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卉行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經過20年的恢復和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鮮花銷售額從2003年的40.9063億人民幣,上升到2019年的2000億,增長之迅猛時所罕見。雖然鮮花銷售額迅速增長,但電子商務在其中所占的份額還不到25%,處于發展階段。國內的花卉市場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和,據調查,盡管生活鮮花已經開始走進大眾的生活,但大部分人還是沒有買花的習慣,每個城市也只有不到30%的花店生意紅火。
目前國內的鮮花市場有著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很多花店基本靠少數幾個節日來維持全年的盈利,日子過得不算紅火,特別是在淡季的時候顯得有些捉襟見肘。雖然行業早已形成了“旺季做服務,淡季做營銷”的不成文套路,但在很多人看來忙的時候單子接不過來,節日一過,就成了花店的淡季,想找單子還找不到!
但在小白看來,忙的時候不是你單接不過來,而是你規模小,只看到了你自己的生產力,沒有整合資源;淡季的時候不是找不到單,而是你的營銷沒做到位,潛在客戶群體沒有挖掘和維護好!作為新時代的賣花人,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候,我們擁有無限潛力的巨大市場,便捷全面的信息傳播平臺,四通八達的交通物流渠道,五花八門的營銷拓展渠道……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把這門生意做好呢?
跨界營銷/多元經營
鮮花與其他行業結合開展多元化營銷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鮮花加烘焙,鮮花加咖啡,鮮花加攝影,鮮花加茶藝,鮮花加飾品等。不管哪個行業總有人成功就總會有人失敗,穩中求勝是大部分人所期待的,但一味的從眾,不嘗試打破傳統就難免會思維僵化,落后于時代。
好多店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制造話題來增加花店的賣點,不管是你是花店+什么模式,你所要做的就是制造話題,把要加入花店的產業通過故事、情懷、人文結合起來,制造強大的聲勢,增加賣點和差異性,對客戶形成強大的吸附效果。
鮮花加攝影早已不是新鮮事,自古以來達官顯貴們畫像或拍照一般都會在身邊放些鮮花或字畫,以物襯人,也能起到豐滿畫面的效果。在拍照設備和技術已經相當發達的今天,人們更是將鮮花制作出各種美輪美奐的場景供人參觀留戀,攝影留住的是人們在生命中某個時刻的美好瞬間,而鮮花正是承載這種美好瞬間的最佳信物。
一個人可能對花不感興趣,但你不能因此說他一定就不是你的準客戶,也許恰巧他就對你店里的某個物品感興趣,可能是某件花器,某個裝飾品,某張卡片,某個毛絨玩具……而能吸引到客戶的這些東西即我們所說的花店周邊都有可能成為你花店的另外一個關鍵詞。
試想一下,你有沒有因為一家奶茶店的杯子好看而去買這家店奶茶,會不會因為某家超市的購物袋好看而選擇去這家超市購物,有沒有因為某家飯店的咸菜好吃而專程跑去吃飯?其實很多時候營銷就是在設計“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套路,我們只要找到了一個這樣的點,就可能會讓花店扭虧為盈或大賺一筆。
制造話題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吸睛”的效果,吸睛即我們所說的引流。我們開店不能等著客戶上門,而是要給客戶制造上門的理由。
中國人消費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從眾心理很強,一旦某家店門口聚集起了人群,接下來人就會越來越多。大眾對于一家不是品牌的店,判斷它好壞的唯一標準可能就是消費次數和打分多少,這其中有基于口碑因素的理性判斷,但大多數人還是抱著湊熱鬧、趕時髦的從眾心理做出的感性選擇。
一旦實現了“吸睛”的效果,接下來的引流就變得順其自然了。即使顧客當時不消費,他也會成為你的潛在客戶,因為他既然知道了你的存在,等到有需要的時候自然就會想到你。
場景利用/多維思考
在丸之內商業區的核心地段,日本最新也是最大的 Apple Store 零售店開業了。它的外立面新穎別致,兩層直通玻璃窗則采用特殊鑄造的鋁金屬打造而成,呈現三維圓角效果。這種創新的玻璃窗設計,將周圍生機勃勃的街頭生活與零售店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室內,窗口邊種有天然竹子,將外面的景致引入了店內。連通兩層的雙層挑高中庭位于零售店中心,是 Today at Apple 在東京的新據點。
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越大的品牌越需要做營銷,緊跟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淘汰。花店的陳列是花店的最大看點,甚至比花材本身更重要。櫥窗擺好看了是吸引新客戶光顧的重要手段,櫥窗雜亂無章、店內亂七八糟就離“無人問津”不遠了……
鮮花最大的缺點是它的保存時間短暫,但這也恰恰是它的優點,正映襯了那句古老的名言: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正因為短暫,才會惹人珍惜憐愛。
