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品質與生活理念進一步加深,消費已經從基本的衣食住行向精神追求延伸。而在眾多消費升級的產品中,鮮花憑其觀賞性與迷人芬芳大受歡迎。特別是在女性主導的“她經濟”時代,中國掀起了“鮮花經濟”的變革,作為生活調劑品的日常鮮花市場迅速崛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至2016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11萬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2.3821萬元,年增長率穩(wěn)定在6%以上,這一收入水平使得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以鮮花為例,2011至2015年中國花卉零售市場蓬勃發(fā)展,增長勢頭穩(wěn)健。
市場規(guī)模逐年增長
此外,中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花卉零售成交額從2011年的12.6億元保持逐年增長態(tài)勢,至2015年達到19.1億元。而根據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的數據,2014至2015年阿里零售平臺上的鮮花、綠植、園藝品類的銷售額增長超過93%。
值得一提的是,零售額的增長與線上滲透率的提高更是進一步促進了鮮花消費新市場的誕生與發(fā)展。
據中國花卉協會發(fā)布的《2016全國花卉產銷形勢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花卉消費從集團消費、節(jié)慶消費向大眾消費、日常消費轉變。2016年,鮮切花市場更是趨勢總體向好,優(yōu)質花比率繼續(xù)增長,進入市場的新優(yōu)品種越來越多。鮮切花消費繼續(xù)從一二線城市傳導到三四線城市,從禮儀消費、婚慶消費向家庭消費延展。
在鮮花經濟的消費群體中,女性自然成為主力軍。在春暖花開品牌看來,女性一直以來在消費方面具有區(qū)別于男性的個性化追求,而隨著女性經濟能力及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她經濟”消費在當下是不可忽視的市場,“而且鮮花自帶屬性,決定了它勢必成為女性的高頻消費品。”以春暖花開的用戶群體為例,90%以上都是女性,核心用戶群體是25歲至38歲的女性白領,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即現在所說的“新中產”的用戶群。
傳統業(yè)態(tài)存在弊端
艾瑞咨詢方面指出,傳統鮮花產業(yè)運作模式中,由于供需雙方信息不暢,遇到節(jié)假日等需求量較大的時期,上游種植商由于條件限制,供給難以跟上,并且鮮花種植容易受到季節(jié)等環(huán)境因素影響,產量、品質不穩(wěn)定。
同時,在鮮花運輸過程中存在擠壓式包裝現象,導致耗損率過高。反觀下游花店售賣,則存在產品單一等弊病,無法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
另外,傳統鮮花產業(yè)的銷售過程中,產品層層流轉,從花農種植花卉到最終消費者購買鮮花,需要經過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實體花店等多個中間環(huán)節(jié),不僅加大了轉運過程中鮮花品質損壞的風險,也意味著中間的多級加價要由消費者買單。
隨著微信等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傳統產業(yè)業(yè)態(tài)發(fā)生了重大轉變。銷售人員借助微信平臺,產品信息傳遞更快捷,服務更高效,消費群體獲取各類花卉信息也更容易。精美的圖片和具有針對性的信息,讓花卉消費在生活應用引領、個性彰顯和觀念轉變方面更具滲透性。
品種不斷推陳出新
在此背景下,2015年前后,春暖花開看準“鮮花經濟”的電商平臺陸續(xù)上線,且產品快速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推廣。B2B及B2C的模式使得需求精準化,不僅促進了鮮花產業(yè)鏈更為健康的發(fā)展,也大大降低了各方成本。以中國鮮花生產區(qū)云南為例,2015年鮮花生產面積呈恢復性增長,達18.6萬畝,產量86.9億隻。
不僅如此,中國鮮花生產仍以玫瑰、百合、康乃馨、非洲菊、滿天星等為主,且新的品種不斷推向市場。由于市場對新品種的需求越來越大,新品種進入市場的成熟期也在縮短。過去兩至三年才能推向市場的品種,如今只需一年多。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yè)花籃 創(chuàng)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