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活著最后的結果都是死亡,那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切中要害的人生終極問題。如果我用“不要重結果,而要重過程”來回答,恐怕連我自己都不會滿意。
但同時也不得不說,大部分人是在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的基礎上,活著或者活過,甚至活得很好。這就說明,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重要,但不一定必要。對于一個不怎么必要卻重要的問題,我認為還是有必要回答一下的。
就經驗而言,凡人都有一死,至今無人見過反例。喜生惡死、貪生怕死,乃人之常情。連日常用語里,都充斥著對死的厭惡。一個人腦子不靈,是“死腦筋”,心眼不活,是“死心眼”,長成面癱,是“死相”,行尸走肉,是“死魂靈”,任人蹂躪,是“死豬放在水案上”,皮糙肉厚麻木不仁,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總之,與死有關的,大都是不動的,不靈的,不活泛的。 活著,再不濟,也比死強。
生,比死好。這是從消極意義上肯定“生”,從這一層面講,活著的意義可能是這樣的:
1、死亡不可免,活著的意義就是享受為數不多的活著的日子;
2、有意義的活也避免不了死,無意義的活也難免一死。所以,問什么意義,活著就好;
3、生下來,活下去;
4、所有人都知道人固有一死,可大多數人不都活著嗎?所以,我也活著……
但若僅僅如此,“生”似乎并沒有很大吸引力。所以我想,生,一定存在著某種積極意義,讓人欲罷不能。
在我看來,生的積極意義就在于擁有自由。
說出這個答案是冒著很大風險的,因為很多人認為人并不擁有自由——你所謂的自由,無非是自由地走向既定的命運。如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奮力避免被預言的命運的同時,奮力走向了自己的命運。自由,不過是人不愿承認自己無能的自欺之詞。
我承認,面對被預言的命運,唯一的自由只能是將自己交付給命運。但這也并不意味著否定自由的可能性——選擇任命,自由就在這種選擇之中。
生于公元前560年的喬達摩·悉達多,原本是一位王子,過著享樂生活。但他的父親曾得到一個預言,說喬達摩·悉達多最終會成為一名宗教行乞者。于是,這位父親將他的兒子關在宮墻之內,極力避免他看到不幸之事,甚至連花敗都不能讓他目睹。有一天,這位王子來到遠離宮墻的地方,看到了一位病人,一個老人,一具死尸,他向人打聽為何會有如此慘象,人們跟他講,這是尋常之事,人生素來如此。得知后,王子發誓遠離享樂,去思考不幸的根源,在經歷了各種方式的探索后,他最終在禪定中達到了圓滿,涅槃于菩提樹下。如其父得到的預言所說,喬達摩·悉達多成為了一名宗教行乞者。而涅槃,是體現他自由的方式。這是佛陀的故事。
我也相信有命運存在,但人可以自由地走向命運,這種走向似在黑暗中摸索,因為人對自己的命運無法預知。在命運揭開神秘面紗之前,誰也看不到。即便如俄狄浦斯王,他知道了預言中自己的命運就是殺父娶母,然而他對此并不相信,他是在堅決要避免殺父娶母的實踐中踐行了自己的命運,這就是走向自己的命運的含義。而我們在未知之中,唯有努力朝著命運前行,命運才會揭示他的面目,或悲或喜。在那時,悲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終于走向了它。
這就意味著,存在一種必然性。人在一個無法掙脫的網絡之中被決定著,但這并不意味著人會喪失自由,人還有自我選擇的余地,這種選擇體現了被命運所限定的自由。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二加二等于四,好像自由就是如此。”康德說:“不得不認為自己自由就是自由。”
正是必然性里的所剩不多的自由,是活著的意義所在。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違背了上帝的命令,這一行為本身意味著自由被賦予了人類,雖然是以一種消極方式。
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如果上帝存在,為何還會有那么多惡事惡人?上帝不是全能至善的嗎?怎么眼睜睜看著惡發生?