這里的場景利用就是把鮮花放到特定的場景里利用起來,即將待上架商品直接放到使用場景中,實現“場景化營銷”,顧客即能對產品實現一目了然的了解,還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它的使用場景,自然能增強顧客的消費欲望。
一般花店可能面積不大,我們可以利用花店一角來實現這一功能,不定期設定一個主題,尤其是在重大節日的時候,如情人節、母親節、教師節、元旦等,對花店整體的檔次營造和消費需求的刺激都有很大的刺激效果。
多維度看問題/為花店添姿色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和畫面總有不同的風景,而人們總有一顆好奇的心,在看慣了稀松平常的一面之后,他們會為不同的角度和畫面而瘋狂,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鮮花。
蝴蝶、蜜蜂看到的鮮花是什么樣子的,別人眼中看到的是否和自己看到的一樣,孩子們眼中看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鮮花呈現出來的色彩、形狀、大小,或許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
人們往往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的心理,你越不讓他去做的事情他就越想做。衛報品牌宣傳主管Kate Davies曾說過:“人們最搞笑的一點,就是你越是提示他不要去做,他就越有可能去做……”
Nike運動鞋的廣告也是反其意而行之的。讓不愛運動的人來做廣告主角,不愛運動的人有一雙運動起來讓人愉悅的鞋,想想也蠻不錯的。
還有之前炒作的“分手花店”,就是走了一些不尋常的路,但這就有些鋌而走險了。風險略大,但如果你內容做的足夠好,足夠吸引人,消費者們會掙著幫你做廣告的。
同理,花店不一定只賣鮮花。鮮花不是剛需的商品,但是見到鮮花這樣的美好事物就會讓人身心愉悅,他可能會因為愉悅的心情而選擇購買鮮花或者我們設置的周邊商品。不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刺激性消費,消費者的“沖動”其實是大多數商品成交的原因。
給客戶驚喜/而不是驚嚇
我們常常拿網點和實體店作比較,而實體店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互動性,與客戶之間達成良好的互動營銷效果。所謂互動即要雙方配合起來,不是單方面輸出。我們發布廣告的目的是要告訴別人我們是做什么的,有需要可以找我們,而不是給客戶制造垃圾造成困擾。
大部分人的互動都是很干的朋友圈內容,每天連續發個幾十條,甚至都是同樣的內容和圖片,試想你在刷朋友圈的時候連續看到這種連續刷屏的內容是不是很想拉黑?小白記得在微商瘋狂的時候感覺朋友圈里的人全成了微商,這個賣鞋,那個買衣服的……一天下來盡是他們的內容在刷屏,我瞬間感到我的朋友圈好像沒有意義似的,沒什么看頭了。
但如果我們在刷圈的時候能尊重一下別人,把內容做精做好,不要刷屏,每天不定時再發布一些小游戲或者點贊抽獎活動,久而久之別人就會覺得你的朋友圈不僅有內容,還能獲得某些“好處”,別人自然就會重點關注。中獎了還可以去店里看看,有相關需求了還會想起你的產品,自然就會形成上門消費了。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那些活動都太小,”太膚淺“,只有貪小便宜的人才會去,我要做的是高端花店,這些我們做不來……做活動送禮品就一定送便宜的嗎?有沒有發現越是大牌的品牌活動力度越大呢?淘寶曾經做過的贈送8000元的購車禮包你心動過嗎?京東抽獎送蘋果手機你肯定也會參加吧?!
口碑都是“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做起來的。做引流的商品,就算是基礎款,品質上也是要有所保障的,因為它是和客戶發生第一印象關系的重要載體,一定不可掉以輕心。如果我們提供的產品不能吸引到客戶,那這些客戶可能暫時還不是我們需要的客戶,暫時不要過分奢望刺激他們的消費欲望。
總而言之,這一宗旨就是每天來點小驚喜,不要過分刷屏,過度奢望你的廣告效果。用點小心機,制造些小懸念,叼住客戶的胃口,進而刺激消費,又適時感恩回饋,形成一個良性的連鎖反應生態。
異業聯盟/資源共享
所謂異業就是不同的產業,聯盟就是合作,多方合作實現共贏,這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也是一個萬古不變的營銷手段。
不同的產業雖然銷售的產品和營銷的手段有所不同,但他們要獲取人流和利潤的出發點是相同的,這就是我們開展異業合作的立足點。比如我們可以和一些自帶人流或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開展活動,我們可以成為承辦方、贊助者或合作伙伴,把他們的人流變成我們的消費者,把我們的消費者變成他們的準客戶,也可以互相以產品為媒介進行互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條件的還可以結合當地政策來舉辦線下活動,甚至做成公益性活動,客戶一般不會抵觸。
最后總結一句話:開店我們產品的內在品質是基礎,服務是保障,營銷是手段。在保障品質和服務的基礎上,實現營銷手段的多樣化,這樣我們離成功就不遠了。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