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nǚ shén,意思指對女性的神明或至尊的稱謂。后來引申為善良、純潔、高素質、氣質脫俗以及容貌美的女性。
舊代指女性的神明,如觀音老母、無生老母、女媧娘娘、王母娘娘等。
現代指是被傾慕、暗戀甚至迷戀的女性;她們通常因為具有清新氣質而受男性歡迎。
傳統節日女神節
女神節,是指每逢八月初二這一天,清江沿河兩岸各家各戶都要備辦酒席,祭祀廚師之祖“鹽女神”。
鹽女神冤死
傳說鹽女神發明以鹽做味。十碗八扣。五味調合,技術高超,后來被君王得知,便召他去給君王做最好吃的飯菜,她用鹽水做味,給君王做一桌豐盛的酒席,君王飲用之后,連聲稱贊叫好。數天以后,君王見她在鹽河挑鹽水,便問她做干什么,她回答說,我是用鹽水給你做飯菜的,君王一聽,大發雷霆,并聲稱,“明明是糖好吃,你為什么用鹽給我做味吃”,鹽女神說不清道理,就在八月初二這一天被君王殺害了。
祭祀鹽女神
鹽女神有兩個弟子,一個姓張,一個姓梅,他倆繼續給君王做飯菜,不用鹽而以糖做味,放得很多糖,并且是白糖加砂糖,蜂糖加白糖,十碗八扣都是糖。君王一吃,覺得很好。可是沒吃幾天,君王喊叫吃不下去了,這時張、梅二弟子馬上用鹽水做味,十碗八扣、五味調合,又香又甜,君王連吃數月不厭。后來張弟子發明了紅案,梅弟子發明了白案,君王越吃越覺得好吃,并說:“到底還是以鹽做味好啊。”后來,這位君王被感動了,每年八月初二給屈死的廚師—鹽女神讓三天位,以表示屈殺鹽女神的懺悔之心。
從此以后,人們為祭祀屈死的廚師—“鹽女神”,每當八月初二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大做酒席,十碗八扣,在席上放一碗飯,碗上擱一雙筷子,將三杯美酒灑在地上,并在桌子下化錢數張,以祭祀鹽女神。八月初二這一天,廚房收拾得干干凈凈,鹽罐子要裝得滿滿的,婦女們要換上整潔的衣服。
現代女生節
女生節,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末,一般定義在3月7日這一天,三八婦女節前一天,是一個關愛女生、展現高校女生風采的節日,通過開展高品位、高格調的人文活動,引導女生關注自身思想素質、道德修養、文化內涵、業務能力、心理健康的活動,是高校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
節日舉辦由各高校或組織根據實際情況而定。2014年,百度將女生節的影響擴大,形成了特殊的節日氛圍。2015年,百度糯米發起大幅度優惠活動,優惠力度覆蓋全國,大有與幾大購物節媲美之勢。
女生節節日起源
關于“女生節”的起源,有不同的版本:
1,女生節在國內最早起源于山東大學,國內第一屆女生節于1986年3月7日在山東大學科學會堂舉行。此后各大媒體分別就“女生節”這一新生事物做了詳盡的跟蹤報道,女生節逐漸在象牙塔間蔓延;
2,1991年誕生于廣東工業大學的前身廣東工學院,在男多女少的環境下,男生以“關愛女生”為宗旨,通過開展人文活動,引導女生提高思想素質和文化內涵,強化專業能力的培養,促進心理健康,但時間不是3月7日,而是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為期一周。
20世紀90年代,中國婦聯號召女性 “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國內部分高校響應婦聯號召,舉辦 “女生節”,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身全面才能的舞臺,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代表品牌之一。
臺灣地區從2013年起將每年10月11日定為“臺灣女孩節”,促使民眾更重視女孩議題的權益。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