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和根莖。大黃別名: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將軍、黃良、火參、膚如、錦紋、 生軍、川軍。中藥大黃功效主治:實熱便秘、熱結胸痞、濕熱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下面分享大黃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大黃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1、大黃治火丹赤腫遍身:大黃磨水頻刷之。(《救急方》)
2、大黃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個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煮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3、大黃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4、大黃治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傷損,瘀血凝積,氣絕欲死,并久積瘀血,煩躁疼痛,叫呼不得及折傷等:大黃一兩(酒蒸),杏仁三七粒(去皮、尖).上研細,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雞鳴時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急擘開口,以熱小便灌之。(《三因方》雞鳴散)
5、大黃治奶癰:川大黃、粉草各一兩。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貼時先用溫酒調(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婦人良方》金黃散)
6、大黃治產后惡血沖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等:錦紋大黃一兩,杵羅為末,用頭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馬墜內損。(《千金方》)
7、大黃,用之當分別其力,若取和厚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緊硬者。若取瀉泄駿快,推陳去熱,當取河西錦文者。凡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本草抬遺》
8、大黃治大便秘結: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后微利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牽牛丸)
9、 大黃除內服外,又可外敷治熱毒癰腫、水火燙傷,也是取它瀉火解毒的功效。
10、大黃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藥各二兩。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11、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于黃疸,臨床多與茵陳、山梔等藥配伍應用;如將大黃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12 、大黃,幽、并以北漸細,氣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涼州、西羌、蜀地皆有。陶稱蜀地者不及隴西,誤矣。《唐本草》
13、大黃治熱病狂語及諸黃:川大黃五兩(銼碎,微炒)。搗細羅為散,用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侯,以冷水調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14、大黃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大黃一兩,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藥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湯)
15、大黃用于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癥:大黃瀉下通便、清除積滯,故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癥;又因它能苦寒泄熱,蕩滌腸胃積滯,對于熱結便秘、高熱神昏等屬于實熱壅滯的癥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在臨床應用時,大黃常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16、大黃治大人小兒脾癖,并有疳者:錦紋大黃三兩,為極細末,陳醋兩大碗,砂鍋內文武火熬成膏,傾在新磚瓦上,日曬夜露三朝夜,將上藥起下,再研為細末;后用硫黃一兩,官粉一兩,將前項大黃末一兩,三味再研為細末。十歲以下小兒,每服可重半錢,食后臨臥米飲湯調服。此藥忌生硬冷葷魚雞鵝一切發物。服藥之后,服半月白米軟粥。如一服不愈時,半月之后再服。(《昔濟方》于金散)
17、大黃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二兩,麻黃四兩。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18、大黃是一味瀉火、破積、行瘀的要藥,使用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可隨配伍的不同而發揮它的特長。大黃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積;配以附子,可溫陽降濁;配以茵陳,可清化濕熱;大黃配黃芩、黃連,可瀉火涼血;大黃配黃連、檳榔,可清熱導滯,用于濕熱下痢、里急后重;大黃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經閉、損傷瘀血或腸癰初起等癥;大黃少量,配合烏賊骨,可清熱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熱等癥。
19、大黃用于產后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癥:大黃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于上述瘀血留滯的實癥,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
20、大黃治傷寒陽明腑證,陽邪入里,腸中有燥屎,腹滿痛,譫語,潮熱,手足濈然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全見者,以此湯下之:大黃(酒洗)四兩,厚樸(炙,去皮)半斤,枳實(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傷寒論》大承氣湯)
21、大黃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調中化食,安和五臟。《本經》
22、大黃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瀉壅滯、水氣,四肢冷熱不調,溫瘴熱痰,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瘡癤癰毒。《日華子本草》
