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牽牛子為旋花科植物牽牛的種子。牽牛子(英文名:SEMEN PHARBITIDIS.),別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姜姜籽,牽牛、朝顏花。為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蔓性纏繞草本花卉。下面分享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牽牛子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
牽牛子的營養(yǎng)價值
牽牛種子含牽牛子甙、牽牛子酸甲及沒食子酸。牽牛子甙為一混合物,是羥基脂肪酸的各種有機酸酯的糖甙,經(jīng)皂化所得的牽牛子酸是至少含有4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2種已被提純,經(jīng)酸水解可得牽牛子酸乙、葡萄糖及鼠李糖。另含生物堿麥角醇、裸麥角堿、噴尼棒麥角堿、異噴尼棒麥角堿和野麥堿。
未成熱種子含赤霉素A20、赤霉素A3、赤霉素A5。
牽牛子的功效
牽牛子(英文名:SEMEN PHARBITIDIS.),別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牽牛、朝顏花。為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蔓性纏繞草本花卉。蔓生莖細長,約3~4米,全株多密被短剛毛。葉互生,全緣或具葉裂。聚傘花序腋生,1朵至數(shù)朵。花冠喇叭樣。花色鮮艷美麗。蒴果球形,成熟后胞背開裂,種子粒大,黑色或黃白色,壽命很長。花期6~10月,大都朝開午謝。牽牛子為旋花科植物牽牛Pharbitisnil(L.)Choisy.圓葉牽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的種子。又名草金鈴(《雷公炮炙論》)、金鈴(《本草圖經(jīng)》),黑牽牛、白牽牛(《仁齋直指方》),有瀉水利尿,逐痰殺蟲的功效。
1.李杲:牽牛子,《本草》名醫(yī)續(xù)注云,味苦寒能除濕,利小水,治下疰腳氣。據(jù)所說,氣味主治俱誤矣,何以明之?凡藥中用牽牛者,少則動大便,多則下水,此乃瀉氣之藥,試取嘗之,即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壯,漸漸不絕,非辛如何?續(xù)注家乃謂味苦寒,其苦寒果安在哉?若以為瀉濕之藥,猶不知其的也。何則?此物但能瀉氣中之濕熱,不能瀉血中之濕熱。夫濕者水之別稱,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濕,則宜用之。今用藥者不問有濕無濕,但傷食,或欲動大便,或有熱服,或作常服,克化之藥俱用牽牛,豈不誤哉?殊不知牽牛辛烈,瀉人元氣,比諸辛藥瀉氣尤甚,以其辛之雄烈故也。今重為備言之,若病濕勝,濕氣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耳,濕去則氣得周流,所謂五臟有邪,更相平也。
2.《湯液本草》:牽牛,以氣藥引則入氣,以大黃引則入血。
3.《綱目》:牽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劉守真、張子和出,又倡為通用下藥,李明之目擊其事,故著其說極力?之。牽牛治水氣在肺,喘滿腫脹,下焦郁遏,腰背脹腫,及大腸風秘氣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虛弱而痞滿者,則不可取快一時及常服,暗傷元氣也。一宗室夫人,年幾六十,平生苦腸結病,旬日一行,甚于生產(chǎn),服養(yǎng)血潤燥藥則泥膈不快,服硝、黃通利藥則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時珍診其人體肥,膏梁而多優(yōu)郁,日吐酸痰碗許乃寬,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氣壅滯,有升無降,津液皆化為痰飲,不能下滋腸腑,非血燥比也。潤劑留滯,硝、黃徒入血分,不能通氣,俱為痰阻,故無效也。乃用牽牛末,皂莢膏丸與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覺腸結,一服就順,亦不妨食,且復精爽。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喬,素多酒色,病下極脹痛,二便不通,不能坐臥,立哭呻吟者七晝夜。醫(yī)用通利藥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濕熱之邪在精道,壅脹隧路,病在二陰之間,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腸、膀胱也。乃用楝實、茴香。穿山甲諸藥,入牽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減,三服而平。牽牛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人所不知,惟東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陽虛,天真丹用牽牛以鹽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紙。官桂諸藥,深得補瀉兼施之妙,方見《醫(yī)學發(fā)明》。又東垣治脾濕太過,通身浮腫,喘不得臥,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牽牛為君,則東垣未盡棄牽牛不用,但貴施之得道耳。
