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信子,為風信子科風信子屬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 原來屬于百合科,現在已被提升為新的風信子科的模式屬,而風信子也從原來的百合目改到新成立的天門冬目中。風信子原產于地中海和南非,學名得自希臘神話中受太陽神阿波羅寵眷、并被其所擲鐵餅誤傷而死的美少年雅辛托斯(Hyacinthus)。風信子的花色彩豐富,引人入勝。特別一到春節,紅、藍、白、紫、黃、粉紅色的風信子,芳香陣陣,充滿節日歡樂氣氛。
風信子基本信息
Hyacinthu源于希臘神話中的名字
orientalis為“東方的”意思
原產于南歐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細亞半島一帶。栽培品種極多,現在世界上荷蘭最多,和郁金香一樣為極其重要的外貿商品。中國各地均有栽培。而藍色則是所有風信子顏色的始祖。
風信子花語
喜悅、競賽、賭注、游戲、悲哀、悲傷的愛情、永遠的懷念
白色風信子花語:保守中可愛,謙讓的愛,不敢表露的愛,暗戀,活潑可愛
紅色風信子花語: 你的愛充滿我心中,你的誠意我領受
藍色風信子花語:貞操,仿佛見到你一樣的喜悅,感謝你的好意
紫色風信子花語:得到我的愛,你一定會幸福,哀愁,嫉妒
黃色風信子花語:有你就幸福
粉紅色風信子花語:傾慕,浪漫
桃色風信子花語:希望獲得芳心
風信子的花語為“只要點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豐盛人生”。這話正好道出了風信子的芳容和內涵。
另外不同顏色的風信子有不同的花語:
紫色的風信子代表悲傷、妒忌。
淡紫色的風信子代表輕柔的氣質、浪漫的情懷。
白色的風信子代表純潔清淡或不敢表露的愛。
紅色的風信子代表感謝你。
桃紅色的風信子代表熱情。
粉色的風信子代表淡雅清香。
黃色的風信子代表我很幸福。
藍色的風信子代表高貴濃郁。
深藍色的風信子代表因愛而有些憂郁。
風信子的花期過后,若要再開花,需要剪掉之前奄奄一息的花朵。所以風信子也代表著–重生的愛。
忘記過去的悲傷,開始嶄新的愛。
風信子原產地
風信子的三個屬均原產于西亞及中亞的海拔2600M以上的石灰巖地區。現在世界廣泛栽培。
風信子生態習性
風信子也叫洋水仙或五彩水仙。喜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稍干燥、陽光充足或半陰的環境。喜肥,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忌過濕或粘重的土壤。
風信子鱗莖有夏季休眠習性,秋冬生根,早春萌發新芽,3月開花,6月上旬植株枯萎。
風信子在生長過程中,鱗莖在2~6℃低溫時根系生長最好。芽萌動適溫為5~10℃,葉片生長適溫為5~12℃,現蕾開花期以15~18℃最有利。鱗莖的貯藏溫度為20~28℃,最適為25℃,對花芽分化最為理想。可耐受短時霜凍。
風信子種植傳播
荷蘭是風信子的主要生產地,在十八世紀風信子的栽種非常流行,在當時有紀錄的品種已經超過二千個以上。1596年英國已將風信子用于庭園栽培。
18世紀開始在歐洲已廣泛栽培,并已進行育種。至今,荷蘭、法國、英國和德國將風信子的生產推向產業化。其中荷蘭生產量最大,并暢銷世界各地。
1995年風信子盆花的產值為1220萬美元,列荷蘭盆花生產的第十九位。荷蘭的菲托諾瓦(Phytonova)公司是風信子育種、生產和貿易的主要基地。至今,風信子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需求量逐年上升。
中國栽培風信子始于19世紀末,主要在沿海的大城市,栽培不普遍。