23、大黃治癰腫振焮不可觸:大黃搗篩,以苦酒和貼腫上,燥易,不過三,即瘥減不復作,膿自消除。(《補缺肘后方》)
24、大黃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別錄》
25、大黃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
26、大黃治婦人經血不通,赤白帶下,崩漏不止,腸風下血,五淋,產后積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勞七傷,小兒骨蒸潮熱等證,其效甚速:錦紋大黃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鹽二錢,浸一日,切曬;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曬,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黃,去豆不用;一份用紅花四兩,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曬;一份用當歸四兩,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歸,切曬。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取下惡物為驗。未下再服。(《醫林集要》無極丸)
27、大黃用于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癥:大黃瀉下泄熱,有瀉血分實熱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熱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對目赤腫痛、熱毒瘡癤等癥屬于血分實熱壅滯的癥候,可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28、大黃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千金方》)
29、大黃去五臟濕熱穢濁。治飲食停滯,胸脘脹痛,頭暈口干,二便秘結:大黃十斤,切作小塊,用泔水,浸透,以側柏葉鋪甑,入大黃,蒸過曬干,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曬干。另用桑葉、桃葉、槐葉、大麥、黑豆、綠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側柏葉鋪甑蒸過曬干,再蒸再曬。制后再用半夏、厚樸、陳皮、白術、香附、車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過曬干,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錢,或為散亦可。(《銀海指南》清寧丸)
30、大黃治湯火灼傷:莊浪大黃(生研),蜜調涂之,不唯止痛,又且滅瘢。(《夷堅志》)
31、大黃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二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臨臥服。(《圣濟總錄》大黃湯)
32、大黃治凍瘡皮膚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為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衛生寶鑒》如神散)
33、大黃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㈠川大黃一分(生用),黃連一分(去須),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生油旋調,涂于鼻中。㈠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研為膏),川大黃一分(生為末)。上藥相和令勻,以豬脂調涂鼻中。(《圣惠方》)
34、大黃主寒熱,消食,煉五臟,通女子經侯,利水腫,破痰實,冷熱積聚,宿食,利大小腸,貼熱毒腫,主小兒寒熱時疾,煩熱,蝕膿,破留血。《藥性論》
35、大黃治打仆傷痕,瘀血滾注,或作潮熱者:大黃末、姜汁調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瀕湖集簡方》)
二、大黃的食用方法
1大黃丸
組成:大黃(炮,銼)15克、桔梗(炒)、枳殼(麩炒,去瓤)、川芎、羌活(去蘆頭)、木香、柴胡(去苗)、獨活(去蘆頭)各8克、牽牛子30克(半炒熟半生用)
用法:上藥九味,搗羅為末,煮萊萊菔熟,入藥末。同于木臼內搗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可加至40丸。食后、臨臥溫開水送下。
功效:通便泄熱,理氣止痛。
主治:大腸熱秘,心胸煩躁。頭痛便難,腹脅脹滿,口舌干燥。
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
2大黃附子湯
組成:大黃(9克)、附子(12克)、細辛(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里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本方常用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睪丸腫痛、膽絞痛、膽囊術后綜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癥等屬寒積里實者。)
方論:方中附子、細辛溫經散寒,大黃瀉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溫經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禁忌:使用時大黃用量一般不超過附子。
來源:《金匱要略》
3大黃粥
組成:大黃10克、大米100克。
制法:將大黃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備用。將大米淘凈,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大黃藥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將大黃2–3克研為細末,調入粥中服食亦可,每日1劑。
功效: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活血化淤,清泄濕熱。
適應癥:適用于熱毒熾盛,熱結便秘,跌打損傷,癥瘕積聚,濕熱黃疸,小便淋澀等。
4大黃梔子湯
組成:生大黃1兩、升麻半兩、瞿麥1分、甘草1分、梔子7個。
用法:水2升,煮至1升,去滓,作4次溫服。以利為度。難利者,先煮諸藥至1升半,乃下大黃。大黃先以水漬,和水下之,煎藥畢,下樸消,則折熱易利。
主治:熱病毒氣入眼,赤痛生翳,不見光明者。
來源:《傷寒總病論》卷三。
三、大黃的使用禁忌
1、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后,均應慎服大黃。
2、如用大黃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后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藥效會減弱。
3、服用大黃后,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
4、哺乳婦女服用后,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后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