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花聽起來名字很美,不過相信很多人對它的另一個名字——玫瑰茄更加熟悉。洛神花一種很好的花茶,它屬于草本植物。今天春暖花開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下關于洛神花怎么養?洛神花的栽培技術與繁殖方法等知識,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洛神花的別名
洛神花又叫:玫瑰茄、洛神葵、洛神果、山茄、洛濟葵、紅金梅、紅梅果。
二、洛神花的生長習性
洛神花喜愛陽光照射,而且喜愛較為溫暖的自然環境,通常在20℃—40℃中間,生長發育會較為好。洛神花是較為耐陰的,在養植洛神花的衣食住行要特別注意防止積水,以防產生病害。
除此之外,洛神花的適應能力較為強,養植的時候最好挑選沙質土土壤層或是是黏質土壤層來養植。
三、洛神花的花語
洛神花的花語是戀愛的感覺。
四、洛神花的栽培技術
洛神花選地整地
玫瑰茄耐旱粗生,適應性強,房前屋后,田邊路旁,山坡荒地或全作、間作、果園套種均可栽培。宜在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栽培,忌低洼多濕,底土黏重。一般的土壤,不施基肥雖也能正常生長,但花少,產量低。為了獲得高產,提高抗性能力,每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做基肥,施后翻耕,耙細整平。
洛神花栽植方法
選近水源、利排灌、疏松濕潤的沙質壤土做苗圃。經精細耕作,每畝施腐熟堆肥或胝肥2500千克做基肥,與土壤混勻,做畦床寬1.3-1.6米,高25-30厘米,撒播或條播。每畝播種量40-50千克,可供100畝大田定植用苗。苗高15-25厘米,選雨后晴天或陰天,土壤濕潤時移植。植穴深30厘米,株行距0.8米×0.8米或1米×1米,每穴栽1株。
洛神花田間管理
植后遇干旱應及時澆水灌溉,以確保全苗。雨季注意排澇,慎防爛種。生長季節應勤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苗高15厘米,進行拔草和缺株補苗。株高30厘米,第1次中耕除草,結合追肥培土。以后視雜草與土壤板結情況適時進行2-3次中耕除草。
玫瑰茄耐肥,除施足基肥,還應適時追肥。苗期以氮肥為主,現蕾至花萼、果實增大期,以磷鉀肥為主。直播在間苗時,育苗移栽在成活后20天進行施肥,距植株5-6厘米處穴施,每畝施硫酸銨10-15千克;第2次在現蕾前后施肥,施于株間,施后蓋土,每畝施腐熟餅肥或過磷酸鈣50-100千克或人糞尿1000-1500千克。當70%植株呈現花蕾時,及時摘頂,并硫去發育不良花蕾,以促進花果發育。開花期,采用根外追肥,是一項增產效果較明顯的措施。每宙用0.25千克磷酸二氫鉀、尿素2千克加水300千克,于晴天8:00-10:00噴霧,噴時加入少量樂果,可防花萼加工過程出現斑點,提高蕚片商品質量。
五、洛神花的繁殖方法
洛神花以播種繁殖,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選雨后晴天,按株行距1米×1米開穴,寬10-15厘米,深10厘米左右,每穴點播4-5粒種子,播種深度3厘米,覆土0.5-1厘米,每畝播種量約0.6千克。播后約7天出苗。苗高15厘米左右間苗,每穴留壯苗1株。
六、洛神花的病蟲防治
洛神花根頸腐病為成株期主要病害。從第4分枝至結果期發病嚴重,發病率13-37%。種子與栽培土壤帶菌。4-6月梅雨季節,發生嚴重。土壤黏重,濕度大,植株徒長易發病。病部呈現黃褐色凹陷病斑,病斑擴展后導致根莖部腐爛,外皮縱裂,內部纖維外露,縊縮變細,全株枯婁。防治方法:播種前種子用50%多菌靈400倍液浸10分鐘;發病期間用多菌靈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噴霧7-10天1次,連續2-3次。
-

包月鮮花 每周一花 一月4束鮮花套餐
價格范圍:¥55.0 至 ¥2,29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小清新花束 青春與活力鮮花花藝
價格范圍:¥169.0 至 ¥599.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

特色花藝 干花花束 人民幣花束 婚禮花藝
¥99.0 加入購物車 -

花束花籃 新款高檔開業花籃 創意喬遷花籃
價格范圍:¥299.0 至 ¥1,188.0 選擇選項 本產品有多種變體。 可在產品頁面上選擇這些選項
春暖花開

















