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花,原產智利,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葉多數,葉片披針形,有短柄或無柄。傘形花序,花10~30朵,花被片橙黃色、水紅色等,內輪有紫色或紅色條紋及斑點。花期6~8月。 六出花又名智利百合、秘魯百合、水仙百合,為石蒜科六出花屬植物。六出花花色豐富,花形奇異,盛開時更顯典雅富麗,是新穎的切花材料。近年來,已開始應用于盆栽觀賞。
六出花原產南美的安第斯山地區,1754年引種到英國。直到20世紀50年代在歐美用于切花觀賞后,開始迅猛發展。目前,荷蘭在六出花的新品種選育、繁殖和生產方面都領先于各國。其中康斯特(Konst)六出花公司最為著名,幾乎每年推出新品種,也是率先培育出盆栽六出花的單位。另外,波索斯(Pothos)植物公司,科寧克萊杰克·范·扎登(Konink lijkevan Zanten)公司和范·斯塔夫倫(Van Staaveren)公司等都是荷蘭生產六出花的著名企業。同時,美國的泛美種子公司和新西蘭的生命技術(Lifetech)實驗中心,在六出花的育種和繁殖方面也聞名世界。目前,荷蘭每年六出花的年銷售額在4350萬美元,列荷蘭切花年銷售額的第九位。日本六出花的年銷售額達到4300萬美元,年產970萬支,列日本切花產值的第十四位。在英國和哥倫比亞也已開始產業化生產六出花。1995年以后,盆栽六出花發展很快,已成為國際花卉市場一個新的熱點。
六出花在我國還處于引種階段,在切花市場還不多見,僅有少數企業進行小規模的試種。盆栽六出花僅在展覽會上作展品,使用的還是切花品種。為此,盆栽六出花在我國還是一個空白,有較好的發展前途。
六出花園林用途
室內盆栽六出花花色豐富,花形奇異,盛開時更顯典雅富麗,是新穎的切花材料。近年來,已開始應用于盆栽觀賞。
生物學特性
六出花原產南美的智利、秘魯、巴西、阿根廷和中美的墨西哥。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夏季需涼爽,怕炎熱,耐半陰,不耐寒。六出花的生長適溫為15~25℃,最佳花芽分化溫度為20~22℃,如果長期處于20℃溫度下,將不斷形成花芽,可周年開花。如氣溫超過25℃以上,則營養生長旺盛,而不行花芽分化。耐寒品種,冬季可耐-10℃低溫,在9℃或更低溫度下也能開花。
六出花在生長期需充足水分,但高溫高濕不利于莖葉生長,易發生燒葉和彎頭現象。花后地上部枯萎進入休眠狀態,應停止澆水,保持干燥。待塊莖重新萌芽后,恢復供水,但盆內濕度不宜過高。
六出花屬長日照植物。生長期日照在60%~70%最佳,忌烈日直曬,可適當遮蔭。如秋季因日照時間短,影響開花時,采用加光措施,每天日照時間在13~14小時,可提高開花率。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pH在6.5左右為好。盆栽土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培養土和粗沙的混合土。
六出花繁殖方法
六出花忌積水并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性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只有金黃六出花及其部分雜交種較能耐寒,冬季在-15℃–10℃的短暫低溫下不致凍死,其余各品種均不耐寒,只在室內越冬。
六出花播種繁殖
雜種六出花種子千粒質量約16克,宜秋冬季播種。播種基質用草炭土與沙按1:1(體積比)的比例,經過高溫消毒后,裝于播種盆中。10月中旬-11月下旬播種,經過1個月0℃-5℃的自然低溫,種子逐漸萌動;然后移至15℃-20℃的條件下,約2周,種子發芽率可達80%以上。種子發芽后溫度維持在10℃-20℃,生長迅速。當幼苗長至4厘米-5厘米高時,應及時分植。移植時切勿損傷根系,移植時間以早春2月-3月為佳。
六出花分株繁殖
六出花有橫臥地下的根莖,其上著生肉質根,貯存水分和養分。在橫臥根莖上著生出許多隱芽,當外界條件適合時,橫臥根莖在土壤中延伸,同時部分隱芽萌發,直到長成花枝。分株繁殖就是利用根莖上未萌發的隱芽,當根莖分段切開后,刺激隱芽萌發即可成新的植株。分株繁殖時間為10月份。植株分栽前,要使土壤疏松、不干不濕。分株時,先自距地面30厘米處剪除植株上部,后將植株挖起(盡量避免碰傷根系),輕輕抖動周圍土壤,根莖清晰可植在已準備好的苗床上。作切花栽培的植株株行距一般為40厘米×50厘米。
組培繁殖:常用頂芽作外植體,經常規消毒滅菌后,接種到添加6-芐氨基腺嘌呤5毫克/升和萘乙酸1毫克/升的MS培養基上,經2個月的培養成不定芽,再轉移到添加萘乙酸1毫升的1/2MS培養基上,由不定芽形成塊莖。
六出花栽培
定植地應選擇通透性良好的肥沃沙質壤土,土層厚度在50厘米在上,排水 性能好。六出花栽培最適宜的土壤為微酸性,因此要根據土壤的理化性狀,調整PH值為6.5左右。
水
六出花在旺盛的生長季節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和較高的空氣濕度,相對濕度控 制在80%-85%較為適宜。炎熱夏季處于半休眠狀態。冬季溫度較低時應注意控制水分。
