣淺波狀,長50—90厘米,寬40—80厘米,前裂片寬卵形,先端漸尖,長寬幾相等,后裂片半卵形;長約為前裂片的1/3,基部聯合較短,彎缺圓形,后基脈互父成直角或銳角;前裂片Ⅰ級側脈6-10對,略寬。花序柄2—3 叢生,圓柱形,各被以長50厘米,寬約8厘米的苞葉(鱗葉),后者披針形,綠色;花序柄長(12-)50—60厘米,淡綠色。佛焰苞管部席卷成長圓狀卵形或卵形,白綠色,長3—5厘米,粗4厘米;檐部白綠色、黃綠色,后變白色,舟狀,長圓形,先端稍突尖,略下彎,長(10-)20—30厘米,展開寬(4 -)5—8厘米。肉穗花序芳香:雌花序圓柱形,長(2-)3—4厘米,不育雄花序長(2.5-)5—6厘米,漸狹過渡為能育雄花序,后者長3—7厘米;附屬器圓錐狀,奶黃色,基部較粗,長3—5.5厘米,粗1—2厘米,先端鈍,嵌以不規則的槽紋。雌花:子房棱柱狀,先端漸狹為明顯的花柱,柱頭盤狀,胚珠卵形,基底胚座。不育雄花扁平,頂部六角形。漿果亮紅色,短卵狀,長約1厘米,徑5—9毫米。花期4-7月。
【海芋產地】產云南省中南、西部至東南部,海拔200—1100米熱帶雨林及野芭蕉林中。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廣西、廣東及沿海島嶼、福建、臺灣也有。
國外分布于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喀西山),老撾,柬埔寨,越南,泰國至菲律賓。野生或栽培。
【海芋用途】根莖為健胃藥,對腹痛、霍亂、疝氣等有良效。又可治肺結核、風濕關節炎、感冒、流感、腸傷寒、療癌腫毒、蛇蟲咬傷、燙火傷;調煤油外用可治神經性皮炎。獸醫用莖治牛傷風,豬丹毒。
本品有毒,須久煎并換水2—3次后方能服用。有毒成分為草酸鈣和皂毒甙(Sapotoxin);皮膚接觸汁液后瘙癢;眼與之接觸引致失明。誤食莖葉則喉舌發癢、腫脹、流涎、腸胃燒痛、惡心、腹瀉、出汗、驚厥、嚴重者窒息、心臟麻痹而死。民間用醋加生姜汁少許共煮,內服或含漱以解毒。根莖富含淀粉,可作工業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
【海芋藥用史】海芋一藥,見載于《本草綱目》卷十七草部之毒草類:”氣味辛,有大毒。主治瘧瘴毒腫風癩。伏硇砂。”李時珍認為本品有大毒,故與鉤吻為鄰列入毒草類。這樣的分類今天看來仍是非常科學的。海芋雖屬《綱目》新增藥,但并非李時珍新發現的藥物,其入藥歷史至少可追溯至唐末。如陳藏器《本草拾遺》云:”天荷與野芋相似而大也。”不過,當時稱之為天荷,還不叫海芋而已。可惜宋代的幾部本草著作均未載錄,因而無從了解本品在宋 代的應用情況。至于金元時期,更是不得而知了。
【海芋注意】全株有劇毒,地下莖尤甚,不可生食。
海芋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海芋,又稱”滴水觀音”,為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植物。莖粗壯,皮茶褐色,高達3米,莖內多粘液。巨大的葉片呈盾形,長30-90厘米,葉柄可長達1米。佛焰苞淡綠色至乳白色,下部綠色,長10-20厘米。種子成熟時,呈紅色。海芋喜高溫、潮濕,耐陰,不宜強風吹,不宜強光照,適合大盆栽培,生長十分旺盛、壯觀,有熱帶風光的氣氛。同屬植物60-70種,主要產于亞洲熱帶地區。
常見栽培的種類有:尖尾芋:葉片小而葉尖長,外形像野生的芋頭,可中等盆栽培。霸王芋:為雜交種,葉片比海芋更大,葉色稍淡,是十分理想的大型觀葉植物。龜甲芋:為雜交種,美麗的葉片長50厘米,藍綠色的葉片上有銀白色的龜甲紋似的葉脈。
海芋注意事項
海芋莖和葉內的汁液有毒,不可誤食或碰到眼中。否則,會腫、痛、麻,十分難過,嚴重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繁殖方法
1、分株法:生長季節海芋的基部常常分生出許多幼苗,待其稍長大時(3-4片真葉),可挖出栽種成為新植株。
