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草為豆科植物廣東相思子的全草。雞骨草別名:黃頭草、大黃草、假牛甘子、紅母雞草、豬腰草、黃食草、小葉龍鱗草。雞骨草主治:黃疸型肝炎、小便刺痛胃痛、風濕骨痛、跌打瘀痛、乳痛。下面分享雞骨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雞骨草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雞骨草的功效與作用
1、雞骨草治外感風熱:雞骨草60克,水煎,日分2次服。
2、雞骨草治瘰佃:雞骨草3000克,希薟草2000克,研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2丸,日服3次,連服2至4周。
3、雞骨草治蛇咬傷:雞骨草(去骨)30克,煎水飲之。
4、雞骨草治瘰疬:雞骨草六斤,稀薟草四斤。研末,蜜為丸,每丸重一錢。日服三次,每次二丸,連服二至四周。(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5、雞骨草治黃疸:雞骨草二兩,紅棗七、八枚。煎小。《嶺南草藥志》)
6、雞骨草治風濕骨痛,跌打瘀血內傷;并作清涼解熱藥。《中國藥植圖鑒》
7、雞骨草種子有毒,用時須摘除豆莢,以免中毒。
8、雞骨草清熱利濕,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小便刺痛,蛇咬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9、雞骨草消炎解毒,治傳染性肝炎,跌打駁骨。葉:搗絨敷乳瘡。《南寧市藥物志》
10、雞骨草清郁熱,舒肝,和脾,續折傷。《嶺南草藥志》
二、雞骨草的食用方法
1雞骨草瘦肉湯
材料:豬肉(瘦)120克、雞骨草60克、棗(干)30克、鹽3克、味精1克
做法:
1、將雞骨草、紅棗洗凈,豬瘦肉洗凈,切塊;
2、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沸一小時,放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雞骨草瘦肉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
主治:適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膽結石屬濕熱者。
2雞骨草煲豬橫脷
材料:雞骨草30–60克、黃豆50克、豬橫脷二條、豬踭肉300克、生姜2–3片。
做法:
1、雞骨草、黃豆洗凈、浸泡;豬橫脷洗凈、用刀尖挑去白脂。
2、然后與豬踭肉、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3個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用法:此量可供3–4人食用,豬橫脷、豬踭肉、黃豆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功效:雞骨草煲豬橫脷煲湯湯,更具清熱、利濕、舒肝、健脾的功效。
主治:輔助治療膀胱濕熱引起的小便疼痛以及急、慢性肺炎等。
3雞骨草紅棗水
材料:雞骨草20克(兩束)、紅棗6-8個。
做法:
1、將雞骨草和紅棗略浸泡洗去浮灰,放入鍋中,添入2升水;
2、燒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到紅棗變大變軟湯色變深,關火晾涼;
3、不需加糖,晾涼即可飲用,熱飲也可以。
功效:紅棗:性味甘平,有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的功效。雞骨草:清熱解毒,舒肝散瘀。
4山梔蛋肉雞骨草湯
材料:雞蛋1–2個、瘦豬肉25克、雞骨草、山梔根各15克。
做法:將雞蛋、豬肉、雞骨草、山梔根分別洗凈,同入鍋加水2碗,煮至七八成熟時,拍碎蛋殼(但不能將整個雞蛋拍碎),繼續加熱煨之。煎湯剩1碗時,濾掉藥渣,留汁及蛋、肉。
用法:吃肉、蛋,喝湯。每日1劑,分2次服食。連續5-7日為1個療程。
功效:有補虛安神,涼血解毒,利濕熱,退黃疸的功效。
主治:適宜于小兒肝炎長期未愈,尿少色黃,雙眼多血絲。
5雞骨草田螺粥
材料:田螺250克、雞骨草30克、粳米60克、姜5克、鹽4克。
做法:
1、將田螺用清水養1–2天,勤換水,去除污泥,略煮,挑肉去殼,用姜絲炒香;
2、雞骨草洗凈,用水煎煮,去渣取藥汁;