20世紀50年代開始,各地植物園和公園才有少量栽培,用于花壇觀賞。直到80年代以后,風信子才在全國各地有較大的發展,廣泛用于春季花卉展覽和盆栽銷售。
至今,栽培風信子已開始進入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室內點綴和擺放,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目前中國尚未能自行繁種,尚需從國外引進。
風信子形態特征
風信子為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有膜質外皮。葉4~8枚,狹披針形,肉質,上有凹溝,綠色有光澤。花莖肉質,略高于葉,總狀花序頂生,花5~20朵,橫向或下傾,漏斗形,花被筒長、基部膨大,裂片長圓形、反卷,花有紫、白、紅、黃、粉、藍等色,還有重瓣、大花、早花和多倍體等品種。
風信子選購和栽培
風信子選購
在選購種頭時,要注意挑選皮色鮮明、質地結實,沒有病斑和蟲口的為好,通常從種皮的顏色可以基本判斷它所開的是什么顏色的花。比如外皮為紫紅色的它就會開紫紅色的花,若是白色的將會開白色的花,但有些經過雜交育成的品種其顏色較為復雜,有時會分辨不清,需要向經營者詢問清楚才好購買。當種頭購回后,為了使它打破休眠期,要先放進冰箱的最下格冷藏一個月左右,以便于日后順利開花。但從冰箱取出時,最好移放在陰涼的地方七八天才可播種。
風信子栽培
對于風信子的栽培有兩種方式:
一是盆栽,選擇排水好的疏松土壤,施足基肥,在10月份時將種頭種入盆內,每小盆種1球,大盆種3~4球然后蓋土,栽植深度5-8厘米,栽后要保持土壤濕潤,同時要注意增施磷、鉀肥。經過120天左右將可開花,開花前、后各施肥1次。6月植株枯萎后挖出鱗莖,晾干后貯藏于溫度不超過28℃的室內。
風信子在開花后,如果種頭保存得好,到第二年再種將有希望再度開花,但因這種頭經已退化,即使可能成活,其植株也會變得矮小,花葶亦趨于萎縮,故不能繼續保留,到翌年另買新的種頭栽培為妥。
二是水養,可在12月份將種頭放在闊口有格的玻璃瓶內,加入少許木炭以幫助消毒和防腐。其種頭僅浸至球底便可。然后放置到陰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這樣經過20多天后,根部便在全黑的環境下萌發出來,這時可拿出室外讓它接受陽光照射。初時每天照一兩個小時,再逐步增至七八個小時,如果天氣變化不大的話,到春節便有可能開花了。
還有許多家庭把風信子養在一個特制的像葫蘆般的玻璃瓶里,在上段可以觀賞到它的花簇,在下段可以看到它一束粗壯的白根。這種花與根并茂的情景,除了洋蘭外,其它花草是難以見到的。在生長期需要不斷澆水,如果留在泥土里,花期過后要把花莖剪掉,讓葉子自然枯萎,每年需要追肥,不過,有些品種在種植幾年后花朵會越來越少;如果花期后要儲存,需要拔出來,在葉子自然干燥后,剪掉葉子,最好放在有木屑的透氣的袋子里,放在干燥、通風、陰涼的地方。
風信子性喜涼爽,空氣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它較耐低寒,但怕炎熱。它宜生長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在粘性重的土壤中生長不良。風信子球莖在長到19厘米,才能開花。開花每年在3-4月份內。
風信子栽培首先要選取健壯飽滿的鱗莖,事前陰干,在12月份放入瓦盆里,以1份粗砂、碎塘泥與1份經過腐熟的米糠混合成營養土,把鱗莖埋在土中,鱗莖上覆土2-3厘米,置于陽光充足之處,初時澆水不要過多,待葉片露出土面時要施一次磷、鉀肥。花后、將花莖剪去,再施一次肥。7-8月休眠,這時鱗莖不會長大,應在6-7月份及時挖出,置陰涼處,不可日曬,待中秋節時或至12月再行上盆種植。
