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養花橫批:家居卉木
家庭養花上聯:宜家宜居宜生活(家居生活)
家庭養花下聯:花卉花木花自然(卉木自然)
家里養殖一些花卉給人一種耳目清新的感覺,不僅能凈化空氣,還能賞心悅目,而且能夠感染人的情操磨練人的個人品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種植一些花卉來提高室內的美觀性,一些比較在室內種植的花卉,都要具有比較好的生長能力,并且在管理方面也需要比較容易掌握。家庭養殖花卉現在已經非常普遍了,我們經常養殖都是常見的品種,到底哪些花卉適合家庭養殖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適合家庭養殖的花卉品種。
1、吊蘭
吊蘭可以吸收空氣中95%的一氧化碳和85%的甲醛,能在微弱的光合作用下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一盆吊蘭在8-10平米的房間相當于一個空氣凈化器,還可以分解苯,吸收香煙煙霧中的尼古丁等比較穩定的有害物質。所以吊蘭被稱之為室內空氣的綠色凈化器。
2、橡皮樹
橡皮樹是消除有害物質的多面手。對于空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氫等有害氣體具有一定抗性,消除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對室內灰塵能起到有效的滯塵作用。
3、仙人掌
仙人掌是減少電磁輻射的最佳植物,具有很強的消炎滅菌作用,它還可以夜間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晚上居室內放仙人掌還可以補充氧氣,利于睡眠。
4、君子蘭
君子蘭可以釋放氧氣,是吸收煙霧的清新劑。它可以在微弱的光線下發生光合作用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可以把室內的煙霧吸收掉。可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5、文竹
文竹是消滅細菌和病毒的防護傘。文竹含有的植物芳香具有抗菌成分,可以清除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具有保健功能,所以文竹釋放出來的氣味具有殺菌抑菌之力。此外,文竹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止咳潤肺涼血的功效。
6、蘆薈
一盆蘆薈相當于九臺生物空氣清潔劑,可以吸收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尤其對甲醛的吸收特別強,對凈化居士環境有很大作用。
7、鴨腳木
鴨腳木可以給吸煙家庭帶來新鮮的空氣。葉片可以從煙霧彌漫的空氣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質,并通過光合作用將之轉換為無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質。此外,還可以將甲醛的濃度降低到大約9毫克。
8、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有清除空氣中灰塵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滴水觀音莖內白色汁液是有毒的,滴下來的水也是有毒的,誤碰或誤食會引起咽部或口部不適,胃里有灼痛感,應當特別注意嬰幼兒。
9、非洲茉莉
非洲茉莉產生的揮發性油類具有顯著的殺菌作用。可使人放松,有利于睡眠,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10、白掌
白掌可以抑制人體內呼出的廢氣,如氨氣和丙酮。同時它也可以過濾空氣中的苯,三聚乙烯和甲醛。它的高蒸發速度可以防止鼻粘膜干燥,是患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11、銀皇后
銀皇后以它獨特的凈化能力著稱。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越高,它越能發揮其凈化能力,因此它非常適合通風環境不佳的陰暗房間。
12、鐵線蕨
鐵線蕨每小時能吸收大約20微克的甲醛,因此被譽為最有效的生物“凈化器”。經常與油漆,涂料打交道的或者經常吸煙的人最好在身旁放置一盆鐵線蕨,它還可以抑制電腦顯示器和打印機中釋放的二甲苯和甲苯。
13、龜背竹
龜背竹凈化空氣的功能稍微弱點,它不像吊蘭,蘆薈是凈化空氣的多面手,但是龜背竹對于空氣中甲醛的消除效果比較明顯,夜間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4、常春藤
常春藤是吸收甲醛的冠軍,是目前吸收甲醛最有效的植物。它還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它還能吸附微粒灰塵。
15、棕竹
可以消除重金屬污染和二氧化碳,并對二氧化硫的污染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它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一般植物所不能企及的消化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氣的功能。
16、富貴竹
是比較適合臥室的健康植物,可以幫助經常不開窗通風的臥室改善空氣質量,具有消毒功能,它可以有效的吸收廢氣,是臥室的私密環境得到改善。
17、發財樹
可以有效的對抗煙草燃燒所產生的廢氣,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有毒氣體釋放氧氣,能比較有效的吸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污染。
18、綠蘿
可以明顯的改善空氣質量,消除有害物質。綠蘿的生命力很強,吸收有害物質的能力也很強,可以幫助經常不開窗通風的房間改善空氣質量,還可以消除甲醛,其功能不遜色于常春藤和吊蘭。
19、虎尾蘭
將虎尾蘭放置在家中,除了可以起到觀賞的作用外還可以吸收屋內的甲醛和其他有害物質,降低對家人的傷害。特別是新裝修的房屋和換置的家具,效果特別明顯。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