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紅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外層果皮。別名:蜜制化橘紅、化州橘紅、化皮、柚皮橘紅、毛化紅、賴橘紅、柚類橘紅、興化紅、毛柑。化橘紅功效主治:風寒咳喘痰多、嘔吐呃逆、食積不化、脘腹脹痛。下面分享化橘紅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化橘紅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一、化橘紅的功效與作用
1、化橘紅消痰至靈,然消伐太峻,不宜輕用。《本草從新》
2、化橘紅理氣快膈,故配郁金、砂仁等,亦可用于噎膈反胃,飲食不下。
3、化橘紅燥濕化痰,理氣和中,治濕痰咳嗽。(《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二陳湯)
4、化橘紅治痰癥,消油膩、谷食積,醒酒,寬中,解蟹毒。《綱目拾遺》
5、化橘紅燥濕祛痰,行氣開郁,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惡心,飲食少思,以及肝風挾痰,嘔不能食,頭痛頭暈,甚或痰厥者。(《婦人良方》導痰湯)
6、化橘紅滌痰開竅,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濟生方》滌痰湯)
7、化橘紅潤肺清熱,理氣化痰,治肺燥有痰。(《醫學心悟》貝母瓜蔞散)
8、化橘紅用于食積,腹脹嘔逆。化橘紅可配山楂、麥芽、枳殼等,以消食化滯;
9、化橘紅用于痰滯胸中,咳嗽氣喘。化橘紅性偏溫燥,燥濕化痰之力較勝,寒痰、濕痰所致的咳喘、痰多,胸膈脹悶,用之尤宜,可與半夏、蘇于、杏仁等同用,以增強止咳平喘之功;若咳嗽痰多,氣急口渴,咽干者,則可與瓜蔞、麥冬、款冬花等潤肺化痰之品同用。
10、化橘紅治妊娠嘔惡,口淡乏味,可與白術、蘇葉、生姜同用,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二、化橘紅的食用方法
1化橘紅健胃茶
組成:徐長卿4.5克、北沙參、化橘紅、白藥各3克、生甘草2克、玫瑰花、紅茶各1.5克。
制法:上藥按比例加大藥量,研成粗末備用。
用法:每次取15克紗布包裝,置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連飲3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理氣上痛。
主治:淺表性胃炎,癥見胃脘隱痛,不思納谷,身重困倦者。
禁忌:胃中灼熱嘈雜,吞酸口苦者忌用。
按語:本方適用于胃痛日久,不思納谷,中虛氣滯之胃脘病癥。
徐長卿又名鬼督郵、寮刁竹,性味辛溫無毒,能鎮痛止咳利水,《中國藥植志》說它能“治一切疝癥和肚痛、胃氣痛、食積、霍亂。”藥理試驗,本品除有鎮痛、降壓作用外,試管內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北沙參味甘淡,性微寒,能清養肺胃之陰。近世醫家常用本品配麥冬、石斛、白芍等治療胃陰不足之胃病。白藥又名白藥子,味苦辛,能清熱消痰止痛,《本草圖經》用本品研末酒調服,治心(胃)氣痛癥。藥理表明,本品有抗炎、抑菌、鎮痛等作用。配以甘草,甘緩和胃。化橘紅、玫瑰花,理氣和中,解郁。
出處:《新中醫》
2葶藶五子湯
組成:葶藶子3克、牛蒡子6克、萊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紅6克、炙蘇子4.5克、川貝母4.5克、大棗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以上為1歲小兒用量。
功效:降氣平喘,化痰除脹。
主治:外感風溫內襲而致。
出處:孫一民方
3肺炎湯
組成:麻黃3g、炒杏仁9g、甘草3g、生石膏30g(先煎)、化橘紅9g、牛蒡子12g、魚腥草30g、川貝母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大葉性肺炎。高熱喘促,咳嗽胸痛,吐鐵銹色痰,鼻翼煽動,脈洪大數,舌苔白或黃,少津。
各家論述:本方為麻杏石甘湯加味而成,以麻黃、石膏為主藥。麻黃屬辛溫解表藥,若與寒涼藥配伍,可為辛涼宣透之劑。麻黃散邪;石膏降熱;杏仁利肺,肺氣宣暢,內熱得清,喘咳可平;加化橘紅、川貝母清肺利痰;魚腥草、牛蒡子清熱解毒。熱毒炎消,胸痛痰喘可愈。
來源:《臨證醫案醫方》。
三、化橘紅的使用禁忌
氣虛及陰虛有燥痰者不宜服化橘紅。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