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獅(Thylacoleo)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肉食性動物,且是最大的肉食性有袋類。它可能在:森林、林地、灌叢帶及河谷等地進行獵食。袋獅的最親是草食性的袋熊及樹熊。它是所有已滅絕的哺乳動物中咬勁最強的,一只袋獅的體重平均約為100公斤左右,而其咬噬力幾乎可以接近250公斤重的現代非洲獅,在當時袋獅是澳洲頂級掠食者,戰斗力兇猛、撕咬力強悍的袋獅為什么會滅絕?袋獅又是怎么滅絕的呢?
袋獅介紹,袋獅力量研究
袋獅是一種大型強力的有袋目哺乳動物,通常會在樹林當中進行狩獵。成年袋獅肩高75厘米,長1.5米。它們平均重101-130公斤,個別的可重達124-160公斤,它們的體型差不多像雌獅及小型老虎,袋獅的長爪和半彎曲的指節,使其成為一個攀爬能手,這也是袋獅狩獵的優勢特質。它會爬到樹上和墻上,在此等待獵物經過,伺機偷襲。當這只大型猛獸撲向目標時,對方往往會呆在原地,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抗。
袋獅最為知名的戰斗手段就是其強有力的下巴。獵物一旦被其咬住,那有如鋼爪一般的下巴能牢牢抓住大多數小型生物,同時還能使用利爪來蹂躪獵物。如若袋獅需要在某場戰斗中逃脫的話,它通常會用肌肉強勁的后肢力量跳回安全的樹林之中。
袋獅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的澳洲,在當時,袋獅是頂級掠食者,滅絕于4.6萬年前,并不算很久遠。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肉食動物,體型與雌性的獅子或老虎相當,盡管它那些鋒利的裂齒及強壯的顎肌,可以從獵物身上撕開一大片的肉,但從親緣上來講跟獅子關系可不大,作為有袋類,它與考拉和袋鼠的關系倒是更近些。
澳洲大陸的環境與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環境相似,這些地方都曾是劍齒貓科動物的天堂。研究人員對39種現存和已滅絕動物的頭骨進行了分析,并計算出了它們各自犬齒咬下去產生的力量系數,以此來推測食肉哺乳動物的犬牙所能產生的咬傷力。
在弱肉強食的生物圈,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兇猛,哺乳動物家族尤其如此。在人們認為的最殘忍的動物中,既有“百獸之王”老虎,也有殘暴成性的非洲獅,速度超群的美洲豹,還有“陰謀家”蒙古狼。甚至連很多犬類動物都兇狠無比。但是,它們都算不上哺乳動物家族中最兇猛的角色??茖W家最新研究表明,哺乳動物中下口最狠、咬勁兒最大的是澳大利亞的有袋食肉動物———袋獅。
這些“有著不安性格的食肉動物”曾經是澳大利亞大陸上占統治地位的頂級掠食者,在到處充斥著馬刀齒貓(saber-toothed cat)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它們也占據著類似的小生態環境。
這些生活在大約3萬年前澳洲的食肉有袋動物的咬傷力幾乎與體型相當于它們3倍的現代獅子相同。一頭平均重量在100公斤(220磅)左右的袋獅的咬傷力接近一頭大約250公斤(550磅)重的現存最大獅子的咬傷力。
雖然澳洲食肉動物中的霸主袋獅已經滅絕,人們只能憑借科學的計算來推測袋獅的兇猛程度和滅絕原因,澳大利亞大陸上還生活著其他有袋目動物,比如像狗一般大小的袋狼,袋狼于1936年由于人類過度捕獵而滅絕。但袋獅還有一些近親并未滅絕,人們從這些動物身上仍然可以看到袋獅的影子。如一頭不超過6公斤的袋獾能殺死30公斤重的袋熊,通過研究動物的頭骨化石,科學家發現已經滅絕的食肉哺乳動物袋獅(Thylacoleo,marsupial lions)與袋獾比較起來,其兇猛程度更勝一籌,是所有食肉哺乳動物中咬力最強的,這就是袋獅的霸主縮影。袋獅滅絕原因有以下4種可能。