4.《本草正》:牽牛,古方多為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藥煎服,然大泄元氣,凡虛弱之人須忌之。
5.《本草正義》:牽牛,善泄?jié)駸幔ɡ溃嘧叽蟊悖省秳e錄》謂其苦寒,至李氏東垣,以其兼有辛薟氣味,遂謂是辛熱雄烈。按,此物甚滑,通泄是其專長,試細嚼之,惟其皮稍有辛味,古今主治,皆用之于濕熱氣滯,實腫脹滿,二便不通,則東垣以為辛熱,張石頑和之,亦謂辛溫,皆屬不確,當以《別錄》之苦寒為正。又薟氣戟人喉舌,細味之亦在皮中,所謂有毒,蓋即在此。古方中凡用末子,均稱止用頭末,正以其皮粘韌,不易細碎,只用頭末,則棄其皮,而可無辛薟之毒,頗有意味可思。《別錄》主治專破氣分之壅滯,泄水濕之腫滿,除風利便,固皆以實病言之,此藥功用,固已包舉無遺,甄權申之,則日治痃癬氣塊,利大小便,東垣謂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瀕湖謂逐痰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亦皆主結滯壅塞立論。而甄權乃又謂除虛腫,則誤矣。《日華本草》謂治腰痛,蓋亦指濕熱阻塞,腰脊不利之癥,惟言之殊不分明,究屬非是。
6.《別錄》: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7.《藥性論》: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
8.《日華子本草》:取腰痛,下冷膿,并一切氣壅滯。李杲: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
9.《綱目》: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
10.《江蘇植藥志》:適用于急性關節(jié)炎。
11.《新疆中草藥手冊》:瀉下,利尿,殺蟲。治便秘,消化不良,腎炎水腫,小兒咽喉炎。
牽牛子的作用:
牽牛子甙的化學性質與瀉根素(Jalapin)相似,有強烈的瀉下作用。牽牛子甙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瀉下。據(jù)動物試驗,黑丑與白丑瀉下作用并無區(qū)別。關于牽牛子的瀉下作用原理,研究很少,它與硫酸鎂、大黃不同,在瀉下時,不引起血糖的劇烈變化,但能加速菊糖(Inulin)在腎臟中之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牽牛子的水、醇浸劑對小鼠皆有瀉下作用,但經(jīng)煎煮后,即失去作用。除去牽牛子甙后的水溶液,似仍有瀉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牽牛子甙外,可能還含有其他瀉下成分。在體外試驗,黑丑、白丑對豬蛔尚有某些驅蟲效果。牽牛子甙似能興奮離體兔腸及離體大鼠子宮;靜脈注射1mg/kg對麻醉犬、兔的血壓、呼吸無明顯影響。對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數(shù)致死量為37;5mg/kg。對人有毒性,但不大,大量除對胃腸的直接刺激引起嘔吐、腹痛、腹瀉與粘液血便外,還可能刺激腎臟,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損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生語言障礙、昏迷等。三色牽牛(Ipomoeatricolor)含異麥角酰胺(Isolyserga-nide)、麥角酰胺(Lysergamide)及裸麥角堿,有致幻作用。致瀉:種子乙醇或水浸出液1.5-3g/kg灌胃,對小鼠有瀉下作用,但煎劑則失去致瀉能力。興奮平滑肌:所含樹脂0.2%濃度,對家兔離體腸管及子宮均有興奮作用;皮下注射小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37.5mg/kg。牽牛子甙水解產(chǎn)物的鹽,可使豚鼠小腸、盲腸、大腸收縮,而牽牛子甙本身無此作用。
牽牛子的功效與作用
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主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癰疽腫毒;痔漏便毒等。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
①《別錄》: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②《藥性論》: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
③《日華子本草》:取腰痛,下冷膿,并一切氣壅滯。
④李杲:除氣分濕熱,三焦塑結。
⑤《綱目》: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
⑥《江蘇植藥志》:適用于急性關節(jié)炎。
⑦《新疆中草藥手冊》:瀉下,利尿,殺蟲。治便秘,消化不良,腎炎水腫,小兒咽喉炎。
牽牛子的功能與主治
①治水腫:牽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為度。(《千金方》)
