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淡竹葉別名:竹葉、碎骨子、山雞米、金雞米、迷身草。中藥淡竹葉主治:胸中疾熱、咳逆上氣、吐血、熱毒風、止消渴、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痛頭風、止驚悸、瘟疫迷悶、妊婦頭旋倒地、小兒驚癰天吊、喉痹。下面分享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淡竹葉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
1、淡竹葉治膀胱炎:淡竹葉15克,燈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2、淡竹葉治咳嗽氣喘,眼痛。《分類草藥性》
3、淡竹葉治尿路感染:淡竹葉12-15克,叮咚藤、鳳尾草各30克,或燈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4、淡竹葉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葉、生藕節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5、淡竹葉治口瘡尿赤、熱淋澀痛:淡竹葉性寒能清瀉心胃實火,甘淡能滲濕利尿。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瘡及移熱小腸熱淋澀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燈心草等藥用。
6、若氣陰兩傷者,淡竹葉可再加麥冬、人參等,以益氣生津。
7、淡竹葉清心火,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癥惡毒。《本草再新》
8、淡竹葉治口舌糜爛:鮮淡竹葉30克,車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8、淡竹葉治熱病煩渴:淡竹葉甘寒,主歸心經能清心火以除煩,入胃經而泄胃火以止渴。淡竹葉用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常配石膏、蘆根等藥用;淡竹葉或配黃芩、知母、麥門冬等藥用,如淡竹葉湯(《醫學心悟》)。
19、淡竹葉預防麻疹:淡竹葉12克,夏枯草30克,錢蔥(馬蹄)40-60克,水煎當茶飲。
11、淡竹葉治火熱牙痛、牙齦潰爛:淡竹葉50克,生姜5克,食鹽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藥液頻頻含咽。
12、淡竹葉治肺炎高熱咳嗽:淡竹葉30克,麥冬15克,水煎,沖蜜服,日2-3次。
13、淡竹葉治傷寒、溫病、暑病之后,余熱未清,氣精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細數。竹葉6g,石膏50g,半夏9g,麥門冬20g,人參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葉清熱除煩,兼以生津,為君藥。竹葉石膏湯(《傷寒論》)
14、淡竹葉治熱病口渴、心煩不安、口糜舌瘡:淡竹葉、茅根、金銀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15、淡竹葉治眼赤:淡竹葉10g,黃連4枚,青錢20文,大棗(去皮核)20枚,梔子7枚,車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豬肉。方中淡竹葉配伍諸藥有清熱除煩,利尿之功。竹葉湯(《外臺秘要》)
16、淡竹葉治預防中暑:淡竹葉、大青葉、埔姜葉、金銀花葉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開水泡)當茶飲。
17、凡外感熱病,心煩口渴,熱在氣分者,淡竹葉可與生石膏、知母、蘆根等配伍,以清熱除煩止渴。
18、淡竹葉治小兒發熱、驚風:淡竹葉、燈心、麥冬各6克,烏豆15克,竹心20條,柿餅1塊,水煎服。
19、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生草藥性備要》
20、淡竹葉消痰,止渴。治煩熱,咳喘,吐血,嘔噦,小兒驚癇。《草木便方》
21、淡竹葉治小兒水痘:淡竹葉、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
22、淡竹葉去煩熱,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癥惡毒。《綱目》
23、淡竹葉單味煎湯,代茶飲,預防咽喉痛。
24、淡竹葉去煩熱,利小便,清心。《本草綱目》
25、膀胱濕熱蘊結小便淋瀝赤澀者,淡竹葉可與海金沙、車前子、白茅根等同用,以清熱利尿通淋。