它也可像水仙花一樣進行水養。水養風信子,可在12月份將種球放在闊口有格的玻璃瓶內,加入少許木炭幫助防腐和消毒。其種球僅浸至球底即可,然即放置在陰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這樣約經過20多天的全黑環境萌發后,再放到室外讓它接受陽光的照射,初期每天照1-2小時,后逐步增至7-8小時,大多數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到春節便能開花。風信子在開花后,如果鱗莖保存好的話,到第二年仍能開花,但花會矮小,花葶也萎縮,這主要是鱗莖已退化狀。因此,風信子栽培以一年種植后再買新的鱗莖為好。
風信子栽培技術
風信子應選擇排水良好,不太干燥的沙質壤土為宜,中性至微堿性,種植前要施足基肥,大田栽培,忌連作。栽培方法有露地栽培,盆栽,促成栽培和水養。
切花風信子
6.1 介紹
風信子切花生產的許多處理方法是與盆栽風信子類似的。以下有關風信子切花生產的描述,只討論這兩種方法中的不同之處。
6.2 栽培步驟
種植種球最好的容器是16-18厘米深的盤子或箱子。這個深度很重要,它能保證種球種植深度為8厘米左右。然后,植株長高,葉片可更緊密地生長在莖周圍。生根室中箱子間的距離要比盆栽風信子時大一些,因為切花品種需要提供更長的低溫期,芽會長得更高。
種植基質最好用沙子或含沙量大的盆土或是園土。
6.3 移入室內
盆栽風信子與切花風信子的最大不同在于低溫期的長短。切花風信子要求莖長,達到這標準就需要較長的低溫期。低溫期長可使莖更長。表5提供了切花風信子所需的低溫期。
在推薦的冷處理結束后,箱中的種球要從生根室或室外土壤中移出。如果種球是從室外土壤中移出的,在種植后須覆蓋塑料薄膜24小時。這樣可防止葉梢干枯。種植后應立即澆水。
6.4 溫室的氣候
整個栽培期中,切花風信子在溫室中的適宜栽培溫度是18-20℃,這樣花莖才可能長的更長。溫室栽培期,大約需20天到10天,這主要取決于種植深度和溫室栽培期基質中的溫度。
在種植中有規律地澆水而使栽培基質的濕度保持正常水平。如果栽培基質完全或部分有沙子組成,小心管理能避免干燥,千萬不要忘記定期檢查水分含量。
6.5 水分外滲和莖中空
當花序開始著色,小花從花莖上分開時,切花風信子就可以采收了。花和種球一起從箱中起出。然后最重要的是盡快將風信子放在保持2℃恒溫的冷庫中,這是為了包裝時能使產品保持低溫水平。
接下來的是處理種球,接近莖部的最后層的鱗片要剝除,這項工作可以手工完成或是用“風信子種球切除機”機械完成。保留莖基部的根盤,可使花在花瓶中開的更艷,并延長花瓶期。重要的是,無論是零售商或是顧客都不要切除莖基部的根盤。
切除種球之后的重要工作是用水清洗莖,這樣防止細菌滋生并能提供清潔的產品。然后根據莖長進行分級,使每束莖的長度相同。與其它花不同,風信子不能再切割去達到某種長度,因為這樣做會將基部的根盤切掉。分級后,風信子按5支一組捆綁成束。干燥貯藏(最多3天)。為了使質量更好,也可以把它們插在清水中,可能的話每4升水中可以加一小塊氯胺T。
如果花必須貯藏,它們也只能短期貯藏(最多3天)在2℃的冷庫中。最后兩點請消費者注意:
不要切去最基部的根盤,
在放入清潔的花瓶之前要用清水將花莖沖洗干凈。
作物保護、病害和生理失調
7.1 常規土壤處理
為了防止在室外土壤冷處理時病害的發生,可取的方法是每年使用新鮮的土壤。這樣就不必對土壤進行常規處理了。
如果土壤以前被用過,可再用來裝盆或覆蓋種球。使用前建議進行常規土壤消毒,以避免絲核菌的發生。這種常規的土壤處理方式,與郁金香種植前的土壤處理是一致的。另外可參考有關常規處理土壤的方法,我們建議您向當地的有關部門進行咨詢。
7.2 種球處理
涉及處理種球的各種方法,請您參考郁金香分冊中第七章“種球處理”之內容。
首要的防止真菌病害發生的防護措施是按照前文所述的栽培步驟正確進行。對于為防止真菌而對種球的處理,可參考荷蘭國際種球花卉中心每月的信息通告或向當地的咨詢部分或供貨商咨詢。如果你能在風信子種球種植后立刻提供9℃的溫度,而且冷處理期間花芽完全暴露而不覆蓋土壤的話,沒有必要使用殺菌劑來處理種球。
