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稱“上海灘”,是一座極具現(xiàn)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國際大都市。由于其地處中國漫長海岸線的最正中,是中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百余年來,上海一直是中國商業(yè)的中心、財富的匯聚地,是中國僅次于香港的著名“購物樂園”,更是和世界聯(lián)系最緊密的那根紐帶。
距今7000年前后,上海地區(qū)絕大部分被海水淹覆,僅西部局部出露,成為濱海湖沼低地。距今7000~3000年前,自今江蘇常熟福山一帶,以南、南東方向形成數(shù)條近于平行的密集貝殼沙帶,延伸至今上海南部漕涇、柘林一帶海邊,向南延伸段沒于杭州灣。吳淞江以北,自西向東有淺岡、沙岡、外岡、青岡、東岡5條貝殼沙帶和沙帶,吳淞江以南自西向東有沙岡、紫岡、竹岡、橫涇岡4條貝殼沙帶。各沙帶延伸的位置,顯示不同時期形成的海岸線。距今3000~1700年前,今浦東花木、北蔡、周浦、下沙、航頭一線形成北、北西方向斷續(xù)沙帶,和今寶山盛橋、月浦沙帶構(gòu)成一條平行于西部岡身的古海岸線,岡身以東至下沙沙帶間的中部地區(qū)已成陸。距今1700~1000年前,下沙沙帶以東至今里護塘故址之間浦東中部、黃浦江以西地區(qū)已成陸。距今500年前后,浦東海岸線為呈南向分汊狀的東、西沙帶,西沙帶北起白龍港,向南經(jīng)軍民至馬廠;東沙帶自白龍港向南經(jīng)中港至泥城。吳及海塘至西沙帶成陸于距今1000~600年前,西沙帶以東濱海地區(qū),為近600年發(fā)育形成的浦東。西部青浦、松江、金山湖沼平原地區(qū),在吳淞江南北貝殼沙帶形成時已基本成陸。近2000年,受地體下沉,東江淤廢、吳淞江萎縮等影響,區(qū)內(nèi)局部有較大水陸演變。崇明島是中國第三大島嶼、最大的沖積沙島,唐武德年間出露水面,五代楊吳時置崇明鎮(zhèn)。長興島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出水成沙洲。橫沙島出露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境內(nèi)除西南部有10余座基巖殘丘外,均為平原。地面高程3~5米。陸域地勢總趨勢是由東向西低微傾斜。長興和橫沙兩島地勢較低,高程約2米。海域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佘山等巖島。大金山海拔高度105.03米,為上海海拔最高點。上海地區(qū)北、東、南三面濱江臨海,西面又有以太湖為主的密集湖群分布,境內(nèi)水網(wǎng)稠密。河網(wǎng)絕大部分屬黃浦江水系,平原外圍有長江口與杭州灣水體環(huán)繞。沿海水域包括河口、海灣、近海水域(通稱長江口外水域)以及毗連的東海陸架部分水域,還包括南黃海部分陸架。江、海岸線長449.66公里,大陸岸線長172.31公里,島嶼岸線長227.35公里,沿海0~-20米等深線范圍內(nèi)水域面積7226平方公里。上海沿海是中國沿海海洋初級生產(chǎn)力最高的區(qū)域之一。長江有豐沛的水資源,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29300秒立方米,有9600億立方米淡水泄入河口。長江口自然河道天然最淺水深6米,航運條件良好。
地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河口和杭州灣之間,地表以下為厚達300余米的沙礫、淤泥構(gòu)成的疏松層,屬沖積、海積、湖積第四系,距今約300萬年。基巖地層組成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尚未發(fā)現(xiàn))、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第四系。最古老地層距今約19億年。基巖地表出露分布零星,為低山殘丘,總面積2.5平方公里。大面積基巖處于地下300米深,有沉積巖、變質(zhì)巖、侵入巖、火山巖,以火山巖為主,約占總基巖面積2/3。處在揚子準地臺,相對穩(wěn)定。上海礦產(chǎn)資源匱乏,地質(zhì)勘查發(fā)現(xiàn)金山張堰銅礦、東海淺層天然氣,以及天然建筑材料。