3、把粳米洗凈,放入雞骨草藥汁中,文火煮成稀粥,加入田螺肉略煮,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舒肝退黃;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屬濕熱者,癥見脅肋疼痛,面目黃疸,食欲不振,小便短少。
提示:雞骨草的種子有小毒,用時應摘去種子。
6骨頭雞骨草湯
材料:雞骨草200g、骨頭350g、鹽適量。
做法:
1、雞骨草用剪刀剪至小段,泡水2小時,雞骨草清洗至沒有沙子;
2、骨頭洗凈備用,取出高壓鍋洗凈,放入雞骨草、骨頭;
3、加適量水,適量鹽,蓋上鍋蓋,大火至發出滋滋的響聲,然后轉小火燜20分鐘即關火。
7雞骨草飲
配方:雞青草20克、白糖10克。
做法:
1、把雞骨草豆英全部摘除(雞青草種子有大毒,切忌服用,用時必須把豆莢除去),洗凈,切5厘米長的段。
2、把雞骨草放入燉杯內,加入水200毫升,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除去藥渣,加入白糖拌勻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
功效:清肝利膽,舒筋止痛,化積利水。
主治: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8雞骨草棗湯
材料:雞骨草30克、紅棗10枚。
做法:雞骨草30克,紅棗10枚加水煎服,一日分二次服。
功效:雞骨草甘涼,清熱退黃,舒肝健脾,
主治:適用于各型肝炎、肝硬化。
9烏雀雞骨草
材料:海麻雀8只、烏骨雞腿2只、雞骨草9克、鹽9克、麻油數滴、甘草1段。
做法:
1、烏骨雞腿洗凈斬塊;雞骨草切碎后,與甘草一同用紗布扎緊;海麻雀用酒精燈稍加燒烤,去除其腥味。
2、加入適量沸水,調入鹽后,隔水約燉1小時。
3、食用時除去藥渣,滴入麻油。
功效:雞骨草味辛,性溫;海麻雀、烏骨雞味甘,性溫。本品能理氣止痛,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強筋壯骨,補精添髓;有治胃痛、胃腸氣脹、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喉嚨腫痛、婦女崩漏帶下、產婦乳少等功效。
10雞骨草冬筍煲
材料:豬大骨頭400克、冬筍200克、雞骨草20克、葛5克、茯苓5克、黨參5克、食鹽適量、姜片4片。
做法:
1、準備好煲湯用的輔料和一塊干凈的紗布,把所有煲湯用的湯料用清水洗凈后,放到冷水里浸泡十五分鐘;把浸泡好的煲湯料瀝干水分放到紗布上,提起紗布的對角系緊。
2、在砂鍋里放入足量的水,放入紗布湯料包后開火,蓋上鍋蓋待水煮開。
3、腔骨放到涼水中,沸騰后煮三分鐘左右,撇去血沫。
4、把排骨撈出來,煮有雞骨草的砂鍋里水開后放入焯好的排骨,一定要把焯好的排骨再次放入開水中,如果第二次放入的水是涼水,排骨不容易被煮爛。
5、雞骨草排骨用中小火燉一小時后放入冬筍塊再燉四十分鐘以上。冬筍我是在超市里買的水煮冬筍,如果是鮮筍,需要先用水焯一下祛除異味。
6、臨出鍋前,放入適量的鹽就可以享用香濃的湯了。
11烏雞煲雞骨草
材料:烏雞一只斬件、飛水,雞骨草(干)約150克洗凈、斬段,排骨250克,蜜棗3個,章魚約20克,清水6斤。
做法:清水開鍋后下料同煲約3小時,吃時以鹽調料即可。
功效:這道湯可以清肝火,消胃氣,常飲能防肝炎,老少皆宜。
12雞骨草茶
組成:雞骨草30–50克,佩蘭9克。
制法:水煎服,1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舒肝。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13雞骨草車前草燉魚頭
材料:鰱魚頭250克、車前草15克、雞骨草10克、姜3克、醬油2克。
做法:
1、車前草、雞骨草洗凈,胖魚頭(鳙魚頭)洗凈備用。
2、車前草、雞骨草放入燉盅內,再將胖魚頭放在藥材上面,加生姜片和滾水,用中火燉40分鐘即成。
14雞骨草豬肉煲紅棗
材料:雞骨草60克(干品30克)、豬瘦肉150克、紅棗10枚。
做法:先將豬瘦肉洗凈,切成小塊。清水適量,將洗凈的豬瘦肉,雞骨草、紅棗一并放入鍋中,慢火煎煮40分鐘左右,油鹽少許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疏肝止痛。豬瘦肉滋陰潤燥。紅棗補中益氣,和胃生津,養血補肝。清熱利濕,養血補肝。
主治:民間常用本方治療黃疸型或無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等。雞骨草配紅棗,一清一補,清補結合,長期服用而無寒涼傷脾胃之虞,因而是深受慢性肝病患者喜愛的食療湯水。
用途:清熱利尿
15雞骨草煲豬腱
材料:雞骨草100g、蜜棗5枚、豬腱(豬前肩肉)300g、馬蹄(荸薺)8枚、鹽1茶匙(5g)。(此用量可供1–2人食用)
做法:
