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叢生挺拔,枝葉繁茂,姿態瀟灑,葉形秀麗,四季青翠,似竹非竹,美觀清雅,富有熱帶風光,為目前家庭栽培最廣泛的室內觀葉植物。今天春暖花開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下關于棕竹怎么養?棕竹栽培技術與繁殖方式等知識,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棕竹的別名
棕竹又叫:觀音竹、筋頭竹、棕櫚竹、矮棕竹。
二、棕竹的生長特性
棕竹喜溫暖潮濕及透風優良的半陰環境,不抗積水,極耐陰,畏酷熱,稍耐低溫能耐0℃上下低溫。
棕竹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10~30℃,當溫度高過34℃,葉子會出現焦邊,生長緩慢。過冬溫度小于5℃,易被凍傷,最避諱風霜雨雪。
棕竹的株型較小,生長遲緩,但水肥的要求比較高。其要求栽種在土層松散的酸性土壤中,維持必須的空氣溫度和土壤含水量。
三、棕竹栽培技術
棕竹種植方法
夏季炎熱時節,除正常澆水養護外,經常葉面噴水和地面潑水,可以提高空氣相對濕度,減少植株枝葉上的積塵,能使植株生長良好。而梅雨及夏季陣雨季節,防止盆內積水。夏秋是棕竹生長季節,需適當增加肥水管理,土壤保持濕潤,但忌積水和干旱,每隔20天左右施1次腐熟餅肥水或人糞尿,能促使植株生長。
棕竹光照溫度
棕竹喜溫暖、陰濕及通風良好環境,不耐寒,畏烈日,上海地區作溫室盆栽,要求濕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微酸性最合適。棕竹較耐陰,在明亮的房間內可以長期欣賞;在較暗的室內也可連續擺放3-4月。棕竹較耐寒,0℃低溫對它生存影響不大,但忌寒風霜,故室內盆栽可安全越冬。
養好棕竹要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夏日遮陽、合理施肥、適當修剪等工作。棕竹長勢強健,冬季只要移到室內,維持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若溫度在10℃次上,則能保持葉色青翠。由于冬季氣溫低,植株進入休眠,基本停止生長,故要節制澆水,盆土要帶干,停止施肥,盆土濕和低溫條件會使棕竹爛根或大量脫葉。春季氣溫升高,一般清明以后出室到戶外養護;夏季要置于蔭棚或樹蔭下,在半陰和濕潤環境中,能使新枝不斷生長,老葉保持翠綠;烈日炎炎、干燥熱風是造成棕竹葉焦、干枯的主要原因。
平時發現焦葉、枯葉,需及時修剪,盆栽棕竹小株的一年翻盆換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一般在春季出棚時進行。培養土常用園土2份、廄肥土1份、腐葉土和碧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該培養土較茹重,易保濕且多肥,適合棕竹的生長。
棕竹澆水施肥
棕竹在5-9月生長眨期要多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寧濕勿干,但不能積水否則容易爛根。高溫期還應經常用水噴灑葉片和地面,增加空氣濕度,秋冬季節適當減少澆水量。棕竹在生長期間每月施1-2次液體肥,可促使葉色濃綠蒼翠,冬季要停止施肥。
棕竹施肥原則是勤施薄施,即少量多次,并做到氮磷鉀三結合,以有機肥占主導,微量肥作補充。要求每10~15天根部施一次肥。以中等偏大的盆栽而言,每次每盆施氮磷鉀復合肥25~30克,腐熟花生麩50~60克,兌漚制過的糞水2公斤左右,淋施于盆土中。另外,每7~10天葉面噴施一次0.1%硫酸鎂、0.1%硫酸亞鐵、0.1%硫酸鋅、0.3%尿素、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均勻噴濕所有葉片,特別是要噴灑到生長點,以開始有水珠往下滴為宜。
四、棕竹繁殖方式
棕竹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家庭種植多以分株繁殖為主。
棕竹播種繁殖
以疏松透水土壤為基質,一般用腐葉土與河沙等混合。種子播種前可用溫湯浸種(30-35℃溫水浸兩天)處理,種子開始萌動時再行播種。因其發芽一般不整齊,故播種后覆土宜稍深。一般播后1-2個月即可發芽,其發芽率可達80%左右。當幼苗子葉長達8-10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值得注意的是,移栽時須3-5株種植一叢,以利成活和生長。
棕竹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可結合春季翻盆換土時進行。早春3-4月是翻盆換土時節,一般小株一年翻盆換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常用盆土是園土2份廄肥土1份,腐葉土和礱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
將原株叢從老盆中倒出,除去舊泥,但在老根上適當帶些舊泥垛,用桑剪將棕竹根部叢切斷,同時將有生長不良的發黑和腐根剪去,切口要平,每一叢最少5-6枝,多則10枝-20枝(根據盆的大小及株叢多少來定)。然后種植到準備好的盆缽中去,盆底排水孔墊好碎盆片,以利排水,放入培養土先粗后細,放至八分滿,邊加培養土邊用小竹片將泥土與根戳緊。種植不要太深,以原來根頸部與培養土平,澆足水后將盆株置半陰約半個月后即服盆。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