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人家庭指的是獨自一人生活的家庭,現如今,單人家庭還是比較多的。近日,一則關于單人家庭將成主流引發大家熱議。那么,單人家庭將成主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單人家庭產生的社會影響是什么?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獨自生活。

據韓國統計局12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預計從2028年起單人家庭將占比最高,成為韓國社會的主流。到2028年,單人家庭會成為17個廣域自治團體的主要家庭形式。
今年是韓國單人家庭數量已超過已婚有子女家庭的第一年,據分析,比例上升是由于未婚人口及離婚和喪偶人口的增多。另外,結婚無子女的夫妻家庭的比例也在平穩上升。
單身人群增多的現象不僅在韓國出現,在我國單身觀念也愈發流行。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單身經濟這一概念最早由經濟學家麥卡錫于2001年在《經濟學人》雜志首次提出,當時他將單身經濟的群體鎖定為女性,而現在,更多是對追求有品質、高質量獨身生活的人群的一種統稱。單身經濟涵蓋了日常吃穿用度各個方面,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游等等,均屬于單身經濟的范圍內。
單人家庭產生的社會影響是什么?
1、人口將減少
單人家庭會造成人口數量的減少。
2、無子女家庭上升
另外結婚無子女的夫妻家庭的比例也在平穩上升。
中國家庭呈現單身化趨勢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化程度的加速,我國未婚人群面對的催婚壓力有所減小,我國一人戶占比逐漸增加,家庭呈現單身化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一人戶占比約為16.69%。
“不是不結婚,只是在沒有遇到那個特別想結婚的對象前,寧愿等一等”。
“剩男剩女”“結婚狂”等網絡名詞還沒有從人們的視野中消退,一個完全相反的概念——“懶婚”卻成了新的網絡熱詞,甚至一度登頂微博熱搜。
前不久民政部公布的《2017年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內地居民結婚率為7.7%。,比上年降低0.6個千分點”。在此前連續數年中,這一數據都呈下降趨勢。年輕人為何不愿意結婚?為此,本報對話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探討單身潮帶來的社會變化,及變化帶來的影響。
1、低欲望,其實是生活多元
北京晨報:有人用“低欲望”來分析“懶婚”的現象,許多不結婚的人,并不是不愿意結婚,而是不著急結婚,沒等到合適的人,那就再等等,實在等不到,也不主動去追求,覺得單身一個人生活也不錯。但也有人覺得,這其實是互聯網技術帶來的社會心理的變化,因為即便是一個人宅在家里,也有太多的娛樂方式可以選擇,甚至也可以在網上滿足社交的需求。
李銀河:很難去評價單身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人生的選擇是多樣的,有豐富、熱鬧的人生,也有孤單、冷清的人生,為何一定要選熱鬧的呢?有負責任的人生,也有輕松的人生,為何不選輕松的呢?我能理解這種選擇,年輕人如果不是陷入到戀愛之中,覺得非得結婚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很可能會把婚姻看成一種責任,覺得結婚是為家庭、父母乃至社會盡責,這時候,責任就變成了負擔,當然就不愿意結婚了。
北京晨報:所以,“懶得結婚”成了一種相對普遍的現象,甚至還有人表示,“懶得去追求愛情”,尤其在年輕人中,這種生活態度很容易獲得認同,以前不結婚、不成家是難以想象的,甚至也會被周圍的人所排斥,但現在看起來,已經不那么難接受了。
李銀河:這幾十年中,社會變化太大了,尤其是城市化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念已經發生了巨變。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的城市化只有17%,到2017年城市化已經達到58%。超過一半的人,在城市里生活。他們的人生已經徹底改變了。在鄉村里,不結婚是不可想象的,在城市中,就容易被人們接受了,在大都市里,就更加普遍了。尤其是不少年輕人,和父母遠隔千里,除了過年過節被逼一下,其余時間完全自己做主,有這樣的選擇并不奇怪。
2、家庭形式一般有四種
北京晨報:單身人群,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也是一個全新的社會群體,他們不組建家庭,但仍舊在社會中生活、工作、社交,因此,可能需要以新的視角、眼光看待他們。在以前,同樣一個40歲的人,有家庭、有孩子,和沒有家庭、沒有孩子的人,人們可能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但現在看來,單身和不單身的其實沒有什么區別,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李銀河:不結婚的,一般情況下,被稱為“單身人群”,但在統計家庭形式的時候,還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單身家庭”,它是和其他家庭形式并列的一種。家庭形式一般有四種,一種是聯合家庭,即“家春秋”里面描繪的那種大家族,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一種是主干家庭,即祖父母、父母、子女一同生活的家庭。一種是核心家庭,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三口之家,父母和未婚子女一起生活,如果子女結婚了還和父母一起生活,就變成了主干家庭。此外,第四種就是單身家庭,一個人就是一家。這里需要辨析的是,單親家庭和單身家庭不同,單親家庭還是核心家庭,只是父母其中一方缺失。
北京晨報:如果一個人就是一家,那么家庭關系、家庭倫理就完全失效了,倫理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只有一個人,這樣的家庭,說它不是家庭,也是可以的吧?