1、豬腱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再切成3cm見方、1cm厚的塊待用。
2、雞骨草、蜜棗用流動水沖洗去表面浮土。馬蹄洗凈削去外皮。
3、鍋中注入2500ml冷水,大火燒沸后加入所有材料,待再次煮沸后轉小火煲煮約2小時,最后放入鹽調味即可。
功效:經常飲用雞骨草煲豬腱不但有清熱消炎作用,而且對養肝、護肝有很好的效果。
禁忌:雞骨草味甘、性涼,如果食用生冷食物后經常出現胃痛、腹痛、腹瀉等不良癥狀的人群,請不要飲用此款湯品。
16雞骨草澤瀉小豆湯
材料:赤小豆80克、豬肉(瘦)120克、陳皮5克、雞骨草80克、澤瀉20克、鹽3克。
做法:
1、雞骨草,澤瀉和赤小豆浸透洗凈滴干;陳皮,蜜棗和瘦豬肉用水洗凈。
2、加水入瓦煲內,煲至水滾;放入全部材料,用中火煲3小時。
3、加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
1、雞骨草澤瀉小豆湯有清利濕熱,利尿退黃的作用。
2、在肝炎流行期間,或曾與患者接觸,飲用此湯,對預防患上肝炎癥病,有一定作用。
3、如患上了肝炎病癥,周身俱黃,倦怠乏力,無胃口,小便黃赤,可煲此湯作膳作食療。
提示:身體虛弱的人不宜多飲用。
17車前子雞骨草蚌肉湯
材料:蚌肉120克、車前子30克、雞骨草20克、生姜4片、精鹽少許。
做法:
1、將車前子、雞骨草洗凈,切碎;蚌用清水養1–2天,去盡污泥,然后用沸水略煮,去殼取肉。
2、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1.5小時,調味即可。
18雞骨草陳皮水鴨湯
材料:水鴨1只、雞骨草適量、陳皮適量、羅漢果適量、鹽適量。
做法:
1、水鴨洗凈,去掉鴨屁股;
2、雞骨草清理掉豆莢,陳皮、羅漢果泡透;
3、所有材料放進湯煲,用中火煲至湯色發濁,2小時左右后下鹽調味即可。
功效:鴨肉性寒、味甘、咸,歸脾、胃、肺、腎經,可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螺螄積、清熱健脾、虛弱浮腫,治身體虛弱、病后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
19雞骨草粉葛煲鯪魚
材料:雞骨草30克、粉葛500克、豬瘦肉100克、鯪魚1條、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別洗凈,雞骨草稍浸泡;粉葛撕皮、切塊;鯪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
2、所有材料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滾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用)
功效:清熱瀉火、舒肝益氣。
按語:粉葛煲鯪魚是廣東民間盛夏秋暑時常用的清熱消暑下火的湯水。加入中草藥雞骨草后更兼有清心明目、排毒養肝的功效。雞骨草產于南方兩廣,性涼味甘、微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舒肝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脅肋不舒,急、慢性肝炎和黃疸,胃脘脹痛、乳腺炎等癥。此湯還尤宜煙酒過多和常熬夜的人士,如感覺稍涼可換入赤小豆、蜜棗等。
20雞骨草澤瀉赤豆瘦肉
材料:雞骨草80克、澤瀉20克、赤小豆80克、陳皮10克、蜜棗4枚、豬瘦肉120克、精鹽、生姜各適量。
做法:
1、雞骨草、澤瀉和赤小豆分別洗凈,瀝干水,陳皮、蜜棗和豬瘦肉分別洗凈。
2、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沸,然后放入以上全部原料,改用中火繼續煲3小時左右,加入少許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雞骨草澤瀉赤豆瘦肉有清濕熱、利尿退黃之功。
主治:適用于大量飲酒、酒熱傷肝而致急慢性肝炎、面目俱黃、倦怠乏力、無胃口、小便黃赤等病癥。
21雞骨草佛手生魚湯
材料:生魚一條(約300克)、雞骨草15克、佛手干15克、生姜4片。
做法:
1、生魚去腸肚洗干凈,其余用料洗凈,起油鍋稍煎生魚。
2、贊水后把其他用料放鍋內,武火煲沸。
3、改用文水煲一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雞骨草佛手生魚湯具有疏肝理氣,和中健胃的功效。
三、雞骨草的使用禁忌
凡虛寒體弱者慎用雞骨草。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