氣候?qū)賮啛釒Ъ撅L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氣溫市區(qū)15.8℃,郊區(qū)15.2~15.7℃。7月最熱,市區(qū)平均氣溫27.8℃;1月最冷,市區(qū)平均氣溫3.6℃。市區(qū)氣溫平均年較差24.2℃,日較差7.5℃。春季約75天,夏天94天,秋季63天,冬季133天。平均無霜期228天。活動積溫4992℃日。降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149毫米,70%集中在4~9月。平均降雪日6.2天,積雪日2.8天。年均日照時數(shù)1930小時。全年平均總云量6.6成,低云量3.7成。內(nèi)陸地區(qū)霧日數(shù)平均約40天,多于長江口沿岸和杭州灣北岸地區(qū)的25~30天。累年平均氣壓1016.1百帕。4~8月盛行東南風,11月至次年2月盛行西北風。影響上海的天氣系統(tǒng)有臺風、東風擾動、溫帶氣旋、梅雨、寒潮。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靜止鋒穩(wěn)定在長江下游及上海附近時,形成多雨悶熱潮濕的梅雨天氣。城市氣候特征明顯,有熱島、干島和濕島、混濁島、雨島等現(xiàn)象。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1990年,上海有113年出現(xiàn)氣象災害,氣象災害年出現(xiàn)幾率0.96。會發(fā)生春澇、夏澇,伏旱和秋冬旱。破壞性潮災約18年一遇。
江河、湖泊、塘陂水域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陸域水面面積691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10.9%,河網(wǎng)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7公里。長江口河段在上海境內(nèi)全長148公里,屬中等強度潮汐河口,非正規(guī)半日潮型,兩個全潮進潮量60億立方米。主要水系是由黃浦江及其支流吳淞江、蕰藻浜、大治河、淀浦河、油墩港、川楊河、金匯港、龍華港、楊樹浦港等組成的黃浦江水系。黃浦江是長江最后一條支流,干流全長113.40公里,源于淀山湖,上溯連通太湖,貫穿上海全市,在吳淞口匯入長江。吳淞江流經(jīng)上海53.1公里,在市區(qū)外白渡橋匯入黃浦江。最大湖泊淀山湖,屬上海部分47.5平方公里。
土壤資源總面積38.28萬公頃,耕地資源總面積34.52萬公頃。地帶性土壤為西南部零散山丘上殘積弱富鋁化母質(zhì)發(fā)育的黃棕壤,湖沼平原、濱海平原由不同母質(zhì)發(fā)育成隱域性土壤水稻土、灰潮土,三角洲平原、灘涂發(fā)育有濱海鹽土。土壤類型歸屬4個土類,7個亞類,24個土屬、95個土種。水稻土類分布最廣,面積28.16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73.56%,耕地總面積81.57%。灰潮土面積46560公頃,占全市土壤總面積12.16%,耕地總面積13.49%。濱海鹽土總面積60973公頃,占全市土壤總面積15.93%,耕地總面積17.66%,其中未開發(fā)的潮間帶鹽土和潮間鹽化土(灘涂)37593公頃,圍墾后鹽土和鹽化土23380公頃。黃棕壤面積約400公頃,占全市土壤總面積0.10%,耕地總面積0.12%。平均有機質(zhì)含量2.67%,磷平均含量13.5ppm,速效鉀平均含量120ppm。
自然植被稀少,類型也較單一,草本植被面廣,群落結(jié)構(gòu)簡單,組成種類單純。針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松江佘山等低山殘丘、大金山、小金山島。濱海鹽生植被分布于沿江、沿海大堤內(nèi)外兩側(cè)含鹽量較高地區(qū)。沼生植被分布于寶山、崇明、浦東及杭州灣北岸灘涂,淀山湖周圍泖淀沿岸。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及長江口、杭州灣近岸等大面積水域廣布水生植被。約有500種鄉(xiāng)土植物,外來植物350種。動物區(qū)劃屬東洋界中印亞界華中區(qū)東部丘陵平原亞區(qū),是東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相互混雜的過渡地帶。哺乳動物約40種。華南兔分布最廣、數(shù)量最多。爬行動物約32種,兩棲動物有13種。魚類約203種,其中長江河口魚類112種,杭州灣近海魚類81種。黃浦江、吳淞江約有魚類51種。鳥類有424種。本地繁殖的留鳥50種,候鳥374種。長江口、杭州灣海岸帶灘涂、長江口沙洲、淀山湖湖濱約有150種濕地鳥類。無脊椎動物種類多、數(shù)量大。長江口、杭州灣北岸浮游動物種類約105種。園林土壤中彈尾目昆蟲有69種。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yè)花籃 創(chuàng)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chǎn)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chǎn)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嗨,這是一條評論。
要開始審核、編輯及刪除評論,請訪問儀表盤的“評論”頁面。
評論者頭像來自Gr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