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傘形科防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為圓錐形,淡黃褐色。莖單生。中藥防風。別名北防風、關防風(東北)、哲里根呢、銅蕓、回云、回草、百枝、百種。防風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溫。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的功效。下面分享防風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防風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防風的營養成分表
營養素含量(每100克)
鉀(mg) >=0.01
維生素A(mg) >=0.01
磷(mg) >=0.01
鈉(mg) >=0.01
維生素C(mg) >=0.01
鎂(mg) >=0.01
鈣(mg) >=0.01
防風的營養價值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膀胱經;氣香升散;
具有祛風解表,除濕止痛,疏肝解痙,殺蟲止癢的功效;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項強,目眩昏澀,風寒濕痹,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中風,麻疹難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1、能發汗,又能止汗
“用防風必兼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見《本草求真》),“若屬外感證,用麻桂嫌熱、嫌猛;用銀翹嫌寒時,荊防用之最宜”(見《施今墨對藥臨床經驗集》),可見荊芥與防風相配有達腠理、發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輔相成。張元素治四時外感,表實無汗用防風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湯);劉河間治三焦實熱用防風配荊芥、硝、黃等(防風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濕熱之劑,后者乃表里雙解之劑。
防風配黃芪、白術,即玉屏風散。方中黃芪實衛,得防風則使邪去而外無所擾,得白術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內有所據。所謂“發在芪防收在術”,內外兼顧,誠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筆者用本方加麻黃根、龍骨、牡蠣、浮小麥、烏梅,治自汗、盜汗,均獲佳效。
2、能止瀉,又能通便
防風配柴胡、羌獨活等,能散風勝濕,升清止瀉。即《內經》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濕勝則濡瀉”是也。吳鞠通取補中益氣湯加防風,升清陽以止瀉。孫一奎治瀉取蒼術防風湯,亦以防風能升脾陽而止瀉。臨床常見有因脾胃之虛,怠惰嗜臥,肢體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頻數者,用升陽益胃湯(《脾胃論》),每奏捷效。若因外傷風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瀉者,用痛瀉要方(《醫方集解》引劉草窗方),取防風能舒脾瀉肝勝濕,為引經之要藥。
防風配枳實 (殼)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風順氣丸用防風升脾之清氣,配枳殼、大黃以寬腸順氣,治中風而引起的風秘、氣秘,使清陽升而濁陰降。王好古用防風合蒼術、甘草為末(神術散),加生姜、蔥白煎服,治內傷冷飲,外感寒邪而無汗者。筆者臨床取本方加枳殼(實)、麥芽治心下虛痞,以行氣除滿,消食去滯。
3、能止血,又能通經
“ 防風,去蘆頭,炙赤、為末,治崩中”(《經驗后方》)。正因防風能升脾之清陽,炒黑,則入血分增強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劑局方》)方中用防風配槐角、地榆、枳殼等,治諸痔、脫肛及腸風下血。筆者臨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側柏葉、荊芥、枳殼)加防風、升麻、大黃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極細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飲湯調服。不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氣分,一舉兩得。但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以及氣虛、陰虛者非宜。
4、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
防風的藥用價值
防風,中藥名。別名銅蕓、回云、回草、百枝、百種。是一種藥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涼爽氣候,耐寒,耐干旱。防風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溫。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的功效。
“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故主諸風周身不遂,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痿躄癇痙等證。外科癰瘡腫毒、瘡痍風癩諸證,亦必需也。為卒伍之職,隨引而效,如無引經之藥,亦不能獨奏其功,故與芎、芷上行,治頭目之風;與羌、獨下行,治腰膝之風;與當歸治血風;與白術治脾風;與蘇、麻治寒風;與芩、連治熱風;與荊、柏治腸風;與乳、桂治痛風及大人中風、小兒驚風,防風盡能去之。若入大風厲風藥中,須加殺蟲活血藥乃可。”(《本草匯言》)
“防風治風通用,升發而能散,故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周身骨節疼痹,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下乳,金瘡因傷于風內痙。”(《本草經疏》)
“防風,通治一切風邪,故《本經》以‘主大風’三字為提綱。頭痛惡風及風邪而目盲無所見,其外感風邪之盛可知,風行周身,而骨節為之痛痹,亦風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風皆治之,誠風藥中之首屈一指者矣。”“防風為風病之主藥,《本經》所主,皆風門重證,故首以大風一句表揚其功用,則驅除外風,兼能通痹起廢,其效最弘,《本經》列于上品,正以其足當大任而推重之,非無故也。
防風的功能與主治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風;風疹瘙癢;瘡瘍初起。用于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
①《本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
②《本草經集注》:殺附子毒。
③《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
④《日華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風赤眼,止淚及癱緩,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
⑤《珍珠囊》:身:去上風,梢:去下風。
⑥《藥類法象》:治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
⑦王好占:搜肝氣。
