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全草。藿香別名:廣藿香、海藿香。藿香主治:主濕阻中焦之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嘔吐、泄瀉、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濕溫初起的發熱身困、胸悶惡心、鼻淵、手足癬。下面分享藿香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藿香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藿香的功效與作用
1、藿香治小兒牙疳潰爛出膿血,口臭,嘴腫:土藿香,入枯礬少許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2、藿香散寒濕、暑濕、郁熱、濕熱。治外感寒那,內傷飲食,或飲食傷冷濕滯,山風瘴氣,不伏水士,寒熱作瘧等癥。《本草述》
3、藿香治傷寒頭疼,寒熱,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嘔惡,氣瀉霍亂,臟腑虛鳴,山嵐瘴瘧,遍身虛腫,產前、后血氣刺痛,小兒消傷: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各—兩,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兩,藿香(去士)三兩,甘草(炙)二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如濃出汗,衣被益,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氣散)
4、藿香治暑月吐瀉: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浙米泄調服。(《禹講師經驗方》)
5、藿香解表散邪,利濕除風,清熱止渴。治嘔吐霍亂,瘧,痢,瘡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本草再新》
6、藿香配伍半夏:藿香化濕醒脾、寬中快氣、和胃止嘔;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止嘔。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濕而止嘔吐,用于治療寒濕內阻引起的脘腹痞滿、惡心、嘔吐、腹瀉等癥。
7、藿香治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之。(《圣惠方》)
8、藿香補衛氣,益胃氣,進飲食,又治吐逆霍亂。《珍珠囊》
9、藿香治冷露瘡爛:藿香葉、細茶等分。燒灰,油調涂葉上貼之。(《包會應驗方》)
10、藿香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湯液本草》
11、藿香治霍亂吐瀉: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士)。上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百一選方》回生散)
12、藿香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別錄》
13、藿香辛,微溫。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藿香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藿香也可預防時行感冒,亦為芳香健胃,解熱鎮吐劑;外用于手足癬。《中國中藥資源志要》
14、藿香配伍佩蘭:藿香芳香溫煦,散表邪、化里濕、醒脾開胃、和中止嘔;佩蘭氣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濕解暑。二者相伍為用,其清熱化濕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療夏日傷暑、濕濁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悶、惡心、嘔吐、口中發黏等癥。
15、藿香治刀傷流血:土藿香、龍骨,少許為末,外敷。(《滇南本草》)
16、藿香香口去臭:藿香洗凈,煎湯,時時噙漱。(《摘元方》)
17、藿香治瘧:高良姜、藿香各半兩。上為末,均分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盞,溫服,未定再服。(《雞峰普濟方》藿香散)
18、藿香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本草圖經》
19、藿香配伍砂仁:藿香化濁止嘔;砂仁溫中行氣、安胎。二藥合用,有溫中理氣、止嘔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妊娠惡阻或氣滯脘悶、胃納不佳者。
二、藿香的食用方法
1、藿香茶
組成:藿香15–20克。
制法:沸水沖泡,蓋悶10分鐘,代萊頻飲,1日飲盡。
功效:清暑辟濁,利濕醒脾。
主治:夏季感受暑濕濁邪,頭昏胸悶,惡心作嘔,或伴全身不適。并可用作防止中暑。
禁忌:陰虛火旺及胃有實熱者不宜飲用。
按語:藿香含有芳香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具有芳香健胃功能,是夏季清暑防暑、化濕解表、利濕和胃的要藥。中暑感冒可用之,胃腸不調可用之,惡心嘔吐可用之,暑濕泄瀉亦可用之。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2、藿香姜棗飲
材料:藿香嫩葉25克,姜片5克,紅棗5枚,白糖適量。
制法:將藿香葉、姜片、紅棗分別洗凈;鍋內加水適量,放入姜片、紅棗煮沸20min,再加藿香煮10min,調入白糖攪勻即可。
功效:具有益脾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嘔吐、胸脘痞悶、食欲不佳等病癥。
3、藿香粥
材料:藿香15克(鮮品30克),粳米50克
制法:
a、藿香15克(鮮品30克),粳米50克。將藿香15克(鮮品30克)洗凈,放入鋁鍋內(一定要用鋁鍋),加水煎5分鐘,棄渣取汁待用。
b、再將粳米50克淘洗凈,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待粥熟時,加入藿香汁,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
功效:芳香化濕,解暑發表,和中止嘔;散暑氣,避惡氣作用。
適應癥:適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暑濕侵襲,嘔吐等。
4、藿香蓮肉飲
配方:藿香、赤石脂、龍肝、寒水石各10克,丁香2克,蓮米10克,白糖30克。
制法:
a、把上述藥物裝人紗布袋內,加水500毫升,放入鍋內煎煮。共煮二次,每次25分鐘,然后合并煎液,過濾去渣。
b、在藥液內加入白糖即成。食法:每日1次。
功效:清熱利濕、止瀉。用于小兒腹瀉,癥見面赤、顴紅,身熱無汗,腹脹拒按,口渴欲飲,下痢稀薄、臭,大便呈黃水樣,常伴嘔吐等癥。
5、羌活藿香茶
材料:羌活5g、藿香3g、紅糖10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消暑除濕。
主治:暑天風濕熱甚,煩悶不適。
來源:傳統藥茶方。
6、藿香養胃湯
組成:藿香、白術、白茯苓、神曲(炒)、烏藥(去木)、縮砂仁、薏苡仁(炒)、半夏曲、人參各15克、蓽澄茄、甘草(炙)各11克
用法:上藥共為粗末。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2枚,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
主治:胃虛不食,宗筋失養,四肢痿弱,不能行立,遂成痿躄。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7、砂仁藿香粥
材料:砂仁5克,藿香10克,大米100克,適量白糖
制法:先把砂仁研成細末備用,把藿香擇凈,放沙鍋內加水浸泡10分鐘后,水煎取其汁,加入大米熬成粥,粥熟時加入砂仁末和白糖,再煮1–2沸即成。
功效:和中止嘔,適用于婦女妊娠嘔吐。
8、藿香除口臭茶
組成:藿香30克。
制法:上藥置保暖杯中,沸水沖泡悶15分鐘左右,頻頻漱口后吐之,約1/2藥汁可頻頻代茶飲服。每日1劑,每劑可用沸水沖泡2——3次。
功效:化濕和中,辟穢除臭。
主治:口臭因濕濁困脾、濁氣上泛而致者。
禁忌:胃陰不足者忌服。
按語:藿香性味辛、微溫而芳香,能芳香化濕、和中止嘔、發散風寒,是辟穢化濁、除口臭的要藥。本品入脾、胃兩經,對濕濁困脾、濁氣上泛的口臭,內服并漱口確有療效。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9、藿香蘇子湯
組成:藿香12克,炒紫蘇子9克。
制作:上藥加水適量,煎取藥汁100毫升。
用法:頓服。
功效:疏風散寒,和胃降逆。適用于外感夾食嘔吐者。
三、藿香的使用禁忌
陰虛火旺、邪實便秘者禁服藿香。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