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為菊科植物艾的莖葉。艾草別名:艾蒿、艾﹑五月艾、灸草﹑醋艾葉、醋艾葉炭、艾葉炭、醫(yī)草、冰臺、遏草、香艾、蘄艾、黃草﹑艾絨。艾草功效主治:心腹冷痛、泄瀉轉(zhuǎn)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下面分享艾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艾草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1、艾草治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則須與黃連、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熱行氣止痛。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干姜同煎。
2、艾草有平喘的作用: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使呼吸運動趨于安靜而呈現(xiàn)鎮(zhèn)咳和平喘的作用。
3、艾草有止血涼血的作用:含有大量膠質(zhì),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4、艾草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艾草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
5、艾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
6、艾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并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術(shù)、蒼術(shù)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干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diào)下。(《本草匯言》)
7、艾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zhuǎn)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肘后方》)
8、艾草有調(diào)經(jīng)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
9、艾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圣惠方》)
10、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zhèn)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zhèn)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11、艾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養(yǎng)生必用方》)
12、艾草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痛腹痛﹑流產(chǎn)﹑子宮出血。
13、艾草能調(diào)經(jīng):緩解痛經(jīng),或是經(jīng)期腰痛。
14、艾草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癥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
15、艾草治頭風面瘡,癢出黃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每薄紙上貼之,一日二、三上。(許國楨《御藥院方》)
16、艾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江蘇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17、艾草有養(yǎng)肝的功效:富含維生素,保護肝細胞和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
18、艾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濟總錄》香艾丸)
19、艾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nèi)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20、艾草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后,白膠熏之。(《仁齋直指方》)
21、艾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22、艾草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干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世醫(yī)得效方》艾姜湯)
23、艾草治濕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分。共研細末,用香油調(diào)膏,外敷。(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24、艾草治沖任虛寒,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
25、艾草根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頭風﹑月內(nèi)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yī)家最常用之藥。
26、艾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衛(wèi)生易簡方》)
27、艾草用于產(chǎn)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臍部。
28、艾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補缺肘后方》)
29、艾草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chǎn)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
30、艾草能消炎止痛:舒緩疼痛,減少疼痛感。
31、艾草治盜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烏梅三個。水一鐘,煎八分,臨臥溫服。(《綱目》)
32、艾草治糞后下血:艾葉、生姜。煎濃汁,服三合。(《千金方》)
33、艾草治產(chǎn)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干,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楊誠經(jīng)驗方》)
二、艾草的食用方法
1母雞艾草湯
做法:老母雞一只、艾草15克。
做法: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jīng)期連服2–3劑。
功效:補氣攝血,健脾寧心;
主治: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jīng)過多,心悸怔仲,失眼多夢,少腹冷痛等。
2艾草雞蛋湯
材料:艾草50克、雞蛋2個、白糖適量
制法:將艾葉加水適量煮湯,打入雞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
功效:溫腎安胎。
主治:習慣性流產(chǎn)。
用法:每日晚睡前服。
3枸杞艾草粥
材料:大米75克、枸杞25克、艾草、鹽或蜂蜜各適量。
制法:
1、大米洗凈,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
2、枸杞洗凈,在溫水中泡軟,撈出備用;艾草洗凈,切碎。
3、大米加水燒開,加入枸杞、艾草用小火熬成粥,調(diào)入鹽或蜂蜜目口可。
4艾草阿膠粥
材料:阿膠20克、干艾草10克、紅糖1大匙。
做法:
1、干艾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鐘,倒出藥汁。
2、將阿膠搗碎,加入藥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
用法:月經(jīng)期間經(jīng)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如果胃不好的人,阿膠少放或不放。
功效:艾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適用于痛經(jīng)、小腹冷痛的調(diào)理。
5生姜桂技艾草雞蛋
材料:生姜15克、桂技10克、艾味10克、雞蛋2個、紅糖適量。
做法:上述用料除紅糖外,全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同煮,煮至蛋熟后,將蛋及藥渣撈出留汁,蛋剝?nèi)ず螅c紅糖一起放上述藥汁中,再煮10分鐘即可。
用法:吃蛋飲湯,每天一次。
功效:有溫經(jīng)散寒、暖宮止痛之功效。
主治:經(jīng)期冒雨、受寒、貪食生冷、寒凝胞宮,經(jīng)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痛經(jīng)者。表現(xiàn)為經(jīng)前數(shù)日或經(jīng)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經(jīng)量少、經(jīng)色紫暗有塊、或畏寒身痛者。
三、艾草的使用禁忌
陰虛血熱者慎服艾草。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yè)花籃 創(chuàng)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