⑧《長沙藥解》: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伸急攣,活肢節,起癱瘓,斂自汗、盔汗,斷漏下、崩中。
⑨《本草求原》:解烏頭、芫花、野菌諸熱藥毒。
防風的應用與藥方
①治風邪傷衛,有汗惡風:防風、荊芥、葛根。(《癥因脈治》防風湯)
②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風濕熱上塑損目,及腦痛不止:川芎五錢,柴胡七錢,黃連(炒)、防風(去蘆)、羌活各一兩,炙甘草一兩五錢,黃芩三兩(去皮,銼,一半酒制,一半炒)。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于盞內入茶少許,湯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湯送下。臨臥,如苦頭痛,每服加細辛二分。(《蘭室秘藏》清空膏)
③治偏正頭風,痛不可忍者:防風、白芷各四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如牙風毒,只用茶清為丸,每服一丸,茶湯下。如偏正頭風,空心服。如身上麻風,食后服。未愈連進三服。(《普濟方》)
④治風熱拂郁,筋脈拘倦,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腸胃燥,熱結,便溺淋閉等癥: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術、梔子各-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宜明論方》防風通圣散)
⑤治白虎風,走轉疼痛,兩膝熱腫:防風一(二)兩(去蘆頭,微炒),地龍二兩(微炒),漏蘆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圣惠方》防風散)
⑥治癰疽最難收口者:防風、白芷、甘草、赤芍、川芎、歸尾各二錢,雄豬蹄一節。加連須蔥白五根,用水三大碗煎,以絹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藥,其深曲處,以羊毛筆洗之。(《外科十法》防風湯)
⑦治一切風瘡疥癬,皮膚瘙癢,搔成癮疹:防風(去叉)、蟬殼、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各一兩半,天麻二兩。上四味搗為細末,用精羊肉煮熟搗爛,以酒熬為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荊芥酒或茶湯下。(《圣濟總錄》防風丸)
⑧治破傷風及打撲傷損:天南星(湯洗七次)、防風(去叉股)各等分。細末。如破傷以藥敷貼瘡口,然后以溫酒調下一錢。如牙關急緊,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子小便調下,或因斗傷相打,內有傷損之人,以藥二錢,溫酒調下。(《本事方》玉真散)
⑨治自汗:防風、黃芪各一兩,白術二兩。每服三錢,水一鐘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風散)
⑩治盜汗:防風五錢,川芎二錢半,人參一錢二分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米飲調下。(《世醫得效方》防風散)
⑾消風順氣,治老人大腸秘澀:防風、枳殼(麩炒)各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食前白湯服二錢。(《簡便單方》)
⑿治崩中:防風去蘆頭,炙亦為末,每服二錢,以面糊、酒調下,更以面糊、酒投之。(《經驗后方》)
⒀治霉菌性陰道炎:防風、大戟、艾葉各五錢。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
防風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克。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防風的相關配伍
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錢,甘草、防風各六錢,黃連五錢,以三味熬取濃汁,次下蕤仁膏,日點。(孫氏《集效方》)
2、骨蒸煩熱及一切虛勞煩熱,大病后煩熱,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兩,防風一兩,甘草(炙)半兩。每用五錢,生姜五片,水煎服。(《濟生方》)
3、小便淋澀:三物木防己湯∶用木防己、防風、葵子各二兩。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防風的食用方法
防風祛濕粥
材料:防風20克,防己15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
制作:防風、防己水煎取汁,加入粳米、薏米熬粥,分次食用。
功能:用于風濕較盛、關節疼痛呈游走性、疼痛較劇的患者。
白術防風湯
功效:若服“羌活防風湯”有自汗者。
材料:白術(四錢) 防風(八錢) 黃蓍(四錢)
用法:上分二貼,每貼水二盞,煎至八分,食后服。
來源: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羌活防風茶
功效:祛風勝濕,治外感風寒濕邪。
材料:羌活5g、防風3g、蒼術3g、川芎3g、白芷3g、綠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羌活、防風、蒼術、川芎、白芷至水沸后,沖泡綠茶10分鐘后飲用。也可直接沖泡。
來源:傳統藥茶方。
解毒防風湯
功效:治痘痂落后,熱毒未盡,而瘡瘢復起成凸者。
材料:金銀花5錢,甘草1錢,木通1錢,防風1錢,荊芥1錢,連翹1錢,牛蒡子1錢。
用法:同紫草煎湯服。外用蜆子水摩之。
來源:《痘麻紺珠》卷十七。
防風枳實湯
功效:治風頭眩欲倒,眼旋屋轉,頭腦痛。
材料:防風3兩,枳實3兩(炙),茯神4兩,麻黃4兩(去節),細辛2兩,芎 3兩,前胡4兩,生姜4兩,半夏4兩(洗),杏仁3兩,竹瀝3升。
做法:上切。
來源:防風湯(《千金》卷十三)、防風枳實散(《普濟方》卷四十七)。
防風薏米煎
功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材料:薏米30克,防風10克。
做法:薏米洗凈,與防風共煎,取藥汁約2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1次服完,連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人參防風茶
材料:人參、川芎各3克,茉莉花茶包1個,防風5克。
做法:
(1)將所有茶材放入杯中,沖入適量熱開水。
(2)靜置10分鐘后即可飲用。
竹葉防風湯
功效:治婦人產后傷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
材料:淡竹葉(半把) 防風人參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兩) 葛根(一兩半)
做法: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使汗出。頸項強,用附子炮去皮臍,銼如豆大,抄一錢同煎。嘔者,加半夏煎服。
防風的副作用
防風可能會有引起過敏反應的癥狀,其他副作用臨床上比較少,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防風其味辛甘,性微溫而潤,能發汗能止汗,能止瀉能通便。
防風的食用禁忌
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惡干姜、藜蘆、白蘞、芫花。
②《唐本草》:畏萆薢。
③《本草經疏》: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于風寒,溏泄不因于寒濕,二便秘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④《得配本草》:元氣虛,病不因風濕者禁用。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