7.3 寄生性頂腐爛
植物的一部分位于花序上部花腐爛,被稱作“頂腐爛”,它常常伴隨著葉尖端出現褐斑。
病因
這種腐爛多由常態下隨機存在的寄生物引起,包括在小花受干后才開始被侵染的植物(生理性芽腐爛)或已預先被寄生菌感染的植物(寄生菌芽腐爛),接著寄生物能引起最初的侵染。
絲核菌
這種真菌從被污染(甚至是在種植前即被污染)的土壤中開始侵染植株。識別的標志是在一些小花上有不規則形狀的,亮褐色的鋸齒狀疤痕。在外部的葉片上的發生程度稍微輕一點。而更嚴重的侵染是斑點變大,植物葉尖變褐,在溫室種植時可以看見蜘蛛網似的真菌生長痕跡。這種侵染常常區域性出現,當土壤溫度上升時侵染加劇。
鐮刀菌
這種真菌的侵染發生在種球的根部開始生長時。一旦被侵染,根尖保持白色,而根冠處腐爛。種球的水分供應被中斷,而導致花序干枯,通常接下來是頂腐爛或是植物發育遲緩。影響真菌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溫度超過9℃以及沒有足夠的低溫處理就移入溫室。
薊馬
薊馬危害(薊馬是種體小、細長、黑褐色的害蟲)識別的標志是在植株葉片上和花序上有白色的小斑點。這是由于害蟲吸食幼嫩的植物組織而引起的。然后這些被危害的地方變褐而死去。花序干枯死亡,枯死的部分又成為寄生蟲的食物來源。這種侵染只發生在生根室,當溫度升高時侵染加劇。
防止方法
– 經常使用新的土壤作為盆土。被侵染的土壤在使用前用常規方法處理。
– 自然冷處理和生根室保持規定的溫度。
7.4 青霉菌(貯藏期腐爛)
最初的癥狀在種植之前就能立刻看見。在根尖受真菌感染部分干枯。在切開根基部時,可以看見其周圍組織呈現淺褐色。在小籽球脫落處也能看見同樣顏色的組織。貯藏和以后的種植過程中種球會繼續腐爛。被感染的種球芽比較短,種球本身根很少或是根本沒有根。植株很容易倒伏。
這種真菌侵染也發生在種球的受傷部分。受侵染的部分有白色到藍綠色的真菌生長。其下組織變褐而松軟,但這種侵染并不會延伸到根盤,而且對開花質量也沒有不好的影響。
病因
這種侵染由不同的青霉菌如P. verrucosum引起。“Pink Pearl”及其變種容易經根尖受到感染。這種侵染主要發生在低溫貯藏室(17℃以下),同時濕度高于70%。另一原因是由種球受傷而引起的。
防治方法
– 防止芽早熟或根的形成。在到貨后要立即種植(特別是“Pink Pearl ”及其變種)。
– 在貯藏室內,要保持規定的恒定溫度并使空氣流通。在整個貯藏期間要保持濕度在70%以下。
7.5 歐文氏桿菌(軟腐)
在溫室中,嚴重感染的種球不再發芽。種球變軟,種球組織透明并伴隨有白色或黃色斑點。這些感染種球同時散發難聞的氣味。感染不嚴重的病癥是:從葉片基部形成一些濕的,暗綠色長的區域。首先是生長受阻,然后是植株萎蔫直至死去。
病因
這種病害是由歐文氏桿菌引起的。這種細菌多為寄生性,主要侵染受凍或水分過多的組織。當溫度太高或土壤太濕時,另一種侵染形式是從那些早熟根或小籽球剝落處的傷口處感染。這個問題主要是由于秋季自然冷處理時土壤溫度太高或過濕引起。“DelftBlue”和“Carnegie”是極易受感染的栽培品種。
不要擔心伴隨這種病害的“黃色病”,這種病在溫室中沒有傳染性,盡管受侵染組織通常出現黃油色,但侵染不會再在其它部位發生。
防治方法
– 通常種植種球在所推薦的條件下進行,即自然處理或生根室保持低溫(9℃),同時不要太潮濕。
– 種植時和整個溫室期要除去受侵染的種球和植株。這可以防止歐文氏桿菌通過灌溉水向臨近的種球傳播。
7.6 生理性芽腐