②治停飲腫滿: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或加木香一胡。上為細末,以生姜自然汁調一、二錢,臨臥服。(《儒門事親》禹功散)
③治水氣蠱脹滿: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上為末,和大麥面四兩,為燒餅,臨臥用茶湯一杯下,降氣為驗。(《宣明論方》一氣散)
④治小兒腹脹,水氣流腫,膀胱實熱,小便赤澀:牽牛生研一錢。青皮湯空心下。一加木香減半,丸服。(《鄭氏小兒方》)
⑤治四肢腫滿:厚樸(去皮,姜汁制炒)半兩,牽牛子五兩(炒取末二兩)。上細末。每服二錢,煎姜、棗湯調下。(《本事方》)
⑥治小兒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肋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嗄不鳴,痰涎潮塞,俗云馬脾風:白牽牛一兩(半生半熟),黑牽牛,-兩(半生半熟),川大黃、檳榔各一兩。上為細末。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漿水調下,涎多加膩粉少許,無時,加蜜少許。(田氏《保嬰集》牛黃奪命散)
⑦治腳氣脛已滿,捏之沒指者:牽牛子,搗,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補缺肘后方》)
⑧治一切蟲積:牽牛子二兩(炒,研為束),檳榔一兩,使君子肉五十個(微炒)。俱為末。每服二錢。沙糖調下,小兒減半。(《永類鈴方》)
⑨治大腸風秘壅熱結澀:牽牛子(黑色,微炒,搗取其中粉)一兩,桃仁(末)半兩。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溫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義》)
⑩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兩,破故紙(炒)二兩,黑牽牛子三兩(炒)。上為細末,煅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蔥須鹽湯送下,食前服。(《楊氏家藏方》牽牛丸)
⑾治腎氣作痛:黑、白牽牛等分。炒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腰子切,入茴香百粒,川椒五十粒,摻牽牛末入內扎定,紙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惡物效。(《仁齋直指方》)
⑿治腸癰有膿,脹閉不出:牽牛子頭末三錢,大黃二錢,穿山甲(煅)二錢,乳香、漢藥各一錢。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張三豐仙傳方》)
⒀治梅毒,橫痃:白牽牛仁,每次五、六錢,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⒁治風熱赤眼:黑丑仁為末,調蔥白湯敷患處。(《泉州本草》)
牽牛子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丸、散,每次0.3-1g,每日2-3次。炒用藥性較緩。
牽牛子的食用方法:
1.用于水腫腹水、二便不利、腳氣等癥。牽牛子瀉下之力頗強,又能通利小便,可使水濕從二便排出而消水腫。如治水腫喘滿、二便不利等癥,可配合桑白皮、木通、白朮、陳皮等同用;如用于腹水腫脹,可配合攻下逐水藥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2.用于痰壅氣滯、咳逆喘滿。牽牛子苦泄瀉下而能袪痰逐飲,痰飲去則氣機得暢,喘滿得平,常與葶藶子、杏仁等配合應用。
3.用于蟲積腹痛。牽牛子既能驅殺腸寄生蟲,并有瀉下作用,使蟲體得以排除,常配伍檳榔、大黃等同用,對蛔蟲、絳蟲都有驅殺作用。
牽牛子的食用做法
牽牛子粥
材料:生姜2片,粳米80克,牽牛子1克
做法:粳米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姜片熬成粥,牽牛子研末,倒入粥里,攪拌均勻即可。
食用方法:每天一次,空腹食用,剛開始吃要少量食用,牽牛子粥不適宜長期、大量服用。
功效:瀉水消腫,通便下氣,水腫、便秘患者都可以食用。
牽牛子的副作用:
【毒性】 厚樸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 為 6.12± 0.038g/kg。木蘭箭毒堿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 45.55mg/kg。厚樸煎劑給貓靜脈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4.25±1.25g/kg。厚樸煎劑給小鼠一次灌胃60g/kg,觀察3天,未見死亡。
牽牛子的食用禁忌:
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
①《日華子本草》:得青木香、干姜良。
②《本草衍義補遺》: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
③《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備要》:若濕熱在血分,胃弱氣虛人禁用。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yè)花籃 創(chuàng)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