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海螵蛸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鑫烏賊、針烏賊、白斑烏賊、虎班烏賊、擬目烏賊等多種烏賊的內殼。海螵蛸別名:烏鲗骨、烏賊魚骨、烏賊骨、墨魚骨、墨魚蓋。海螵蛸主治:吐血;嘔血;崩漏;便血;衄血;創傷出血;腎虛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嘈雜;噯氣泛酸;濕疹潰瘍。下面分享海螵蛸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海螵蛸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海螵蛸的藥用炮制
1、炒海螵蛸:取凈海螵蛸細塊,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
2、醋酸螵蛸:取凈海螵蛸加醋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顯微黃色,取出,放涼。每海螵蛸100kg,用醋10kg。
3、海螵蛸: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清水漂洗至無明顯咸味,干燥,去硬殼。砸成小塊。
二、海螵蛸的功效與作用
1、《衛生易簡方》記載:海螵蛸治頭上生瘡:海螺蛸、白膠香各二錢,輕粉五分。為末。先以油潤凈乃搽末。
2、《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記載:海螵蛸治各種外傷出血:骨粉、海螵蛸、蒲黃炭各等分。研細末,過150目篩,混合即得。撒于創面,稍加壓即可凝固止血。遼寧
3、《山東中草藥手冊》記載:海螵蛸治胃病,吐酸:海螵蛸五錢,貝母、甘草各二錢,瓦楞子三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二錢。
4、《綱目》記載:海螵蛸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燒存性,同雞子黃涂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銀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膿及耳聾。
5、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記載:海螵蛸治外傷出血:海膘蝸、般豬皮、人中白各一兩,石灰一兩半。共研細粉。消毒,撒于創面處,包扎即可。
6、《圣惠方》記載:海螵蛸治婦人久赤白帶下:烏賊骨–兩(燒灰),白礬三兩(燒汁盡),釜底墨二兩。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7、《經驗方》記載:海螵蛸治疳眼:烏賊魚骨、牡蠣等分。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豬子肝一具,藥一丸,清米浴內煮,肝熟為度,和好食,用煮肝浴水下三兩服。
8、《小兒藥證直訣》白粉散 記載:海螵蛸治諸疳瘡:海螺蛸三分,白及三分,輕粉一分。為末。先用漿水洗,拭干貼。
9、《經驗方》記載:海螵蛸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
10、《別錄》記載:海螵蛸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一作丈夫陰中腫痛》),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11、《圣惠方》記載:海螵蛸治積年腸風下血,面色萎黃,下部腫疼,或如鼠,或如雞冠,常似蟲咬,痛癢不息:綠礬二兩(燒令赤),烏賊魚骨一兩(炙令微黃),釜底墨一兩。搗羅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湯下三十丸。
12、《食療本草》記載:海螵蛸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今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
13、《本草綱目》記載:烏賊骨,厥陰血分藥也,其味盛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屬肝,肝主血,故諸血病皆治之。
14、《本草拾遺》記載:海螵蛸主婦人血瘕,殺小蟲。
15、《仁齋直指方》記載:海螵蛸治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敷之。
16、《日華子本草》記載:海螵蛸療血崩。
17、《食療本草》記載:海螵蛸治目中一切浮器:烏賊魚骨,細研和蜜點之。
18、《本經》記載:海螵蛸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
19、《圣惠方》記載:海螵蛸治小兒臍瘡出膿及血:海膘蛸、胭脂,為末,油調搽之。
20、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記載:海螵蛸治哮喘:海膘銷,焙干研成細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錢五分,溫開水送服。
21、《浙江中醫》記載:海螵蛸治下肢潰瘍:海螺蛸六兩,制甘石一兩,赤石脂二兩,熟石膏三兩。研細末,瓶貯備用,如瘡口局部肌肉烏紫看,取上藥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將藥末撒于瘡口以不見肉為度,每早、晚各換藥一次,外貼適當軟膏。第二次換藥時,創口不宜用水洗滌,用消毒棉球揩去陳藥,或用油料將陳藥涂濕后擦去。
22、《千金方》記載:海螵蛸治疬瘍:三年醋磨烏賊骨,先布摩肉赤,敷之。
