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是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檳榔別名:檳榔子、賓門、檳楠、大白檳、洗瘴丹、仙瘴丹、螺果、仁頻、仁榔。檳榔功效主治:腳氣、水腫、胸痛、大小便不利、痰氣喘急、痢疾、腹脹腹痛、療惡性瘧疾。下面分享檳榔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檳榔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檳榔的功效與作用
1、檳榔治腳氣喘滿 檳榔也常用治腳氣水腫,疼痛,久則喘滿,不能平臥等證,類似于維生素B1缺乏癥。單用有效,常配伍蘇葉、茯苓、木瓜、吳萸等,方例《雞鳴散》 (方見木瓜)、 《檳榔湯》。
2、檳榔治療鞭蟲病:檳榔切片或打碎,取100克,加水500毫升,浸漬12小時以上,再煎至100–200毫升,分成2–3等份于清晨空腹時分次服下,以防嘔吐。服藥前一日先服硫酸鎂20–30克,服藥后經(jīng)3小時不瀉者可再服硫酸鎂1次。
3、檳榔治膽道蛔蟲,常配伍烏梅、使君子、兩面針等,方例《檳榔烏梅湯》。并用其制成100%的煎液滴眼治療青光眼之眼壓升高,頭痛,目珠疼痛等。古方也用治臌脹,金瘡,丹毒,陰虱等。
4、檳榔治療蟯蟲病:成人用90–120克,兒童5–7歲用25–30克。水煎清晨空腹1次服,3日后再服1次。
5、檳榔治積滯下痢:檳榔可用治食積滿悶或痰涎嘔吐,或脾胃兩虛,食不消化,腹中脹滿疼痛,或寒實結(jié)胸,氣塞不通等,類似于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及慢性結(jié)腸炎等。常配伍木香、陳皮、莪術(shù)等理氣消積藥,方例《木香檳榔丸》 (方見木香)、 《檳榔順氣湯》、《檳榔丸》、 《檳榔散》。檳榔也常用于痢疾之下痢膿血,腹痛,里急后重者,類似于細(xì)菌性痢疾和急性腸炎等。常配伍芍藥、當(dāng)歸、黃連、大黃等,方例《芍藥湯》(方見芍藥)、 《導(dǎo)氣湯》。
6、檳榔治療鉤蟲病:檳榔100–125克,煎液,加糖調(diào)味服用。
7、檳榔治姜片蟲病:藥物制備與用法大體上治療絳蟲病相同。除采用單味煎劑外,尚有配合烏梅、甘草使用的。
8、檳榔治療青光眼:用檳榔片制成1:1滴眼液,每5分鐘滴1次,共6次; 隨后30分鐘1次,共3次; 以后按病情每2小時滴1次。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后,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復(fù)發(fā)。對急性青光眼有縮瞳、降眼壓作用。
9、檳榔治療絳蟲病:多采用煎劑口服。常用量為60–100克,但也有用至120克或更多的。煎劑的制備將檳榔切碎,先用熱水300–500毫升浸泡數(shù)小時,而后用溫火煎成200毫升左右,于清晨空腹時1次服下。服藥前1日晚禁食或進(jìn)少量流質(zhì)飲食。服藥后可視具體情況在0.5–2小時左右服硫酸鎂20–30克。合并應(yīng)用南瓜子時,則先服南瓜子粉80–125克,待0.5–2小時左右再服檳榔煎劑,而后再服硫酸鎂。服藥完畢至排蟲時間由半小時至數(shù)小時不等。
10、檳榔治蟲積腹痛:檳榔主要用治寸白蟲,即絳蟲,為驅(qū)除絳蟲的特效中藥之一,單用煎服有效,也可配伍南瓜子、牽牛子、石榴根皮等。方例《檳榔煎》、《檳榔南瓜子煎》、《檳榔石榴根皮煎》、《圣功散》。又用本品治療姜片蟲(赤蟲)、血吸蟲等,可配伍雷丸、苦楝皮等驅(qū)蟲用,方例《檳榔散》。還可以用治蟯蟲,鞭蟲,蛔蟲等,均單用檳榔煎服。
11、檳榔治療蛔蟲病: 以新鮮檳榔切片作煎劑,14歲以上用60–90克. 10–13歲50克,7–9歲40克。煎液可1次服完,也可3次于半小時內(nèi)服完。服藥后數(shù)小時服用硫酸鎂1劑,可提高療效。
二、檳榔的食用方法
1檳榔木香湯
組成:檳榔、沉香、木香、烏藥、大黃、枳殼各等份。
制法:以上六味用水磨取汁75 ml,和勻。
用法:溫服。
功效:行氣導(dǎo)滯。
主治:氣滯腹脹,大便秘澀。
2水煎紅棗檳榔
材料:棗(干)15克、檳榔15克。
做法:
1、先將紅棗洗凈拍開;
2、檳榔洗凈;
3、將紅棗、檳榔一同放入砂鍋;
4、加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停火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補(bǔ)血,養(yǎng)顏,助消化,適于青光眼患者飲用。
3檳榔粥
組成:檳榔1枚(熟水磨令盡)、生姜汁半兩、蜜半合、粳米2合。
用法:以水1大盞半,先將米煮粥,欲熟,次下檳榔汁等,更煮令熟,空心頓服。
主治:腳氣喘悶,大腸壅澀。
來源:《圣惠》卷九十七。
4二丑檳榔飲
配方:黑白丑30克、三棱、牙皂各9克、莪術(shù)15克、檳榔、 白糖各30克。
制作:
1、將以上藥物放人鍋內(nèi),加入500毫升水,用武火燒沸,再文 火煮25分鐘。
2、倒出煎液,再加人水300毫升,煮20分鐘,用紗布 濾去藥渣,合并煎液。
3、在煎液內(nèi)加人白糖拌勻即成。
食法:每日1次。
功效:止癢,驅(qū)蟲。用于小兒蟯蟲癥。
5檳榔散
組成:檳榔60克、人參22.5克、茯苓30克、橘皮22.5克、蓽茇22.5克
用法:上五味,搗篩為散。取生姜75克,連皮搗,絞取汁,加溫,入藥末3克攪調(diào),頓服之,日一服,漸加藥至4.5克。下利多則減量,以微利為度。
