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西鄰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北、東與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爾為鄰,南接幾內亞、科特迪瓦和布基納法索。境內大部為海拔300米左右的臺地,較平緩,最東部和中、西部有一些砂巖低山和高原,最高峰洪博里山海拔1155米。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中、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下面介紹馬里人口2020總人數、馬里國土面積、馬里首都、馬里主要城市、馬里國旗圖片。

馬里國旗圖片
馬里共和國,非洲
馬里英文全稱:Republic of Mali
馬里縮寫:MLI
馬里首都:巴馬科
馬里官方語言:法語、班巴拉語
馬里面積:1,240,192平方公里
馬里主要貨幣:西非法郎
馬里國際電話區號:223
馬里人口2020總人數:1911萬人
官方語言為法語。6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30.5%信奉拜物教,1.5%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馬里人口指標
出生率 :41.784/1000
死亡率 :9.825/1000
預期壽命(男女):58.71
男性平均壽命:57.95
女性平均壽命:59.46
生育率:5.922/1
出生性別比例:1.05男性/女性
嬰兒死亡率:65.833/1000
平均生育年齡:29.005歲
自然增長率:31.959
馬里,全稱為馬里共和國,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西鄰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北、東與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爾為鄰,南接幾內亞、科特迪瓦和布基納法索。境內大部為海拔300米左右的臺地,較平緩,最東部和中、西部有一些砂巖低山和高原。最高峰洪博里山海拔1155米。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中、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歷史上曾是加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法屬蘇丹”。1904年并入“法屬西非洲”。1956年成為“法蘭西聯邦”的“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定名為蘇丹共和國。1959年4月與塞內加爾結成馬里聯邦,1960年8月聯邦解體。同年9月22日宣布獨立,改國名為馬里共和國。1992年1月成立第三共和國。
馬里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依次為綠、黃、紅三色。綠色是穆斯林崇尚的顏色,馬里人近70%信奉伊斯蘭教,綠色還象征馬里肥沃的綠洲;黃色象征該國的礦產資源;紅色象征為祖國獨立而戰斗犧牲烈士的鮮血。綠、黃、紅三色也是泛非顏色,是非洲國家團結的象征。
馬里城市主要包括:巴馬科,庫里克羅,莫普提。
巴馬科—馬里首都、第一大城市。位于國境西南部,跨尼日爾河兩岸。人口約64萬。城市北倚庫魯巴山,南部巴馬科有巴馬科大橋連接對岸,地勢平坦,海拔320~340米。氣候炎熱,年平均氣溫28℃ ,絕對最高氣溫達43.7℃;年均降水量 1000 毫米,6~9月為雨季 。全國主要交通、工商業和文化中心。尼日爾河流域農畜產品在此集散。工業主要有食品、機械、家具、紡織、卷煙、火柴等。金、銀等手工藝品著稱西非。鐵路及2條國際公路通大西洋口岸 。有國際機場 。有師范、藝術等4所高等院校和熱帶眼病研究所等數所科研機構。
庫里克羅位于馬里首都巴馬科以東,是尼日爾河畔的鐵路終點城市。庫里克羅(kulikeluo)也譯庫利科羅,是馬里共和國的重要城市,庫利科羅是馬里西部城市。在尼日爾河西北岸,依河邊巖石丘陵的山坡而建。全城幾乎被高大的芒果樹林所遮蔽,故有“芒果城”之稱。人口約1.7萬(1976)。尼日爾河中游航線起點,塞內加爾—馬里鐵路終點,水陸運輸樞紐。花生、棉花、稻谷和畜產品集散中心,有碾米、榨油等工業。設有師范、農業技術學校。庫利科羅區位于馬里的心腹,氣候為撒哈拉-蘇丹熱帶類型。 距離巴馬科有65公里,庫利科羅同為旅游勝地。
莫普提是馬里中部城市,坐落在尼日爾河及其支流巴尼爾河匯合處的3個小島上,被稱為撒哈拉深處的“漁都”。附近4鄉8鎮的各種土特產,都要用大船小舟運到莫普提,再裝上汽車送往首都巴馬科或者邊境口岸錫加索。另外,從別的地方運來的工業品也要在莫普提裝上船,分送到邊遠的村鎮,莫普提可算得撒哈拉深處第一大水陸碼頭。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