23、《千金方》記載:海螵蛸治婦人漏下不止:烏賊骨、當歸各二兩,鹿茸、阿膠各三兩,蒲黃一兩。上五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
24、《現代實用中藥》記載:海螵蛸為制酸藥,對胃酸過多、胃潰瘍有效。
25、《山東中草藥手冊》記載:海螵蛸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錢,白芨六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一錢五分,日服三次。
26、《圣惠方》記載:海螵蛸治吐血及鼻衄不止:烏賊骨,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二錢。
27、《素問》記載:海螵蛸治血枯:四烏鍘骨、一蔗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
28、《醫宗三法》記載:海螵蛸治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
29、《藥性論》記載:海螵蛸止婦人漏血,主耳聾。
30、《本草蒙筌》記載:海螵蛸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治婦人寒熱癥瘕,驚氣入臍,環腹疼痛。去目睛浮翳,收瘡口腐膿。
31、《要藥分劑》記載:海螵蛸通經絡,去寒濕。
32、《世醫得效方》記載:海螵蛸治鼻血不止:烏賊魚骨、槐花等分。半生半炒,為末吹鼻。
33、《山東中草藥手冊》記載:海螵蛸治胃病,吐酸:海螵蛸一兩(研末),阿膠三錢。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錢,每日三次。
34、《唐本草》記載:海螵蛸療人目中翳。
35、《譫察方》記載:海螵蛸治耳底出膿:海螺蛸半錢,麝香一字。為末。以綿杖繳凈,吹入耳中。
三、海螵蛸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吹耳、鼻。
1、海螵蛸香菇牛奶粥
材料:香菇30~50克,海螵蛸粉5克,象貝粉10克,白芨粉10克,白茯苓粉20克,牛奶500克,大米200克,細鹽、麻油各少許。
做法:先將大米淘洗干凈,加適量水浸泡兩小時。香菇洗凈后切絲,溫水浸泡。將浸泡后的大米連水用大火煮開,隨即加入海螵蛸、象貝、白芨、白茯苓等藥粉和香菇絲,改以小火熬約20分鐘,待粥稠后倒入牛奶,略煮片刻即起鍋離火,盛入碗內,稍加細鹽、麻油即成。
用法:1日l劑,分3次服用,5~7劑為1療程。
功效:制酸、止痛、止血、補虛的功效,治胃痛,是一劑消化性潰瘍病人理想的食療佳方,尤宜于胃酸分泌過多、疼痛較甚或伴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的患者。
來源:《上海中醫藥報》
2、健中調胃湯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姜半夏6克,陳皮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20分鐘,浸透后煎者。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鐘,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早晚分服,飯前或飯后兩小時溫服。視病情連服3劑或6劑停藥1天。俟病情穩定或治愈后停藥。服藥過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藥物。
加減:胃中冷痛較重者,加良姜、畢澄茄;脘腹脹滿,噫氣矢氣多者,加佛手、香椽皮;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者,加茯苓、生姜、三七粉(另沖服)。
功效:益氣健中,調胃止痛,愈瘍制酸。
主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癥見胃痛、嘈雜、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減,喜曖喜按,噫氣矢氣,大便或溏或燥,舌質淡紅,苔白滑,脈象沉細或弦,中醫辨證屬于脾氣虛偏寒夾飲者。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益氣健中,調補脾胃;姜半夏、陳皮理氣化痰,降逆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溫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愈瘍;炙甘草和中緩急。共奏健中調胃、愈瘍止痛之功。對脾胃虛弱,氣滯停飲,偏虛偏寒之胃痛、嘈雜、泛酸諸癥有良好效果。
3、千金不易丹
組成:海螵蛸2兩,文蛤3錢,黃連2錢,豬膽2個。
制法:將膽汁拌海螵蛸研末,加冰片1錢,和勻。
用法:用田螺水調敷患處,立效。
功效:主治五痔。
來源:《中國醫學大辭典》
4、護膜海螵蛸湯
組成:白及、海螵蛸各10克,胖大海、吳茱萸、黃連各克,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2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護膜止酸,清化濕熱。
主治: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潰瘍)直接損傷胃黏膜為肝經郁熱耗傷胃黏膜成瘍;或脾胃濕熱灼傷胃黏膜成瘍。間接胃黏膜失養為脾胃虛寒和胃陰不足,胃絡血循不充,胃黏膜失養成瘍;或胃絡瘀阻,血循不暢,胃黏膜失養而成潰瘍者。
5、雙蛸湯
制作:將桑螵蛸8克,海螵蛸、關沙苑、鹿角霜、金櫻子各15克,白術10克,水煎,一次服。
按語:溫腎健脾,固精止帶,主治細菌性陰道炎,證屆腎虛,癥見帶下增多,清稀透明,伴腰酸膝軟,頭暈耳鳴,大便溏薄等。
四、海螵蛸的使用禁忌
陰虛多熱者不宜多服海螵蛸;久服易致便秘,海螵蛸可適當配潤腸藥同用。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