26、淡竹葉清涼解熱,利尿。治熱病口渴,小便澀痛,煩熱不寐,牙齦腫痛,口腔炎。《現代實用中藥》
27、心經熱盛下移小腸而致小便澀痛者,淡竹葉可與生地、木通、生甘草梢等配伍,以清心導熱利尿。
28、淡竹葉治發熱心煩口渴:淡竹葉10-15克,水煎服。
29、淡竹葉治腎炎:淡竹根及塊根、淡竹葉、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30、淡竹葉治尿血:淡竹葉12克,鮮茅根30克,仙鶴草15克,水煎服。
二、淡竹葉的食用方法
1淡竹葉湯
組成:淡竹葉、麥門冬(去心,焙)、小麥、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甘草(炙,銼)、人參各15克。
用法:上六味,粗搗篩。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中午、臨臥空腹時各一服。
功效:治氣陰兩虛,心煩喘悶。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2淡竹葉涼茶
材料:淡竹葉10克、車前草10克、枸杞10顆、冰糖(或砂糖)適量。
做法:
1、將淡竹葉和車前草、枸杞用水洗去浮灰,放入鍋中,添入2升水。
2、燒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關火晾涼。
3、用濾網過濾,按自己的口味加入砂糖,即可飲用。
功效
淡竹葉:清熱除煩,利尿。用于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
車前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
3淡竹葉燈心茶
材料:淡竹葉5錢、燈心草5錢。
做法:將材料放入壺內以大火煮滾后,再關小火熬煮30分鐘,代茶飲。
功效:清心除煩,安神以助入眠。
4銀花淡竹葉綠豆湯
材料:銀花24克、淡竹葉10克、綠豆30克、蜂蜜適量。
做法:
1、將綠豆洗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銀花、淡竹葉洗凈,用干凈紗布包好,備用。
2、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綠豆、藥袋,大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煮約30分鐘,用蜂蜜調服。
3、每日2次,連服5–7天。
功效: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有清熱利尿、清心除煩等功效,適用于治療小便赤澀、熱痛、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嘔吐諸癥。
銀花又稱忍冬花,性寒,味甘,其寒性較大而清熱解毒力強,且能疏風透表,是內清熱毒、外散表邪之要藥,常用于瘟病初起,熱毒壅盛之高熱、咽喉腫痛等癥。
綠豆性寒,味甘,有祛熱解暑、降壓明目、解毒消腫等功效,常用于治療暑熱、高血壓、淋病、便秘、夜盲、小便赤熱諸癥。
將淡竹葉、銀花、綠豆合煮飲服,可奏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
5淡竹葉苦丁茶
組成:淡竹葉10克、苦丁茶6克、甘草3克。
制法:上藥共置保暖杯中,沸水沖泡,蓋悶20分鐘左右,代茶頻頻飲服。每日2劑,每劑可沸水沖泡2–3次。
功效:散風解毒,清心泄熱。
主治:①口瘡屬實證者,如口腔內唇、舌或頰內粘膜上生黃白色如豆樣大的潰爛點,或兼有發熱、口渴、尿赤等。②風熱牙疳而致的牙齦紅腫、潰爛疼痛等。
來源:《百病飲食自療》
6淡竹葉赤豆粥
材料:淡竹葉100克、赤小豆50克、糯米100克。
做法:
1、先將淡竹葉洗凈,切碎;再將赤小豆、糯米淘洗干凈,浸泡發漲備用。
2、鍋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再加入赤小豆、糯米,置火上燒開,等米爛快要煮開時加入淡竹葉熬成粥即成。
用法:每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
7茵陳淡竹葉粥
材料:粳米100克、茵陳蒿15克、淡竹葉10克、冰糖30克。
做法:
1、將茵陳、淡竹葉洗凈,加水3000毫升,煎煮約20分鐘,去渣取汁。
2、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再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清熱利濕,平肝化痰。適用于高血壓病、冠心病、黃疸型肝炎等。
三、淡竹葉的使用禁忌
1、無實火、濕熱者慎服淡竹葉,體虛有寒者禁服淡竹葉。
2、孕婦忌服淡竹葉。
3、腎虧尿頻者忌服淡竹葉。
4、淡竹葉不宜久煎,入食以鮮品為佳,煮粥時宜稀薄,不宜稠厚。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