肥料:植株定植時,結合土壤理化性狀和結構的改良,應大量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如廄肥,以每平方米30千克-40千克為宜,或加入適量的過磷酸鈣作為補充。在植株的整個生長以育周期,僅用基肥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要施以追肥。追肥的方式通常根據植株生長的不同階段進行。植株生長前期:植株定植后至大量側芽萌發出土之前,一般為10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不需要特別追施肥料,植株定植后,根系自身有一個調節恢復過程,土壤中基肥的營養成分可滿足需要。如果施肥不當,會損傷根系,影響后期生長。植株生長旺盛期:根莖頂端在土壤中延伸生長,根莖上的隱芽隨著根莖的延伸而大量萌動,露出土面,株叢逐漸擴大,外界條件適合其生長及花芽分化,并進入產花期。生長旺盛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6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用1次硫酸 銨、硝酸鉀或尿素等氮肥,促其營養生長;3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產花的盛期,此間每隔2周-3周追施1次肥料,氮、磷、鉀三要素的配比為3:1:3,肥料的種類以尿素、硝酸鉀、磷酸二氫鉀、硫酸氨為好。同時也可每周1次用0.2%的磷酸二氫鉀追肥。在肥料使用過程中,要考慮肥料對土壤酸堿度的影響,土壤PH值偏高會影響根系對鐵離子及鎂離子的吸收利用,導致葉面變黃。可及時噴施螯合鐵鹽、硫酸鎂的水溶液,濃度為0.1%-0.2%。 植株半休眠期:夏季高溫、強光照的條件下,植株生長受到抑制,處于半休眠狀態,此時期花的產量及質量明顯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要減少施肥次數。在8月下旬-9月上旬天氣轉涼后,若管理適當,植株可迅速恢復生長,并且有一定的產花量。
溫度:新栽植株在定植后1至2個月內給予適當低溫(不低于5℃),對根系的復 壯及植株的恢復很有益;生長季節溫度維持在8℃-15℃;夏季最好使土溫保持在20℃左右。當溫度升高至25℃以上時,葉節疏、莖葉軟,影響切花的產量和質量,不利于植株更新生長;溫度升高至35℃以上時,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植株最適宜的花芽分化溫度為20℃-22℃,夏季為了防止土壤溫度過高,可在地下埋 設供水管、珍珠巖等來達到降溫的目的。同時加強通風,增加空氣濕度。
六出花光照
六出花是強陽性植物,生長季節應有充足光照,其最適日照時數為13小時- 14小時。冬季及早春自然日照時間短,因此在保護地栽培時應補充光照。為了節省能源,補光時間應選擇在植株已進入旺盛生長階段(即有3個-4個新芽長出土面時)。每天補充光照4小時-5小時,直到自然光照達到13小時左右即可停止補光。補光強度為10瓦/平方米-15瓦平方米。 光照在六出花的周年生產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早春及秋季延長光照時間可刺激植株再生長,可增加新芽數并促進花芽分化,提早花期,提高成花率。夏季自然光照過長(土溫在20℃左右)會減少新芽數,降低產量,花序上的小花數也相應減少。
支架拉網:六出花高生品種莖桿可達1.5米以上,必須及時搭架拉網以防倒伏。早春在植株長高至40厘米時即應開始拉網,網格間距為15厘米×15厘米,拉3層-4層。
六出花栽培管理
六出花盆栽常用12~15厘米盆。10月中旬盆栽,栽植深度3~5厘米,栽后澆透水,30天后長出葉芽。此時白天溫度不超過25℃,晚間溫度在7~10℃為宜。如超過12℃,易使莖干軟弱。生長期每半月施用一次”卉友”28-14-14高氮肥。入冬后,新芽生長迅速,莖葉密生,影響基部花芽生長,需疏葉,去除細小的葉芽,保留粗壯的花芽,達到株矮、花多的目的。
六出花病蟲害防治
常有根腐病危害,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危害花枝,用40%樂果乳油2000借液噴殺。
六出花采切與保鮮
保護地栽培,2至3月份即有少量的鮮花供應,此時氣溫偏低,一枝花枝上有2朵-3 朵小花初開時為適宜采花期。4至6月份為鮮花供應高峰期,氣溫偏高,當花苞鼓起,著色完好或一枝花枝上有一朵小花初開時即可采切。采切時用剪刀剪取,防止用力拉扯損傷根莖。鮮花采切后,在運輸或貯藏中,可在4℃-6℃的低溫下進行冷藏。但這種常規冷藏降 低切花質量,可采用真空冷藏的方式。 六出花在氣溫20℃-30℃條件下,于水中切花壽命可達12天以上。用硫代硫酸銀和 赤霉素的混合液可以有效地延緩切花葉片變黃和花苞脫落。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