選擇善還是惡,體現了人的自由。如果一切都讓上帝決定,人就喪失了自由,也無所謂善惡。如奧古斯丁所說,“一切并非出自意愿的行為,既不是惡行也不是善行。”而人之所以是活生生的人,就在于擁有自由,作惡的自由,為善的自由。上帝對人之所為具有預見性,但卻從不干預,奧古斯丁認為,人若沒有自由意志就無法正直地生活,無法接受上帝的懲罰和獎賞。
以上所說,帶有宿命論和決定論色彩,但都給人的自由留下了余地。而強決定論者卻不會如此“心慈手軟”,他們認為,如果有一幅完全的宇宙地圖,并懂得人自身,就能預測出一切發生的事,也能預測出人所做的每一件事。保羅·亨利·霍爾巴赫男爵說:“人降生于世并非出自己愿;人的機體也決非自己做主;人的觀念也是無意中得來的;人的習慣,則完全取決于使人感染這些習慣的人們的能力大小;人總是不斷地為一些他無法支配的、可見的或隱蔽的原因所改變,由此必然地調整著他的樣式或存在,給他的思考方式打上烙印,決定著他的行為方式。他是好是壞、幸或不幸、明智或愚笨、理性或沒有理性,他的意志對于這些不同情狀都無能為力。”
如果真的如他所言,人便是行尸走肉,是任人宰割麻木不仁的死魂靈,與“死”之區別僅在于一息之間。否認自我選擇在習慣、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的形成上所起的作用,就意味著人沒有自由,也意味著,活著沒什么意義。就如,從高空墜落的人,受重力作用,只有一種必然性,那就是墜地。這時候,誰會關心你的意志自由?你的坦然或驚懼,都可以追溯到你的性格、經歷等等既定的東西上,這樣無窮倒退的結論是,一切都是被決定好的。你的自由意志并不會對最終結局有任何影響,所謂意志自由不過是絕望中殘留的自負,一種幻想。這樣的人生,是傀儡的人生,木偶的人生。這樣活著,并不比死去更有意義。
但無可否認的是,死亡如同慢速的高空墜地,不可逃避。活著就是墜地的過程,其意義就在于我可以選擇應當的和喜歡的態度及行為方式面對活著的日子。對待墜地的結局,是坦然還是驚懼,其別大矣。
自由,除了涉及意志,更多的,與行為實踐有關。
休謨說,“我們所謂的自由,只是意指一種根據意志決定行動或不行動的能力。”是做損人利己的不道德之事,還是要出于對道德的考量做不帶給自己利益甚至會損壞自己利益的事?面對“弱者”的呼喚,選擇信任他的確是弱者而去幫助,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快步走開?這些選項,提供給人體現自由的機會。相反,一個人不必為他在非自由情境下做出的行為負道德責任,即出于被迫或者無知。但凡有自由容納的縫隙,人就要為自己的選擇擔起道德責任。
其實,我們所能享受的自由的確是有限的。斯金納在《超越自由與尊嚴》中說,“我們全都受我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控制,而世界的一部分已經而且將為人們所構建。問題是:我們是被偶然事件、暴君控制,還是被有效化設計中的自己控制?”在斯金納所謂的有效文化設計中,強人不被允許使用權力控制他的同胞,他的力量必須受到更高力量的限制。
但現實中,我們生活在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人們滿足于自己的生活,不會想要他們不能擁有的東西。“美麗新世界”里的人們只有表面上的自由,而出于意愿的深層自由卻得不到滿足。那么,并非出于意愿的自由在多大程度上算作自由?很難說清楚。我個人認為,表面自由不能稱作自由,因為它實際上扼殺了供人選擇的多種可能性。沒有選擇,沒有自由。每個人只有作為意志的最初創造者,才可以享受自由。一旦意志被控制,自由無從談起。
但我的這種“有限自由”的認識顯然會受到絕對自由論者薩特的反對。他認為人是絕對自由的,“選擇不去選擇”也是自由的體現。至于誰若說“我并沒有要求出生”,薩特會這樣回答:“我的出生這個事實在我看來永遠不是天然的,而總是通過我的自為的重新謀劃的建立向我顯現的。我或為出生感到羞恥,或為之驚愕,或為之歡欣,或者在企圖放棄我的生命時,我肯定我是活著的,并且我將把這個生命當成不好的生命來擔當。于是,在某種意義上,我選擇了出生。”這一選擇,意味著絕對自由,意味著一個人對人生的每一種遭遇都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所聽過的最惡毒的一句話,是在醫院里。一位病人患有嚴重的疾病,喪失行動能力。同病房的一位病人家屬看著他嘀咕了一句:“像那樣活著,還不如死了。”
身體的行動能力喪失并不影響意志自由,人活著的意義所賴不是身體,而是自由意志。就如臥病在床者,完全可以享受腦海中構建的快樂,可以是回憶往昔幸福時光,也可以幻想一個絕妙的故事。誰能否認這里的意義呢?