1:袋獅滅絕原因是因為袋獅缺乏發達的犬齒及其祖先是植食性動物,沒有主動攻擊性、餓了就食草導致袋獅滅絕。
2:袋獅更多是在平原地帶活動的,而不是在森林或灌木林中,食物鏈的減少導致袋獅滅絕。
3:氣候變化導致袋獅滅絕,至今業界仍有關于袋獅如何生活的爭論,最近澳洲學者的研究結果,似乎又回到了理查德·歐文最初對袋獅生活習性的意見,即袋獅仍舊是更新世澳洲頂級掠食者,大約距今4.5萬年前,澳洲許多獨特的大型動物,比如1000磅重的巨型袋鼠、400磅重的陸行鳥、25英尺長的巨蜥以及如小汽車般大的烏龜等都神秘地走向了滅絕。關于這次大型物種滅絕事件的原因,許多學者傾向于氣候變化的影響,認為始于7萬年前的干旱逐漸讓澳大利亞大陸上大面積的桉樹林縮小,大部分地區成為不毛之地,導致大型動物滅絕。
4:人類活動導致袋獅滅絕,人類活動是大型動物滅絕的重要原因。但是不一定緣于密集的狩獵活動,低強度的狩獵也可能對物種造成重大影響。對于大型哺乳動物的地方小型種群來說,即使每年有一個年輕的雄性被獵殺,群體的繁殖能力也會逐漸下降并走向滅絕。大約6萬年前第一批早期人類登陸澳大利亞大陸,他們與袋獅同時生存在澳大利亞大陸上。哪怕沒有獵殺袋獅,也會破壞袋獅的食物鏈,導致袋獅滅絕。
在人類不算長的歷史中,共發生過三次滅絕生物的浪潮。第一次是以采集者的身份,第二次是以農民的身份,第三次是以工人的身份,每切換一次身份,人類向自然的索求就越大。在大家印象里總是認為以前的天更藍、水更綠、花更艷。其實那不是因為從前的人更有環保意識,而是因為他們的破壞力還不能跟我們現在相比。從人類誕生的那刻起,就無時無刻向自然索取各種各樣的資源,以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這就是人類的本性。也許我們現在討論人類的滅絕還為時尚早,但如果我們還是不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繼續放任我們貪婪的本性,那一天終究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希望人和自然和平相處,共同生活。
大家關注袋獅的問題解答:
袋獅vs老虎 袋獅與劍齒虎誰厲害?
關于袋獅與劍齒虎對決、打斗,誰更厲害的問題,因為它們不是生長在同一時期,也不在同一地域,所以袋獅與劍齒虎不能一起打斗,只能通過對它們的研究來分析袋獅與劍齒虎誰更厲害。
袋獅上面已經介紹了,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劍齒虎。
劍齒虎是老虎的‘大哥”,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分類,生活在大約300萬年到1萬年前中新世——更新世時期,它的體型很大,而且它的牙齒有120毫米左右。劍齒虎一般都較現今的貓科粗壯,像熊一般。大部分劍齒虎亞科成員的捕獵對象是大型的食草動物。劍齒虎屬在早更新世滅絕,其滅絕原因可能是表親刃齒虎屬和后代鋸齒虎屬競爭和氣候變化的關系。
劍齒虎滅絕時間:大約公元前1萬年
劍齒虎滅絕原因:1:表親刃齒虎屬和后代鋸齒虎屬競爭,2:氣候變化,3:人類獵殺所致,4:缺少食物。
劍齒虎曾經的生活地點:北美、南美洲、非洲
劍齒虎體型:體長2.7米,重200-400公斤
劍齒虎食物:捕食哺乳動物,例如:美洲野牛、鹿、三趾馬等。
劍齒虎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的一對獠牙,由于劍齒虎捕獵對象是大型的食草動物,所以劍齒虎的咬合力是比較小的,雖然體型比袋獅大,但動物之間的打斗主要靠嘴咬,所以劍齒虎打不過袋獅。
袋獅怎么上樹?
袋獅的長爪和半彎曲的指節,使其成為一個攀爬能手,上樹也就非常容易,這也是袋獅狩獵的優勢特質。袋獅會爬到樹上和墻上,在此等待獵物經過,伺機偷襲。當袋獅撲向目標時,對方往往會呆在原地,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抗。
(袋獅相關內容不斷更新中)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