主治:嘔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酸水吐出。
禁忌:服藥期間,忌食酢物、生冷、油膩、豬,魚等。
來源:《外臺秘要》卷六引《廣濟(jì)方》。
6檳榔散
組成:檳榔、黃連(去須,切)、木香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xì)末。用時干摻患處。
主治:癰疽瘡癤潰后,外觸風(fēng)寒,腫焮結(jié)硬,膿水清稀,淋漓臭穢,內(nèi)腠空虛,瘡邊干急,肌肉不生;疳瘺惡瘡,延久不愈;下注臁瘡,侵潰不斂。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7檳榔散
組成:檳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赤茯苓各等分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主治:血淋,小便淋瀝,水道疼痛。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三八引《產(chǎn)經(jīng)》。
8檳榔散
組成:檳榔6克、木香4.5克、輕粉少許
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6克,用荊黃湯調(diào)下,空腹時服。
主治:暴吐,上焦熱氣所沖,脈洪而浮者。
來源:《素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卷中。
9檳榔散
組成:檳榔1錢、牛膝1錢、防己1錢、獨活1錢、秦艽1錢、青木香8分、天麻8分、赤芍8分、桑枝2錢、當(dāng)歸5分。
主治:濕腳氣。
用法:水煎服。
來源:《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10檳榔散
組成:檳榔、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炒)、桔梗(去蘆,銼,炒)、橘紅、旋復(fù)花(去枝、梗)、干姜(炮)、白術(shù)各30克、人參、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胸膈痰飲,腹中虛鳴,食不消化,或加嘔逆,或臂痛項疼。
來源:《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11檳榔散
組成:檳榔半兩、訶黎勒皮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3分(銼)。
主治:傷寒9日,心中滿悶,腹脹喘急。
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蔥白1莖,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圣惠》卷九。
12檳榔散
組成:檳榔1斤、木香8兩。
主治:風(fēng)瘡。
用法:上為末。敷之。
來源:《青囊秘傳》。
13檳榔散
組成:檳榔半兩、赤茯苓3分、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枳實3分(麩炒微黃)、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芎?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用法: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乳石發(fā)動,煩熱,心膈痞滿,大腸氣塞,腹痛,不思飲食。
來源:《圣惠》卷三十八。
14檳榔散
組成: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散。
主治:諸蠱在臟腑久不愈。
用法:每服1-2錢匕,煎蔥蜜湯調(diào)下,空心食前服。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七。
15檳榔散
組成:白檳榔(煨令微黃)半兩、芫花(醋拌令干)1兩、澤瀉1兩、甜葶藶(隔紙于銚子內(nèi)炒令紫色)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1兩、漢防己1兩,陳皮(去白,炒)半兩、瞿麥(只取花)半兩、藁本1分、滑石3分、大戟3分(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服1錢,用桑白皮濃煎湯,空心調(diào)下。當(dāng)時取碧綠水,后如爛羊脂,即愈。如未盡,隔日再服,看腫消如故,更不用服。
主治:水疾及諸般氣腫。
來源:《博濟(jì)》卷三。
三、檳榔的食用禁忌
檳榔緩瀉,并易耗氣,故脾虛便溏或氣虛下陷者忌用檳榔;孕婦慎用檳榔。
氣虛下陷者禁服用檳榔。
檳榔常見的副作用為惡心嘔吐(20–30%)、腹痛、頭昏與心慌,冷服可減少嘔吐。極少數(shù)會出現(xiàn)消化性潰瘍并發(fā)嘔血。過量服用檳榔堿可引起流涎、嘔吐。昏睡與驚厥,如系內(nèi)服引起者,可用高錳酸鉀洗胃,并注射阿托品以解毒。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yè)花籃 創(chuàng)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