這種芽腐也呈現出部分花序頂部的小花腐爛的癥狀。但是,葉子通常不被損壞。生理性芽腐的先期癥狀為白色而不是乳白色。它經常在移入室內的過程中或其后不久表現出來。這些染病小花的雄蕊玻璃化,凋謝或枯萎。在溫暖、潮濕的溫室環境中,這些死去的小花為經常存在于周圍的腐敗菌、真菌和螨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條件。
如果感染是由歐文氏桿菌引起的,感染的小花灰白色(繼而變褐)。它們潮濕,發出臭味并最后腐爛。臨近的小花也看起來玻璃化。如果感染了青霉菌病癥是呈藍綠色,小花腐爛。在栽培過程的最后階段,特別是在準備將植物投放市場時,真菌會侵染頂部的小花。莖的顏色是褐紅色,小花持續為綠色并可見到藍綠色真菌生長。如果正在做進入市場準備的風信子處于冷、濕的條件下,就會出現這類問題。
病因
導致生理性芽腐的主要原因是最后一朵小花脫水,這是由于冷處理過短造成的。對這種芽腐是否敏感要根據不同品種和種球的尺寸來判定。舉個例子,“Pink Pearl”的敏感性就高于“Anna Marie”。另一個染病原因是常態下存在的青霉菌或歐文氏桿菌侵染了變干的小花,繼而轉移到其它臨近的小花上。如果未被感染的小花被真菌感染,這些小花將變干(盲花)。
風信子防治方法
確保種植種球的生根室和自然處理溫度保持在9℃恒溫,不是9℃的處理要使用補償措施。
不要過早地將種球移入室內,提供各個品種所需的冷處理。
在溫室期內保持23-25℃恒溫,在種植期間溫度降低幅度不要大于1-2℃,以避免溫室氣候中相對濕度較高而引起的青霉菌侵染。千萬不要將水澆灌在花序上,特別是在最后階段。
在運送之前,如不能提供貯藏,不要使盆中的土壤過濕,同時確保植株之間有足夠的空氣流通。
7.7 “頂端變綠”
一些花序頂部的小花保持綠色,嚴重時會遍及整個花的頂部。
病因
由于低溫處理不當而導致的失調;處理時間太短或不正確的溫度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某些品種,如“Pink Pearl”及其變種和“Jan Bos”等,對這種失調的敏感程度都高于其它品種。
防治方法
– 在栽培后,按規定的冷處理期和低溫進行操作。
7.8 “花序生長歪”
在種球移入溫室后,風信子花莖的最上端生長變得歪斜。
病因
在風信子大的花序中,一部分花莖及其附著的小花生長比其它部分相對要快,諸如“Delft Blue”及其變種,“Carnegie”和“L’Innocence”等品種。這種性狀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這種失調多見于種植較早,以及有大花序的風信子中。
防治方法
種植后,使用規定的冷處理和低溫標準
保持稍低的溫室氣溫(18-17℃)也能防止花序歪斜病癥的發生。
7.9 “頂端開花”
與正常生長狀態不同的是,位于頂端的小花提早于較低部位的先開花。這類花朵的花序通常短且健壯。
病因
這種失調,是由于在將植物移入室內之前沒有進行該品種的所需的冷處理而造成的。每個品種于這種病癥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防治方法
– 在種植后,按規定的冷處理和低溫標準操作。
風信子的保鮮
最好能將種好盆栽風信子立即銷售出去。因為風信子不適合在低溫下貯藏。多數的冷庫室內空氣濕度高,這樣極易發生青霉菌引起的芽腐爛。溫度的變動也可引起芽腐爛。如果風信子必須貯藏幾天,這些工作要在小花分開后進行。貯藏時最基本的條件是要保持2℃左右的溫度、空氣流通且盡可能使植株保持干燥。
讓風信子有一個種植計劃,以便使準備上市的產品在貯藏室中的時間盡可能縮短。假如不得不進行貯藏,例如在圣誕節和情人節這些重要的節日前,最好提供以下最佳環境:當小花開始分開時將風信子放入冷藏室。保持0.5-1℃的溫度。確保充分的空氣流通,使用空氣循環機或冷氣循環機。盆土不要太濕。可以保持葉和花序干燥。在此條件下允許保持2-3周。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