2.扦插法:海芋的莖干十分發達,生長多年的植株可于春季切割莖干一段作為插穗,約10厘米左右,直接栽種在盆土中或扦插在插床上,待其長至3-4片真葉后移栽到大田里。
3.播種法:野生或大田的海芋常結有種子,亦可播種繁殖。可采用露地條播或點播,出苗后移植。將種子一粒粒均勻點播,然后壓緊再覆蓋1層細土,最后用細眼噴壺噴水,其上覆蓋遮陽網,播種到出苗前,土壤要保持濕潤,不能過干過濕,早晚要將遮陽網掀開數分鐘,使之通風透氣,白天再蓋好。一旦種子發出幼苗,立即除去遮陽網。當長出3-4片真葉時即行定植。
4.球根法:將海芋根部自然分生的小球挖出、分級,一般分為兩級:2克以上為1級,2克以下為2級。播種前將地耕好、整平,做成寬1米、長20-30米的陽畦,以備播種。播種密度:1級種的行距為20厘米、株距8厘米;2級種可適當縮小行距。播種時,需在已做好的畦面上開溝定向播種。播種深度為4-5厘米,然后覆土耬平,澆水。澆水后,應及時噴灑除草劑。一般每畝用33%除草通乳油100-150毫升,對水60-75千克,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在畦面上。最后用遮陽網遮蔭,早晚掀開,白天覆蓋。出苗后立即掀掉遮陽網。
5.組織培養法:可通過葉片、葉柄、根和花序產生愈傷組織,再誘異不定芽快速繁殖。將葉片、葉柄等切下,用0.1%汞溶液滅菌10分鐘,無菌水沖洗數次,切成1-2平方厘米的小塊,接種到N6+1毫克/升,2,4-D、蔗糖4%的瓊脂培養基上。培養室溫度28±2℃,20天后外植體切口上便出現球狀愈合傷組織。2個月后愈傷組織長大,這時將愈傷組織轉移到N6+萘乙酸0.2毫克/升+細胞激素0.5毫克/升的瓊脂培養基上分化芽最好。無激素培養基也能分化出苗。0.6-0.8厘米的愈傷組織經過2個月的培養,平均可分化出10株苗,3個月可分化出30株以上小苗,稍延長培養期,小苗即可生根。
海芋盆栽
1、適時定植:4-5月份將小苗移栽到花盆里,澆足定根水后將花盆放置在蔭涼處約1周。2-3天后澆施1次淡液肥。海芋栽培比較粗放,用腐葉土、泥炭土或細沙土盆栽均可。土壤疏松、肥沃、基肥充足時,葉片肥大、葉色翠綠。
2.肥水管理:4-10月份的生長季節,必須追施液體肥料,每周1次,尤其應當加大氮肥的施用量。這樣,葉片才能長得大。缺肥時,葉片小而黃。海芋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境,4-11月要多澆水,25℃以上生長迅速。干燥環境對其生長十分不利。在栽培中,應多向其周圍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在海芋的生長季節,寧濕勿干;而冬季休眠期,應盡量控制澆水,移入室內即可安全越冬。
3.陽光:6-10月需要遮蔭,遮去50-70%的陽光。濕潤、半陰和肥料充足,葉片才能長出原有的特征,大而舒展,植株壯觀挺拔。海芋雖然喜生長在半陰環境下,但是長期置于客廳、臥室等處,由于光照不足,對植物生命活動有著很大影響,植物許多器官的形成都與光照強度有著直接關系,光照不足或無光,植物節間特別長、葉子不發達且小、缺少葉綠素而呈現黃色。
4.換盆:第2年清明節過后,將海芋搬出室外,以種植株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迅速恢復生長。2周以后換盆。將盆土灑濕后脫盆,除去根部泥土,將病根、爛根剪掉,然后上盆,用配好基肥的新土覆蓋,澆透定根水后放置陰涼處約1周,2-3天后澆1次淡肥水。
海芋露地大田栽培
1、選擇地塊: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陽光充足的地塊。
2.育苗:大田育苗一般采用分株法、播種法、球莖法、組織培養法。
3.整地作畦與施肥:基肥要足,以長效有機肥為主,每畝可施腐熟欄肥5000千克或雞糞肥2000千克,餅肥300千克,復合肥30-40千克。基肥全面撒施,與土壤充分混合。畦寬100厘米,溝寬30-40厘米,畦高40厘米。