李銀河:所以單身家庭更多是一種統計意義上的概念,因為這樣的家庭,確實不存在家庭倫理的問題了。
3、社會進步帶來觀念變化
北京晨報:在今天,人口問題是全球很多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不少國家都有對結婚、生育的鼓勵政策,包括稅收的優惠、子女的撫養等,甚至還有國家干脆向單身者征稅,以此來敦促人們結婚和生育。有人認為我們也應該考慮如何鼓勵人們結婚的問題。
李銀河:我覺得我們還沒有到這個階段。首先,我們仍舊是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的國土資源,養活現在這么多人,仍舊有沉重的壓力,跟我們國土資源差不多的美國,人口只有3億多,比我們大的俄羅斯,人口只有1.4億。當然,現在全球都面臨老齡化的問題,但人口結構總會變化。第二,改革開放以來,核心家庭化一直都是社會變化的大趨勢,至今未變。單身家庭可能會逐漸變多,但不會成為主流,至少一定時間內不會,即便結婚率更低的歐美國家,也不過才占一半。
北京晨報:不少人擔心,單身人群的增多,會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
李銀河:這樣的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實沒有必要。社會總是在進步,觀念總在變化。家庭形式的變遷,必然會帶來相應的變化,但并不一定會成為社會問題。比如主干家庭變成核心家庭,從家庭內部來說,婆媳關系淡化了,這恰恰是主干家庭中矛盾的焦點。從外部來說,工作、交往的形式都變了,但真的造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了嗎?
其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現在社會壓力比較大造成的。
根據韓國統計局12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預計從2028年起單人家庭將占比最高、成為韓國社會的主流。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韓國媒體《中央日報》于9月22日就曾報道過,自2014年,韓國掀起了一場“家庭革命”。
2014年,“夫妻+子女”的傳統家庭以37%占據首位,單人家庭和丁克家庭各占23.9%、15.4%。但韓國統計局預測6年后也就是2020年,單人家庭將占29.6%,成為韓國最主流的家庭形式。
2047年單人家庭占的比例將上升高達至37%,遠遠超過“夫妻+子女”家庭所占比例。即10戶家庭中有4戶家庭為單人家庭。
根本原因
調查顯示,單人家庭比例上升是因為未婚人口以及離婚和喪偶人口的增多。另外結婚不要子女的丁克家庭數量也日益增加。
工作人員18-19日在當地對100名國民(20-29歲者50人,60歲以上者50人)進行了調查。
問題一:“你同意’夫妻+子女’的模式才是標準的家庭模式嗎?”
6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94%表示同意,而20-29歲的年輕一代中則只有52%表示同意。
問題二:“單身者可以被看作一個家庭嗎?”
全體受訪者中22%認為可以。要知道在此前2002年時的研究結果僅為5.1%,現在已經是4倍之多了…
韓國高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敏貞說“隨著獨身主義的盛行和平均壽命的延長,單人家庭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家庭形態已是無法改變的社會潮流”,“以夫妻+子女的家庭模式為主體構筑的經濟、福利、教育等政府政策需要大幅修改”。
對此,我們國家很多網友都表示這很正常,完全理解,覺得一個人挺好的。甚至還有部分網友表示,不用羨慕別國,我們過幾年也差不多了。
的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獨立,因為自由、經濟、環境因素等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丁克、單身越來越多的人。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年輕人,你會作何選擇?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