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連翹,中藥名。為藤黃科植物小連翹Hypericum erectum Thunb. ex Murray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別名:小翹、七層蘭、瑞香草、奶漿草、大田基、排草、排香草、小對葉草、小元寶草、大田基、小瞿麥、小對月草、金石榴、麝香草、黃草、小金雀。下面分享小連翹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小連翹的使用方法與禁忌。
小連翹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3-0.7米。莖單一,直立或上升,通常不分枝,有時上部分枝,圓柱形,無毛,無腺點。葉無柄,葉片長橢圓形至長卵形,長1.5-5厘米,寬0.8-1.3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抱莖,邊緣全緣,內卷,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近邊緣密生腺點,全面有或多或少的小黑腺點,側脈每邊約5條,斜上升,與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脈網較密,下面多少明顯。花序頂生,多花,傘房狀聚傘花序,常具腋生花枝;苞片和小苞片與葉同形,長達0.5厘米。花直徑1.5厘米,近平展;花梗長1.5-3毫米。萼片卵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寬不及1毫米,先端銳尖,全緣,邊緣及全面具黑腺點。花瓣黃色,倒卵狀長圓形,長約7毫米,寬2.5毫米,上半部有黑色點線。雄蕊3束,宿存,每束有雄蕊8-10枚,花藥具黑色腺點。子房卵珠形,長約3毫米,寬1毫米;花柱3,自基部離生,與子房等長。蒴果卵珠形,長約10毫米,寬4毫米,具縱向條紋。種子綠褐色,圓柱形,長約0.7毫米,兩側具龍骨狀突起,無頂生附屬物,表面有細蜂窩紋。花期7-8月,果期8-9月。
小連翹成分
全草含鞣質,有光致敏作用,動物食后可產生皮炎,含小連翹堿和小連翹次堿;花含金絲桃素。
小連翹的功效與作用
1、活血,止血,調經,通乳,消腫,止痛。
2、止血作用;
3、抗過敏作用;
4、抗細菌涎酶作用;
5、抗病毒作用;
6、抗菌作用和光致敏作用。
7、小連翹主治吐血,衄血,子宮出血,月經不調,乳汁不通,癤腫,跌打損傷,創傷出血。
小連翹的使用方法
1、治咯血,鼻出血,便血:小連翹30-60g,水煎服;或加龍芽草30g,鱧腸30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吐血,咯血,衄血,子宮出血:小連翹、地榆炭、白茅根各12g,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外傷出血:小連翹鮮葉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治風濕性關節痛,神經痛:小連翹15g(酒拌漬片刻),煎服。(《安徽中草藥》)
5、治跌打扭傷痛:小連翹全草12g,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6、治癤腫:小連翹15-30g,水煎服;另取鮮全草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7、治瘡毒:小連翹(鮮)60g,犁頭草30g,酒糟適量。搗爛外敷;或水煎外洗。
8、治毒蛇咬傷:鮮小連翹、鮮犁頭草、黃疸草、匍匐堇(均鮮用)各適量。搗爛外敷。(7-8方出自《江西草藥》)
9、《現代實用中藥》:“止血。治吐血,咯血,衄血,子宮出血等;又用于刀傷,作洗滌料。兼為咽喉之含漱劑、風濕性疾患之濕布劑。生草打汁外用于創傷、跌打損傷等。”
10、《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能下乳汁。治月經不調及少腹疼痛。”
小連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或研末敷患處。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