晚年債務纏身幾近窒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給老朋友格爾男爵的信中說:“整個生活頃刻之間裂成了兩半。前一半我已經過來了,那里面有我曾經體驗過的一切。后一半一切未卜,一切都陌生而新奇,而且沒有一顆心能夠取代原有的那些……活下去對我來說實在是沒有什么意思……我身邊的一切都變得那么冷峻、空漠……”
但是他沒有認輸,依舊選擇活下去,忍受冷峻、空虛,享受與冷峻空虛對抗的自由。他在《地下室手記》中借小說人物之口如是說:“純粹屬于他自己的隨心所欲的愿望,純粹屬于他自己的哪怕最刁鉆古怪的恣意妄為,有時被刺激得甚至近乎瘋狂的他自己的幻想。這就是那個一直被忽略了的‘最有利的利益’。”
無所阻攔的自由,就是最有利的利益。
在古代,有個住在木桶里的人,他叫第歐根尼。他的所有財產包括這個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個面包袋。一天,亞歷山大大帝訪問他,問他需要什么,并保證會兌現他的愿望。第歐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閃到一邊去,不要遮住我的陽光。”
我們就是我們所選擇的樣子,這便是活著的意義。至于死后是否有自由,死后的世界如何,我真的沒有經驗,也不急于有經驗,畢竟難逃一死,并不急在此時。
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人活著意義就是感知生命的偉大,而且本身來說生命就像一場旅程,只有經歷才能讓自己的靈魂生華,所以說人活著最根本的意義就是在于感知生活,實現自身價值;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內在,不斷的成長自己的靈魂,讓自己的靈魂變得更加的偉大;有追求,有夢想,有目標,沒有一個人是這么偉大的,但是正是我們在不斷的追求目標的道路上,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充實。
像我們這些塵世中的凡人,恐怕都只是曾在人生的某一瞬間,活著是因為追求財富,物質享受;活著是因為諸情牽絆,家庭愛情;活著是因為因果孽緣,仇鳳執念;活著還是因為那些宏大追求,或者是信仰、道德、傳承崇高的寄托。這些都是擁有的過程,雖然會在眼前一閃而過,但也只有以自己的意志,去過完這一生,才是真正的意義。人生,別等!活著就是努力的一種符號,一種象征,一種被理解的意義。叔本華說過:“人的本質是痛苦的”,但是“享受”或“醫治”卻是一劑“良方”。換句話說這就是繁衍活著的意義,就看你是選擇被動還是主動而已,而這一切都是自己選擇。
人活著的意義如下:
1、人活的意義在于感知生活,實現自身價值。
其實對于我們來說,生命本身就是偉大的,而且其實在有限的生命里有自己有一段偉大的歷程,也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有其活著的意義,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感知生命的偉大,而且不斷實現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無限的延伸。
2、人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內在,不斷的成長自己的靈魂,讓自己的靈魂變得更加的偉大,讓自己更加的享受生活。
其實對于我們每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來說,生活都是壓抑的,而且也會讓我們感受到悲傷和抑郁。但是人活著意義就是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努力學習,正因為這種經歷讓我們的靈魂更加的豐滿,也會讓我們更加偉大更加的明白活著的不容易,也會讓自己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本身的意義。
3、人活的意義在于感知,正因為責任和使命感會讓我們覺得活著更重要。
其實我們生下來大多數東西都已經決定好了,但是我們之所以好好活著,就是因為我們有目標需要完成,有家人需要守護,有自己的生命使命需要完成,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就需要努力不斷的實現自身價值,讓自己更加有意義的活著。
每一個生命就像一段旅程,每一個人都是偉大的,我們活著的意義就在于實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有限生命得到無限的延伸,另一方面一個人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所以說更應該在這段路程中讓走出自己的路,讓自己的靈魂空間的豐滿讓自己更加的強大,人活的意義在于享受生活,感知生命。
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什么,或許我們會因為生活太艱難、痛苦、失望,以至于使我們陷于混亂之中。或許換個角度我們會有更深刻的探尋。在這個有限的生命里,請不要浪費,請別等到生命的紅燈亮起,才執念曾經的煙火。好好活著,且行且珍惜。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