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人血七,中藥材名。本品為罌粟科植物人血草的帶根全草或根。夏、秋采挖,曬干。分布四川、湖北、陜西。別名:野人血草,大金盆。下面分享大人血七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大人血七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人血草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莖高30~50厘米,含紅色汁液,通常不分枝。基生葉約5,長20~45厘米;葉片大頭羽狀深裂近中脈,裂片4~7對,側面的斜卵形,邊緣生粗牙齒,頂生裂片大...
1大麻藥,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鐮扁豆Dolichos tenuicaulis (Baker) Craib的根、葉。四季挖根,洗凈,曬干;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干。分布于廣東、海南、云南等地。別名:麻里麻、麻三段、大豆莢、大九莢、豆葉百步還陽。下面分享大麻藥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大麻藥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鐮扁豆形態特征 纏繞草質藤本,長約2m。根粗壯,圓柱形,外表褐色,具縱...
1葛葉,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葛的葉片。生于山坡、路邊草叢中及較陰濕的地方。下面分享葛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葛葉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植物葛形態特征 葛,豆科葛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粗壯藤本,長可達8米,全體被黃色長硬毛,莖基部木質,有粗厚的塊狀根。根較粗,嫩白色,有須毛,表面光滑;葉子較小,深綠色,成熟時退落,呈橢圓形。羽狀復葉具3小葉;托葉背著,卵狀長圓形,具...
2吊竹梅,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Schnizl.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分布于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別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帶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見愁、雞舌黃、紅舌草、紅竹仔草、花葉竹夾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發草、假石蠶、花葉竹節草、紅竹殼菜、鴨舌紅、紅鴨跖草、百書草、花蝴蝶、風眼...
2對節樹根,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Callicarpa rubella Lindl.的根。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別名:小紅米果根。下面分享對節樹根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對節樹根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紅紫珠形態特征 灌木,高1-3m。小枝被黃褐色星狀毛及多細胞腺毛。單葉對生;近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0-20cm,寬3-1...
2斷血流,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燈籠草Cliruo podium polycephalum(Vani-ot)C.Y.Wu et Hsuan或風輪菜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Q.Kuntze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開花前采收,除去泥沙,曬干。別名:燈籠草、山藿香、樓臺草、蜂窩草、走馬燈籠草、繡球草、蔭風輪、九層塔。下面分享斷血流的功效與作用...
2高粱,為禾本科高粱屬植物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的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高粱分布廣,形態變異多,中國南北都有栽培。別名:蜀黍根、瓜龍、高梁七。下面分享高粱根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高粱根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高粱植物特征 高粱,一年生栽培作物。稈高隨栽培條件及品種而異,節上通常無白毛髯毛。葉鞘無毛或被白粉;葉舌硬紙質,先端圓,邊緣...
2觀音莧,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觀音莧的全草。分布福建、臺灣、江西、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曠野濕地,或栽培于菜圃。別名:木耳菜、血皮菜、水三七、血匹菜、紅番莧、紅莧菜、紅菜、紅玉菜、紅背三七、紅冬楓、紅風菜。下面分享觀音莧的功效與作用以及觀音莧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觀音莧形態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體光滑無毛。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