4、適時定植:4-6月均可進行。待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前,將幼苗大小分級,同級的定植在一起,株距55-60厘米,行距65-70厘米,每畝定植1500株左右。一般在下午3-5時進行。定植后,澆透定根水,2-3天后,澆1次稀糞水。
5.田間管理:⑴肥水管理。定植緩苗后,每周澆施1次糞水,增加氮肥施入量。夏季高溫時,要經常澆水,葉面灑水,一般在早晨或下午進行。⑵植株整理。生長季節海芋一般8-12天長出1片葉子,所以每個月要將老黃葉、病葉和多余的葉剪去,留3-4片葉子即可,以利通風透光,減少水分蒸發。⑶適時遮蔭。海芋是喜陰、不耐強光的植物,在7-9月,一定要及時用遮陽網遮去50-70%的太陽光。否則,葉片易被灼傷。⑷病蟲害防治。生長期病蟲害較少。休眠期常見的有:軟腐病,多發生在根莖基部,可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噴灑,傷口處可多噴;白絹病,初期癥狀為葉子枯黃,不滴水,莖干癟,土壤表層和根部有白色須狀物。初期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800倍液噴霧,10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重點噴在植株的中、下部及地面;蚜蟲,用吡蟲啉(也叫一遍凈、康福多)防治,防效很好。⑸中耕除草。澆定根水4-5天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深7-10厘米,2周后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深3-5厘米。以后每月進行1-2次中耕除草直到植株封行。⑹越冬保溫。大田越冬的主要保溫措施是搭塑料大棚。10月底將海芋重新移栽,株距25-30厘米、行距30-40厘米,澆透定根水。11月下旬扣棚,棚寬6米、高1.8-2.0米。
海芋田間衛生管理
種植前田區應注意是否仍殘留有感染病毒之種球或植株,發現時立即拔除。仔細觀察鄰近地區有無其它病毒中間寄主之種植或存在,例如芋為本省根莖作物中重要性僅次于甘藷之作物,栽培面積達2,882公頃,經筆者等調查臺灣主要產區,芋頭嵌紋病毒(DsMV)發生嚴重,平均達50%,山野間隨處可見之姑婆芋亦是DsMV之寄主,又如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上之蕪菁嵌紋病毒(TuMV)、瓜類和茄科作物上之胡瓜嵌紋病毒(CMV),在在都是隔離地應注意之植物。
栽培管理時,應隨時注意病毒病害病征之出現,一旦發現立即拔除病株后裝于塑料袋中,帶出田區集中掩埋或燒毀。蚜蟲會媒介傳播多種感染海芋之病毒,應定期噴藥預防其發生。具32目防蟲網的溫網室栽培則成為較佳的栽培隔離方式。
海芋和馬蹄蓮
亦有人將天南星科植物馬蹄蓮稱作海芋,不過二者有所區別。
海芋莖粗壯,葉大紙質,闊箭性,皮茶褐色,葉大如芋,酷似大象的耳朵,故又名象耳芋。海芋為大型的喜陰觀葉植物,南方多適用于庭院栽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達2米左右,莖粗壯呈圓形,肉質;葉大,闊箭形,葉脈凸出葉肉非常明顯且顏色稍淺于葉肉;葉柄長而粗壯,截面馬蹄形。佛焰苞黃綠色,假種皮紅色。它屬于天南星科的一種植物。馬蹄蓮也屬于該科,但它們之間的葉、莖、花等部位差異都挺大的。
馬蹄蓮又名觀音蓮,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70~100厘米,具有肥大的肉質塊莖,葉基生,葉片翠綠,箭形,大而舒展,葉柄粗而長。巨大的佛焰苞潔白無暇。葉心狀箭形,全緣,綠色或有時具白色斑點,葉柄長,上部具棱,下部呈鞘狀折疊梔莖。花莖高出于葉,肉質花穗黃色,圓柱形,其觀賞部分佛焰苞有白、黃、粉等色。漿果多不易成熟。花期3–5月。形大,似馬蹄狀,故名。肉穗花序鮮黃色,直立于佛焰苞中央,上部著生雄花,下部著生雌花。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